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磷酸化
F1
2019/11/15
柄
F0
27
2019/11/15
28
ATP合酶
ATP合成酶
由疏水的 F0(a1b2c1012) 和亲水的 F1(33)组 成.
质子穿过a时,
推动c环象水 车一样转动,连 带F1转动.
2019/11/15
29
2019/11/15
30
五 ATP合成的机制
旋转催化机制
氧化呼吸链的排列顺序
Cytc
e-
胞液侧
Ⅰ
e-
Q e-
Ⅱ e-
Ⅲ
e- 线粒体内膜
Ⅳ
NADH+H+ NAD+
延胡索酸 琥珀酸
基质侧 H2O 1/2O2+2H+
2019/11/15
1
两条电子传递链的关系
2019/11/15
2
第三节 底物水平磷酸化
一ATP的生成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2019/11/15
2.内膜对H+不能自由通过,泵出膜外侧的H+不能自由 返回膜内侧,造成电化学梯度
3.复合体Ⅰ、Ⅲ、Ⅳ都有质子泵的作用
4.ATP合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H+梯度是ATP合成的 驱动力
2019/11/15
21
化学渗透假说的支持证据
①电子传递能形成H+浓度梯度 ②线粒体内膜对H+、OH-、Cl-、K+等不能透过 ③ ATP合成需要有完整的内膜 ④破坏H+浓度梯度使得磷酸化不能进行 ⑤膜表面能储存大量质子,也能迅速转移质子
3
(一)底物水平磷酸化
1.定义:由底物分子因脱氢或脱
水而使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配产生
的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
在激酶作用下将高能键上的键能直
接转移给ADP(或 GDP)而生成
ATP(或 GTP)的反应。
2019/11/15
4
2.举例:糖酵解过程的底物磷酸化:
CHO
dehydrogenase
O
CO~ P
化学渗透假说
2019/11/15
25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氧化过程
物质氧化
高能电子 氧
energy
质子动力势 energy
ADP+Pi
ATP
2019/11/15
磷酸化过程
26
四 线粒体 ATP合酶(mitochondrial ATPase)
形成ATP的机理
联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作用。
2019/11/15
7
AH2 2H
A
NADH+H + (或 FADH2)
H2O
电子传递链
氧化过程
NAD+ (或 FAD)
氧
1/2 O2
化 磷
释放能量
酸 化
ADP + Pi ATP合成酶 ATP 磷酸化过程
2019/11/15
8
2、呼吸链成分的排列次序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及自由能变化 复合体体外拆开与重组 特异抑制剂阻断 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
例 实测得NADH呼吸链: P/O~ 2.5
NADH
2e-
ADP+Pi ATP ADP+Pi ATP ADP+Pi ATP
实测得FADH2呼吸链: P/O~ 1.5
FADH2
2e-
2019/11/15
ADP+Pi ATP
ADP+Pi ATP
1 2
O2
H2O
1 2
O2
H2O
14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2019/11/15
36
(一) 激素 甲状腺素 促进细胞膜上的Na+-K + -ATPase 的生成,
定子
转子
ba
2019/11/15
c
31
2019/11/15
32
2019/11/15
33
2019/11/15
34
旋转催化具体过程
2019/11/15
35
六、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一) 激素 甲状腺素 (二) ADP/ATP (三)抑制剂的作用 (四) 线粒体DNA突变
2019/11/15
2019/11/15
18
(一)能量偶联假说 1953年 Edward Slater 化学偶联假说 1964年 Paul Boyer 构象偶联假说 1961年 Peter Mitchell 化学渗透假说
2019/11/15
19
2019/11/15
20
化学渗透假说的内容★★
1.呼吸链中传氢体和电子传递体是间隔交替排列的,且 在线粒体内膜都有特定的位置,催化反应是定向的。
COOH C—O~ P + H2O CH2 PEP
COOH
COOH
C—O~ P +ADP Pyr kinase C—OH + ATP
CH2
2019/11/15
CH2
6
(二)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1.定义:生物过程中,代谢物脱下
的氢和电子沿呼吸链传递过程中,
逐步释放能量使ADP氧化生成
ATP。这种氧化与磷酸化紧密偶
2019/11/15
22
化学渗透假说示意图
H
+
H
+
H
H
+
+
++ +++++++ +++++++++ +
e-
-NADH
- - - - - - 延胡- 素- -酸
琥珀酸
+NA
H
D
+
+
2019/11/15
--- -
H2
1/2O2+2 H
+
ADP+
O
AT P i 23
质子梯度的形成
2019/11/15
24
CHOH +NAD+ + Pi
CHOH
CH2O P
CH2O P
+NADH +H+
O
CO~ P
CHOH
+ADPPhosphoglyceric
kinase
CH2O P
G-1,3-2P
O COH CHOH +ATP CH2O P
2019/11/15
3-PG 5
COOH H—C—O— P
CH2—OH
Enolase
15
离体线粒体实验中测得一些底物的P/O值
底物
呼吸链的组成
P/O值 生成ATP数
β-羟丁酸 NAD+→FMN→CoQ→Cyt→O2 2.4~2.8 2.5
琥珀酸
FAD→CoQ→Cyt→O2 1.7
1.5
抗坏血酸
Cytc→Cytaa3→O2
0.88
1
Cytc(Fe2+)
Cytaa3→O2 0.61~0.68 1
2019/11/15
16
2019/11/15
17
三、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
(一)能量偶联假说 1953年 Edward Slater 化学偶联假说 1964年 Paul Boyer 构象偶联假说 1961年 Peter Mitchell 化学渗透假说
(二)质子梯度的形成 (三)线粒体 ATP合酶(mitochondrial ATPase) (四)ATP合成的机制
2019/11/15
10
2019/11/15
11
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哪些区段 放出的能量能实现ADP的磷酸化?
2019/11/15
12
二、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确定
P/O比 指用某一代谢物作呼吸底物,消耗1mol 氧时,有多少摩尔无机磷转化为有机磷
2019/11/15
13
P/O的数值相当于一对电子经呼吸链传递 至分子氧所产生的ATP分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