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第一篇公共行政范式第一章庞大的民主体制,庞大的官僚体制一、约束:美国公共行政的背景与传统1.美国文化的国民特征:个人主义,外向,男子气,公平感,平等倾向,较低的防卫需求。
2.通过三种文献解释美国独有文化特征和行政传统:(一)大使们执政:联邦条款依照联邦条款的规定,州政府享有最高权力。
国会议员由州政府选派可随时撤回。
(二)立法者执政:第一批州宪法对公共行政官员的约束并不一定就等于健康的民主(三)杰弗逊与汉密尔顿的辩论软弱无力的行政首长:杰弗逊的胜利,汉密尔顿提倡一个强有力的行政首长,提倡一个非常有力的官僚体制。
杰弗逊:不支持积极的政府,政府总是有压迫性的,这一主张牺牲人民为代价,给了政府太多的东西”3.约束公共行政的后果:政府效率低下,吝啬的政府。
4.美国的第一次“税收反抗“:1786年,丹尼尔-谢斯发动的威士忌叛乱5.政府膨胀的原因:①政治多元化模型(政治学):社会由利益集团构成,利益集团需要社会资源,只有政府不断膨胀才能满足更多的利益集团的需要,而不用进行资源配置;②替代理论(经济学):假设:政府希望花更多钱,公民不希望税收提高,政府应注重公民需求。
替代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一个花费很大的项目被另一个花费更大的项目所替代,因此政府花费持续增加,发生膨胀;③技术社会复杂论(未来学):社会技术进步引发社会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各方面专家,因此导致政府膨胀,专家与人民之间存在鸿沟。
6.官僚的权力①保持自身权力②制定政策职业公务员注重政策实施,参谋辅助人员注重政策的修改,完善,方向规划。
7.美国总统管理官僚的案例:①林登-约翰逊:采取计划预算规划的方式控制官僚机构②尼克松:先使用立法战略,后使用行政战略③吉米-卡特:深入行政事务,高度集中的行政权。
④克林顿:1.削减参谋辅助人员 25% 2.轻视人事问题 3. 放松对机构运行的管理⑤里根的5个优点:1.挑选忠实者做内阁官员 2.注重任命内阁次级官员8.对公共官员采取激励措施 4. 预算 5.分权。
第二章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学的“位置”与“焦点”范式一:.政治/行政二分法(1900-1926)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伦纳德—怀特----《公共行政研究导论》偏重位置:二分法,强调政治不宜干涉行政事务。
范式二:行政学的原则(1927-193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则》1927. 福利特--《创造性经验》 1924法约尔--《工业及一般行政》 1930穆尼和奈利--《组织的原则》 1939焦点:组织上层辉煌期:古力克和厄威克提出的posdcord 七原则挑战 1938-1947巴纳德--《行政主管的功能》1938对主流公共行政学的不同意见:1.政治行政不能被割裂 2.行政原则不完全是管理理性的最终表述政治与行政不是分开的,也不是不可区分的,他们是同一逻辑体系的不同产物。
原则:西蒙对组织原则的批评:1.原则们自相矛盾 2. 有限理性的决策 3.客观的原则是不村在的。
对挑战的回应 1947-1950公共行政理论的两个发展方向:1.纯粹行政科学研究(社会心理学基础)2.为公共政策开处方(跨学科研究)西蒙的影响:1.社会心理学来研究公共行政 2. 对原则表达的不满3.作为科学的公共行政超越价值观范式三:作为政治学的公共行政学 1950-1970重建公共行政学和政治学之间的联系,政治学提供位置而非焦点。
在政治学领域内受歧视---1960-1970案例研究作为研究方法的研究比较行政学(跨文化公共行政学)和发展行政学作为研究方法的研究比较行政学的五大方向:1.对理论的研究; 2.推动实际应用;3.为比较政治学的发展做出支持;4.行政原理学者的兴趣;5.对公共行政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政治学除了提出民主价值观这个基础外,对公共行政学毫无贡献。
范式四:作为管理学的公共行政学。
1956-1970管理学提供焦点,而非位置,管理学下的公共行政强调基础,专业知识。
管理学对公共行政的推动:1.使公共行政学者重新思考公共的意义:三个要素:机构,利益,参与。
2.公共性的定义:制度定义(注重政府机构),规范定义(注重影响公共利益的现象),组织定义(比较公共组织与私有组织的区别)。
1965-1970科学,社会,技术,公共政策跨学科研究帮助公共行政建立研究的独立性,内容的特点包括:精英论,综合性,等级制新公共行政学规范理论,哲学,行动主义主要以道德为中心,论述范围广泛,有脱离政治学的趋势实践性公共行政在实践中大获肯定,以公共行政科学院的建立为标志为国家解决公共问题提供资源范式五:公共行政学,1970-公共行政从政治学,管理学中分离出来。
第二篇公共组织第三章理论组织的特性1.有目的,复杂的人类群体2.以间接的联系为特征3.有专门的,有限的目标4.持续的合作行动5.整合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6.向所处环境提供产品和服务7.依赖于环境的交换三种组织模型:封闭模型,开放模型,综合模型封闭模型的三个学派:官僚制度理论(韦伯),科学管理理论(泰勒),行政管理理论(法约尔)特征:1.稳定的工作环境 2.工作专业化 3.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 4.上层裁决内部冲突 5.有正式的岗位描述,各尽其责 6.个人对部门负责 7.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组织结构 8.高层统筹信息 9.组织内人员互动是垂直的 10.清楚的上下级关系。
11.对上级组织服从非常重要12.威信内部化。
开放模型的三个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组织发展学派,组织环境学派特征:1.不稳定工作与环境 2.任务对应专业知识 3.强调工作结果 4.组织内冲突通过横向沟通调整 5.不进行岗位描述,共同担责 6.成员对整体组织负责 7.组织结构是网状的 8.信息分布于组织各个角落8.组织成员间的互动大多是水平的 9.互动的方式是为完成任务提供建议10.对上级的服从不是绝对的 11.威信外部化人际关系学派:霍桑实验:1. 工人不完全像机器 2.工人对激励变量作出反应 3.在旁人的监督下,工人产量提高与环境因素无关;反对霍桑的观点:提高产量的原因是传统激励因素。
马斯洛—需求层次学说:1.生理需求 2.经济安全 3.归属感 4.自尊5.自我实现 6.元激励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1.与工作环境有关 2.与工作内容有关组织发展学派:重点:计划性变动,系统分析,高层管理,组织的效率和健康组织发展理论的任务:1.改善成员间相处的能力 2.认可组织内的个人情感 3.增加成员间的相互理解 4.减少紧张情绪 5.强化团队管理和群际合作 6.通过非专职的,互动的方式找出更有效的解决冲突方法 7使组织的结构更为简化,更具有有机联系人本主义—第三思潮心理学权变理论学派/适应系统理论学派强调组织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公共组织所处环境比私有组织更复杂。
同化理论。
研究的重点:公共组织的工作环境与私人工作环境的差别。
封闭模型与开放模型的本质差别:1.对组织环境的认识:封闭模型习惯稳定环境,开放模型习惯不稳定环境,双方目标都是为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2.对人类天性的认识:封闭模型假设人都是不愿意工作的,对大多数人的激励就是惩罚;开放模型:人都是非常乐于工作的,能创造性的完成工作。
组织理论的理性随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3.对操控手段的认识:开放模型不支持操控手段,认为是反人性的;而封闭理论则支持操控手段。
对于两种模型,操控都是必要的,是达成组织目标的手段,只是操控技术不同。
4.对组织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的认识:封闭理论区分官僚和公民,开放理论认为二者是合一的。
综合模型学派:代表者:西蒙--《行政行为》马奇,西蒙--《组织》巴纳德--《行政主管的功能》如何统一两种模型?综合基础的假设:1.组织和他们的环境能够变化,并且存在变化; 2.组织及其成员为生存工作 3.组织及成员总结经验及教训。
目标:消除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分别来自:内部及外部当内部产生不确定性时,集权;外部产生不确定性时,扩展组织边界。
第四章组织的力量社会对组织的评价:三种方法:效率测试,作用测试,社会测试。
效率测试对已有自己期望标准,并领会其中因果关系对的组织适用;作用测试对期望标准明确,但不明确各要素之间因果关系的组织适用;社会测试适用于期望标准含糊不清的组织。
社会测试中常用测度声望,作为其主要因素。
组织中的信息和情报:威林斯基的基本观点:组织的变革和控制是通过对信息的控制来完成的。
信息的不确定性在层层传递过程中可能会被吸收掉。
职业化----纯粹理智的权威知识提高官僚机构的职业化程度,有助于机构提高技术能力,也会导致权力失控,知识垄断权力,拒绝民主。
信息和决策:出现决策与信息脱离的现象,先做决策再有信息。
对此的两种解释:1.由于组织和人的局限性,无法承载全部信息;2.信息质量差,利用的是其中的知识。
信息在组织中的作用:(费尔德曼,马奇)1.组织收集信息目标可能在于使用监督模式;2.低估信息的成本,高估信息带来的回报;3.信息容易被歪曲,来支持观点。
“信息具有类似信号的价值”组织的决策“垃圾桶”模型:难点,解决方法,参与者,选择机会,参与者资源混合。
对公共组织教有效。
公共部门决策时容忍冲突,缺乏独立性,手续上限制较多,因此速度较慢。
私有部门独立性强,拒绝冲突。
组织中的行政(贯彻决策的过程):行政的策略:劝导,命令,干涉,参与。
按照有效程度划分:干涉,劝导,参与,命令。
公共行政的外部环境:更注意与外部集团领导者的接触,目标模糊。
内部环境:向下属授权,困难重重组织中的控制,权力和权威决策前提:组织成员的价值观,认识。
工商机构可以随意塑造决策前提,但公共机构很难控制。
手段:选择,社会化。
对外部环境和成员构成难以掌控。
组织漏洞决定额外收入权力的双向性,巴纳德。
下级接受上级的四个基本动机:赏罚,合法性,社会认可,下级对上级的信心。
个人权利/小团体权力。
个人性格和策略对个人获取权力有重要作用,但这始终受组织结构制约。
小团体的权利来源于其不可替代性,及重要性,消除不确定的能力。
变化与革新技术影响权力结构,技术越高,技术人员权力越大,而到了需要协调的时期,管理人员重新掌握权力。
环境:三种模型:生物学模型,自然选择理论,成功的组织适应环境获得回报。
缺陷:没有组织的充分竞争,自然选择不是个体的而是群体的,如何分类成为问题,社会中适应靠人的理性思维与运气,变量更为复杂难以确定。
理性模型:强调领导者的理性决策主导变革。
缺陷:没有考虑内部竞争。
政治模型:内部个人之间的交易,外部个人间的交易促成变革。
前两种模型的融合。
成员:组织变化的两种形态:缓慢飘逸,快速追赶变革倡导者促进变革的方法:理性方法,参与性方法,叛逆方法理性方法最长用,如果组织文化支持革新,则用参与性方法,反之则用叛逆方法。
技术对公共组织的变革影响有限。
第五章组织中的人经典人性观点:使人的行为可以被制度化,合理,统一,讲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