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一节病毒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病毒的结构特征及生活、繁殖方式;2、病毒的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简易病毒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2、通过病毒发现过程,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相关。
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病毒自我复制的繁殖方式重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具准备:课件、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喜欢听歌吗?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背上智慧的行囊,开启我们的快乐之旅。
播放歌曲。
2、这首歌唱的是曾经一度让人谈鸡色变的禽流感,禽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除了禽流感,你还知道那些病毒呢?大家请说一说。
3、我们常说的计算机病毒是今天要学习的病毒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呢?病毒是怎样的一种生物?让我们一起走近病毒,了解病毒。
板书课题:病毒同学们请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二、讲授新课(过渡)大家都已经感受到病毒无处不在,那么你们见过病毒吗?我们先从病毒的发现开始谈起。
探究活动一:病毒的形态结构(板书)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教师提问:从病毒的发现过程中,我们可以对病毒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生1:病毒的个体极其微小。
生2:病毒是杆状的。
2、教师总结:病毒的个体极其微小,常以纳米(一纳米等于一百万分之一毫米)为单位,通常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板书)病毒的大小:微小。
(学生回答)3、病毒到底有多小呢?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材料。
如果把病毒放大成篮球,细胞就放大成摩天大厦。
(过渡)观看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图片。
4、学生讨论回答:虽然病毒的形体极其微小,但它们却是形态各异,丰富多彩。
(板书)病毒的形态:球状、杆状、蝌蚪状。
(学生回答)(过渡)同学们都很聪明,病毒的个体十分微小,形态多种多样,那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5、同学们拿出导学案,请看任务一,根据资料介绍完成学案上的问题,教师巡视。
6、教师展示学生答案,精心讲评。
7、这三种病毒虽然形态不一样,但是结构都是一样的,同学们请看,如果(板书)病毒的结构: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一般由组成。
(学生回答)8、和前面学习的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相比较有何异同?请同学们完成学案表格。
9、既然病毒的结构这么简单,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病毒的简单的结构模型。
进行上台展示,看看谁有做发明家的潜力。
10、学生动手操作,上台展示。
(过渡)通过刚才的发明过程,同学们都知道,病毒的结构极其简单,连细胞结构都没有,它该怎样生活呢?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探究活动二:病毒的生命活动(板书)1、小组合作学习反馈,学生回答。
(板书)病毒的生活方式:寄生。
(板书)病毒的分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板书)病毒的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2、通过以上的合作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病毒的结构和繁殖,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吗?教师播放视频。
3、学生描述病毒的繁殖过程。
①侵入:噬菌体的尾部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入侵。
②复制组合:噬菌体巧妙地利用寄主(细菌)细胞的“机器”,大量在复制子代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并组合成完整的噬菌体颗粒。
③释放:噬菌体成熟后,在潜伏后期,溶解寄主细胞壁的溶菌酶逐渐增加,促使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4、师生总结: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
(过渡)病毒做为生物圈中的一员,长期与我们人类共存,病毒与人类之间有什么关系,谁来谈一谈?探究活动三:病毒和人类的关系(板书)1、根据大家的描述,我们发现病毒与人类之间有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是有益,一个是有害。
2、教师讲述病毒有害的一面,提出流行性感冒,让学生讨论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3、教师讲述艾滋病、禽流感的危害。
(过渡)这些都是病毒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其实我们也不要谈毒色变,在我们与病毒长期共存的过程中,我们也有许多可喜的成果,造福于人类。
4、教师拿出预防接种卡,让学生讨论。
5、教师讲述疫苗的制作过程:疫苗是由病毒制成的,只不过这些病毒都没有了活性。
这是病毒对人来的好处。
6、教师讲述郁金香的碎色病毒,利用病毒制成的杀虫剂,病毒在基因工程、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都是病毒有利的一面。
7、病毒对我们虽有害处,我们却可以变害为利,造福人类。
教师讲述当前的环境导致了新型病毒的出现,告诉大家要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三、课堂小结(过渡)假如你是病毒,谁能来描述它。
学生描述。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四、板书设计(过渡语)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们进行小游戏:冠军争霸赛。
你准备好了吗?课堂测验:1. 下列关于甲型H7N9的病原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独立生活B.没有细胞结构C.属细菌病毒D.有成形的细胞核2.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时( )A.斑马B.流感病毒C.蘑菇D.含羞草3.病毒的生活环境是( )A 、空气中B 、水C 、富含有机物的土壤D 、生物体的活细胞4.病毒的繁殖方式为( )A.分裂生殖B.出芽生殖C.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D.在自己的细胞内,以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在遗传物质的“指挥”下制造新的病毒5.病毒的组成成分是()A、脂类、蛋白质B、脂类、遗传物质C、蛋白质、遗传物质D、遗传物质噬菌体(过渡语)同学们都很棒,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计算机病毒不是今天学习的病毒,同学们都改变了对病毒的看法,能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课下把你认识的病毒讲给身边的人听。
同学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收获的多,必须耕耘的好!谢谢,再见!达标测试:1、病毒的组成成分是()A、脂类、蛋白质B、脂类、遗传物质C、蛋白质、遗传物质D、遗传物质噬菌体2、病毒的生活环境是()A、空气中B、水C、富含有机物的土壤D、生物体的活细胞3、正常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上的婴儿,在出生会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乙肝苗。
人类接种的病毒疫苗应该是()A、活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B、植物细胞C、经灭活消毒的病毒D、噬菌体4、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C、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D、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5、下列有关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营寄生生活B、能繁殖后代C、有细胞壁D、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6、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松B、蝗虫C、SARS病毒D、蚯蚓7、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感染烟草花叶片能使叶片出现斑点,从而降低烟叶的质量。
科学家做出了如下实验,据下图分析:①烟是花叶病毒结构非常简单,无______结构,它由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组成。
②把有病斑的烟叶榨汁,用细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得汁液去感染正常烟叶,烟,烟叶会得病吗?;为什么?。
③对有病斑的烟叶进行提取分离后,获得的病毒应该是含有的病毒,此实验可以说明RNA是物质。
病毒可以寄生在的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利用寄主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许多,从而是烟草患病。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途径知道了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等是由病毒引起的,对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措施有亲身经历,对艾滋病在全球的发展趋势、预防措施等也有所了解,为利用讨论、交流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做好了铺垫。
由于病毒十分微小,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因此学生对病毒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
学生不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殖过程以及病毒分类的依据,对于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尤其是与人类的关系,总认为病毒对人类是有害的。
教师要选择自学、讨论、观察等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生一起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对事物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观察、去思考,化害为利,为人类拥有健康的生活服务。
效果分析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地产生一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心理,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走向自然、走向科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解决了心中的疑点。
在理解病毒特征时利用资料让学生讨论,填写学案,然后上台讲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能力,活跃了课堂氛围。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采用由“病毒结构→生活→分类→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顺序进行探究,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在教学流程中自然地写下板书,最后呈现出的是一个思维导图,这使整个课堂显得灵动、自然、流畅;同时利于学生的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
多媒体的合理应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从多方位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极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在实际用的内容的处理上,建议学生课前查资料,这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查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发言需要做也适当的点评,多发现学生的优点。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动物》之后安排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完整认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的基础。
病毒是微生物中形态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
本节课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是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本节课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于病毒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其影响人类健康以及给农业、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客观的认识。
由于病毒的形态十分微小,所以学生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缺乏了解,有一定学习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来增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动和传播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评测练习1.下列关于甲型H7N9的病原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独立生活B.没有细胞结构C.属细菌病毒D.有成形的细胞核2.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时()A.斑马B.流感病毒C.蘑菇D.含羞草3.病毒的生活环境是()A、空气中B、水C、富含有机物的土壤D、生物体的活细胞4.病毒的繁殖方式为( )A.分裂生殖B.出芽生殖C.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D.在自己的细胞内,以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在遗传物质的“指挥”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