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思考与设计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 框架的思考与设计
----龙志强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现代院校的三大功能: 1.培养人才(根本) 2.科学研究(基础) 3.服务社会(目标)
重大意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什么是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通过专门化的手段对人才进行教 育、训练、培训的过程。
培养人才的形式? 培养目标、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工作
1、统计调查本专业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人力、物力资源) (为方案制定摸清家底,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2、统计调查前两年学生毕业情况与实习效果; (为检验方案实施效果找好参照,并分析研究以前教育教学情况)
3、召开本专业教师座谈会;(含辅导员老师、部分优秀学生代表) (广泛吸取意见与建议,进一步统一思想,便于方案实施) 4、走访企业,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为人才培养方案出绝招; (搞清市场需求,做出精品与特色)
教师是个梯子
教师是个梯子,学生可 以爬上去,但是要费力 气。优秀的教师是一个 电梯,而且是摩天大楼 上的观光电梯,学生在 不知不觉或在心情愉悦 的状态下上到很高的高 度。你是什么样的教师 呢?
谢 谢 大 家
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课程体系下的工学结合课程是以培养职业
能力为目标,以完成职业任务为主题学习单元。工学结合课程的
教学内容结构基于工作过程完整性,源于岗位任务与能力要求,教学过 程再现生产过程,能力培养过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征是职业性、 开放性和实践性。
职业教育以工作导向、行动导向开展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提高:
顶岗实习 基于经验 系统化应用知识、 形成策略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的课程(群)
系统化应用知识 培养学生专项技能 和能力的课程(群)
?
岗 位 1 岗 位 2 岗 位 3 岗 位 n 职业岗位群
基于 功能
基于支 撑与关 联 基于规 格教育
关联性与支撑性 知识,培养学生 专项技能和能力 的课程(群)
课外 活动
教育教学改革最痛苦的观念 从产业、行业、企业的变革带来的教育教学改革, 改到深度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
过程是鲜血淋漓,饥寒交迫,很痛苦的„ „ 40年的生命延续,重塑了自我,实 Qiyongli~~
第二次生命创造 优秀
普通
职业化
所以我们就应该学习老鹰,像老鹰一样
4
课程体系以 职业能力培 养为主线, 四个层次的 课程,其能 力具有连续 性、支撑性
5
四个层次中的课 程“横向分工协 作”, “纵向衔 接贯通”,选修 课程、第二课堂 和课外等活动则 “交叉充实提高”
1.课程体系来源于职业实际,源于职业素养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课程间是按能力递进方式相互衔接。从职业认知、职业兴 趣,到单项能力(技能)培养,再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现系统性和职业性 。 2.课程体系改革实施具有系统性。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计划 —创新管理制度,全面系统配套,并具有业务流程性。
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
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 情境
学习 情境
学习 情境
完整的工作过程(任务/载体)
基于职业分析,落实培养目标,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分析,落实职业能力,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和知识序列 基于任务分析,落实能力培养,设计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343高职课程开发理念
基于规 格教育 的公共 基础课 程
基于支撑 与关联培 养学生专 项技能和 能力的课 程 基于功能的 系统化应用 知识培养学 生专项技能 和能力的课 程
培养行业通用能力的课程
基于经验形 成策略培养 学生综合能 力的课程、 顶岗实习
培养职业特定能力的课程
培养社会人一般能力的课程
基础性、工具性课程
专项功能性强课程
核心能力培养
综合性强的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伴随学生职业能力成长,以及体现 不同成长阶段的最具概括性和应用潜力,并由体系化的应用性知识所组成 的课程群,它们存在于上述两种类型的课程之中。
工 学 结 合 的 课 程 建 设 特 色
工 学 结 合 的 课 程
职业教育/就业 专业—岗位群 课程—工作
人才培养结构金字塔
模 式 改 革
改革思路
图例说明
在结构示意图中,可以清晰看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规格、类型的 人才客观需求,在教育思想指导下,对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 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 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 规格与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 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反馈到社会,接受社会 对人才培养质量外显特征的评价;反馈到学校自身,接受学 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与社会需 求不相适应或者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时,学校必须 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培养途径进行调 整。
2.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
基于专业性与职业性融合的高职课程建设。“专业课要突出 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
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
**********专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人才培养方案的作用
1、是教育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 (确定它的地位) 2、是学校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表现出与学校实情 的高度一致性; (制定的有效性) 3、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对提高 办学效益有导向作用; (保证它的作用)
人才培养方案效果调研工作(摘要)
通过调查统计、毕业测试、用人单位调查和学 生自我评价等几个途径,对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 系综合改革的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通 过三年的综合改革,本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显著 提升,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验实训条件建 设显著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显著增强,毕业生 就业率与就业层次显著提高,用人单位评价高,毕 业生个人自我效能感强。
企鹅是如何上岸的呢?
企鹅首先有一个好的态度,那就是先反其道而行之,即先向下潜水;因为它选择了不走寻常路。
企鹅上岸先要蓄 势,积量。
企鹅获得了
速度,所以能射出水面,取得上岸的高度,进而有了生活的长度和宽度。
反复练习 改变自己 开始行动
实质强调态度,态度是出发 点和着力点—态度决定高度, 格局决定结局
优秀教师
重塑自我;职业化塑造,就是帮助每一位教 师,重塑自我,实现二次腾飞。从普通走向 优秀,走向职业化,
实现二次生命或腾飞
要有归零的心态,
忘记过去,一切从
头开始,这样才能 更好地学习;
要有活在当下的精神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和生活,享受工作和 生活所带给我们的乐 趣。
成功=态度×能力
科学家通过监控录像和实地考察与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师
1.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2.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 3.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
1. 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结构
职业 资格证书 职 业 成 长 规 律、 认 知 规 律 专业拓 展课程 公共选 修课程 第二 课堂 能 力 的 基 础 性、 连 续 性、 支 撑 性 和 递 增 性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是什么??
老 鹰
第二次生命创造
为什么呢??
0004
1
1、首先获得新的锐利的 嘴甲,就需要在悬崖上用 自己的嘴巴不停敲打坚硬 的岩石,非常痛苦;
4、整个过程长达150天, 只能喝露水
003
02
2、用自己的嘴甲 拔掉自己身上的厚 重浓密羽毛;
3、用自己嘴甲拔掉自己 爪子上的长而软指甲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特征—能力本位---(实训基地+实验室)----教学团队特征
“明星效应” 应用技术 做出产品
3
----教学团队特征
能力本位、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特征
1
课程来 源于职 业实际
2
依据业界专 家确定的顶 层“典型工 作” 逆向 进行专业技 术课程的开 发
3
专业培养 目标和课 程目标具 有一致性 和系统性
2.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
1.高职课程定义:高职课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正
处于发展之中。高职课程是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依据规定 的一组教育任务按照一定排列顺序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高职课程源于需求驱动。一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政策的需要,二是适应受教育者需求,三是适应人力资 源市场的需要。将需要掌握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实际 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敬业 精神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研究结合在一起来设计高职课程。 高职课程源于实际工作、高于实际工作。高职课程 是依靠工作过程串联起来的源于实际工作、高于实际工 作的应用性知识,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体系。
延伸/扩展课程
思想品德与法律 毛泽东思想 体育、实用英语 高等数学等
素 质 教 育 的 连 续 性 和 成 长 性
职 业 能 行业通 力 用能力
核心 能力
职业特 定能力
职业道德
职业意识 职业素质
必修课程
专业培养目标不同课程体系不同
交流提纲
生产知识 转化技术
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特征——学科本位---(实验室+实训基地)
一,对现场实际生产要非常了解,其教学设计才能做到 “微观现场,沙盘演练”; 二是教师在课前需要深入研究学习领域的工作内涵和职业 能力要求,才能设计出与设计生产一致的工作流程;
三是教师需要提高教学手段利用的水平,自己或借助其他 力量开发能体现生产需要和教学用软件;课下的工作量应 大于课上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