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二化螟
09农学专升本 阳雁 章鲁闽 2012年4月16日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河北石家庄
水稻的主要害虫主要有:
132(大螟、三化螟、二化螟)
褐灰白(褐飞虱、灰飞虱、白被飞虱)
稻纵卷叶螟 黑尾夜蝉 稻蓟马
二化螟的概述 二化螟的分类地位 二化螟的形态特征 二化螟的生活史与习性 二化螟的为害状 二化螟的预测及防治方法
产卵叶位和叶上的位置因水稻发育
期和昆虫世代而发生变化
枯心 枯孕穗
白穗
半白穗
生育期
秧田期 分蘖期
危害结果
形成枯心,减少茎数 形成枯心,减少茎数
产量影响
+ ++
拔节孕穗期
形成枯心,枯孕穗,减 少茎数 穗末期至乳熟期 白穗,减少穗数
乳熟期至黄熟期 半白穗
+++
+++ ++
防枯心两查两定
查苗情、虫情,定防治对象田。 查卵孵化进度,定孵化日期。 防白穗的两查两定 查孕穗情况,定防治对象田。 查破口露穗情况,定用药日期。
消灭越冬虫源,压低虫口基数。 调整水稻布局,改进栽培技术。
人工设置诱杀田
保护天敌 微生物农药的利用(e.g.:杀螟杆菌) 化学药剂的防治
杀虫双、杀虫单、三唑磷
卵块为扁
平的卵粒 排列成鱼 鳞状 卵块颜色 白色→茶褐 色→黑色
老熟幼虫,体长
20—30mm,体 背有5条棕红色的 纵线。 腹足较发达,趾 沟约51-56个, 为1行3序环形。 (识别和分类最 主要的方式)
形状:圆筒
形 颜色变化
白色→黄色→棕色
第十节末端
近方形 前期,背面 可见5条纵线
雌前翅长方形,翅面有 褐色不规则小点,外缘 有七个小点。后翅白色 ,有绢丝般反光。 雄前翅中央有一个灰黑 色的小点,下面有三个 同色斑点,翅面布满不 规则小点,外缘有七个 小点,后翅白色。
1.发生代数 二化螟在国内由北向南发生世代依 次增加为1-5代。 在地势复杂的云南、贵州高原地带 因气温及海拔的影响发生2-4代。
福建南靖土楼之怀远楼
(预计讲解10-15mins)
国外分布:东南亚、印度、埃及等 国内分布:国内广泛分布 食性:属于杂食性昆虫 寄主: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属于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
虫
二化螟拉丁名:
Chilo
suppressalis Dudgeon
属鳞翅目,螟蛾科
成虫→卵→幼虫→蛹
2.越冬 二化螟以4-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 茭白、杂草中越冬 化蛹温度低,春季11摄氏度,越冬幼 虫开始化蛹。 影响化蛹进度的不是虫龄分布,而是 气候条件。 由于越冬代发蛾期很不整齐,从而形 成多次
转主危害性
产卵于叶下部或者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