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康之、李传军之公共行政学考研笔记

张康之、李传军之公共行政学考研笔记

公共行政学第一章导论名词解释。

行政:是政府中的机构和人员为了政府运转的有序化和条理化以及社会运行的稳定和安全而作出的程序化、制度化行为选择的总和。

行政管理:是指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

这一概念侧重于技术的问题,追求行政行为的效率。

公共行政:是指现代政府特别是狭义的政府(即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以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活动。

公共领域:行政学和政治学中的公共领域,是指那些与市民社会相对应的社会生活内容,是围绕着公共部门的核心展开的公共生活形态。

公共性:作为公共行政学中的基本范畴,公共性主要是指公共部门、政府的属性。

在一般情况下,它指政府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应根据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意志,以求最大可能地保证公民利益的实现,也就是说,政府产生、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公共目标、公共服务以及创造具有公益精神的意识形态等。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严格定义是由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1954年11月号上发表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所给出的。

按照他的定义,纯粹的公共物品是指这样的物品,即每个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个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

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是指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一些属于精神形态的主观要素所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是行政体系的主观形式。

在广义上,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也应包括占支配地位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结构等因素。

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是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和行政人事资源等物质性客观要素之间关系的存在和运作方式,是行政体系的客观形式。

广义地讲,行政体系的客观物质环境因素也是行政体系客观结构系统的要素。

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主要是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或公务员的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和行政人格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调节系统,是深藏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和主观结构系统之中的。

二、问答题。

1、试分析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①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②公共管理强调价值与责任;③公共管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④公共管理行为必须依法做出;⑤公共管理知识的广泛性。

简述公共领域的形成。

答:①亲身传播的方式②传统大众传媒③网络试分析公共物品的特征和分类。

答:⑴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⑵对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①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

4、试分析统治行政、管理行政和服务行政。

答:⑴统治行政。

在农业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行政理所当然地是国家实现其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手段。

行政活动过程的统治、压迫功能是特别地残酷与不加掩饰的。

当然,此时的行政机构甚至还没有从政治权力机构中分化出来,这是一种“混权”的状态,行政事务是直接由权力机构行使的。

从而充分显示出了行政的政治统治性质。

由此,可将这一时期的行政模式概括为统治行政模式。

统治行政模式是政府一经产生就存在的一种较为低级的和原始的政府类型。

⑵管理行政。

以管理为目的的行政称作为管理行政。

管理行政是对现代行政职能方面的描述,就其性质而言,这种行政也可以称作为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就是现代政府出于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通过自身管理的途径而有效地实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

管理行政也就是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的现代形式。

⑶服务行政。

服务行政是政府公共部门在运行和发展中遵循公民至上理念、以回应公民需求,实现公民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新型治理模式。

服务行政的特征:①服务导向而非控制导向;②公正导向而非效率导向;③公民本位而非政府本位;④开放式行政而非封闭式行政;⑤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试分析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阶段。

答:⑴建构阶段①行政学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一文。

②古德诺在1900年发表了《政治与行政》一书。

③马克斯•韦伯通过他的官僚制理论的建构,解决了威尔逊思想付诸实施的一切技术性问题。

④泰勒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对公共行政学的形成都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⑤最早对公共行政学这门独立学科的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的则是美国学者——怀特和威洛比。

⑵行为主义阶段①随着行为科学理论被引入行政学研究中来并被人们逐步接受,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进入了行为主义阶段。

②从理论渊源上讲,行为科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的早期人际关系学说。

1927年到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 Mayo)等人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

③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直接影响了行政研究的进程,许多行政学者开始使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行政现象,其中,以西蒙(H. A. Simon)的行为主义行政学派较具影响。

⑶公共政策阶段①关于公共政策的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A.拉斯维尔(H. D. Lasswell)和卡普兰的观点;B.政治学学者伊斯顿(D. Easton)的观点;C.政策论研究者戴伊(T. R. Dye)的观点;D.决策论研究者安德森(J. E. Anderson)的观点。

②在公共政策研究方面,除以上提到的学者,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A.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C. E. Lindblom);B.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德洛尔(Y. Dror)。

⑷新公共行政阶段①新公共行政的理论观点A.新公共行政理论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

B.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C.主张改革、入世、与实际过程相关。

的公共行政学。

D.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E.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F.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⑸新公共管理阶段①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新保守主义。

②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突出代表是“重塑政府理论”。

③新公共管理运动表明,公共管理中是贯穿着两个发展方向的,即公共管理的双重维度:管理主义的复辟和服务行政的兴起。

6、试论述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客观结构和价值结构。

答:从行政体系的结构来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由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行政管理方法等要素构成的主观结构系统;(2)由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人事资源等要素构成的客观结构系统;(3)由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行政人格等要素构成的价值结构系统。

①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是指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一些属于精神形态的主观要素所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是行政体系的主观形式。

在广义上,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也应包括占支配地位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结构等因素。

②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是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和行政人事资源等物质性客观要素之间关系的存在和运作方式,是行政体系的客观形式。

广义地讲,行政体系的客观物质环境因素也是行政体系客观结构系统的要素。

③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主要是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或公务员的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和行政人格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调节系统,是深藏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和主观结构系统之中的。

行政人员及其责任名词解释。

1、行政人员:行政人员也可以称为行政工作人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定的行政体系中的全部工作人员的总和,包括各级行政部门的主管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二是指在政府部门中工作的具体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制度:是以“功绩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行政模式的制度化,它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公务员进行依法管理,是人事行政的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管理较为完备的形式,是人事行政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人事行政发展的一般趋势。

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或部门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行政责任:广义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公务员因其公共权力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在这种意义上使用的行政责任概念,实质上就是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

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法律责任:所谓行政人员的法律责任,是行政人员因违反法律义务而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追究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道德责任: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是指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负有的道德义务以及违反道德义务所应承担的否定性后果。

责任政府: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必须向国家立法机关和执政党负责,同时积极回应并满足公民的各种诉求,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引伸而言,责任政府包含着对不负责任的各种行为加以制裁和控制的一套机制。

问答题。

论述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

答: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①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首先在于这种职业的公共性。

②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还在于这种职业是服务于公民、服务于全社会的。

③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也在于这一职业的政治性和权威性。

④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也必然会反映在对这一职业有着特殊的从业要求上。

这种要求体现为法律要求和道德要求两个方面。

简述人事行政的内容。

答:人事行政的内容:①公共行政人员的录用;②公共行政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③公共行政人员的保障;④公共行政人员的使用。

3、简述人事行政的模式。

答:人事行政的模式:①以恩赐官职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行政模式;②以“政党分肥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行政模式;③以“功绩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行政模式简述公务员制度的结构特征。

答:公务员制度的结构特征: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②严格考核、功绩晋升③政治中立、职务常任④人事分类、依法管理⑤专业培训、素质更新简述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答: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①职位分类制度②录用和聘任制度③考核和培训制度④职务任免制度⑤职务升降制度⑥奖惩制度⑦交流与回避制度⑧辞职、辞退与退休制度⑨工资福利保险制度⑩申诉控告制度论述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

答:⑴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广义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公务员因其公共权力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在这种意义上使用的行政责任概念,实质上就是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

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⑵行政人员的法律责任所谓行政人员的法律责任,是行政人员因违反法律义务而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追究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行政人员法律责任的基本类型:①根据责任引起的原因,分为行政违法责任、行政不当责任、行政侵权责任;②根据责任的功能和目的,分为惩罚性责任与补偿性责任;③根据责任的性质和内容,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违宪法律责任;④根据引起责任的法律事实与责任人的关系,分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连带责任;⑤根据问责主体,分为行政机关认定和追究的责任、权力机关认定和追究的责任、司法机关认定和追究的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