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及答案
复习要点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经济学对公共部门的理解
2、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
3、公共财政的特征
第二章政府职能
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
2、了解资源配置的方式
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4、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
5、政府的四大经济职能
第三章公共产品
1、公共产品的定义
2、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无效率的解释
3、林达尔模型
4、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
5、外部性的定义
6、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
7、矫正外部性的措施:内部化(征税、补贴)、管制、可交易排放许可证、
8、科斯定理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1、一致同意原则
2、投票悖论
3、单峰和中位选民定理
4、官员的目标
5、利益集团
6、寻租的概念以及寻租引起的社会成本
7、官僚行为的特点
第五章预算
1、预算功能和原则
2、功能预算论
3、预算的原则
4、绩效预算的原理
5、部门预算的概念以及部门预算的优点
第六章公共支出
1、公共支出的分类
2、公共支出的原则
3、公共支出的瓦格纳原则
4、公共支出的经济发展理论
5、成本-收益分析法的步骤
第七章公共收入
1、税收的特征和要素
2、现代税收原则
3、税收前转和后转的含义
4、中性税收的概念
5、税收转嫁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6、所得税被推崇的原因
7、税收的财政原则和效率原则
第八章国民经济
1、财政政策乘数
2、财政政策工具
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比较第十章地方政府
1、地方政府的职能
2、公共产品的层次性
3、俱乐部理论
4、蒂伯特模型的理论内容
5、补助地方政府的必要性
答案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经济学对公共部门的理解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介入一些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准则
2、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非市场性的生产活动和财富分配
3、公共财政的特征公共性非竞争性法制性
第二章政府职能
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2、了解资源配置的方式传统社会的习惯计划方式市场方式企业方式混合方式
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竞争失效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消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以及经济的失衡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4、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公共选择
5、政府的四大经济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经济发展
第三章公共产品
1、公共产品的定义指的是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品;或者说,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2、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无效率的解释由于具备非排他性,每个人都相信他付费与否都可以享受公共物品的好处,从而公共物品的投资无法收回,私人企业自然不会提供这类产品。

另一方面,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按照帕累托最优所要求大边际成本定价的原则,这些产品必须免费提供,这也是私人企业难以接受的。

3、林达尔模型基于一个成本分配组合,当在公共物品的同一供给水平上,消费者讨价还价的均衡若能满足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效率条件,那么就达到林达尔均衡,这一均衡也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4、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人们按照边际收益分担公共物品成本实现林达尔均衡
5、外部性的定义某一实体(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以市场机
制之外的某种形式直接影响他人的福利。

或者是说,活动的后果增加了另外一个人或一些人的成本或好处。

这个成本或好处不是承受方所能够决定的。

6、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
7、矫正外部性的措施:内部化(征税、补贴)、管制、可交易排放许可证、
8、科斯定理在产权清晰界定和交易成本足够小的情况下,一方会向另一方付费,从而达到社会效率结果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1、一致同意原则是指一项决策或者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或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
2、投票悖论多数票规则不能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成均衡而只能在各种选择之间循环。

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the paradox of voting)。

3、单峰和中位选民定理单峰偏好:如果选民偏离其最满意的结果,不论偏离的方向如何,其效用是下降的中位选民定理:The median voter theorem 只要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多数票的结果就能反映中位选民的偏好
4、官员的目标他不是为自己争取最大化的利润或选票,而是为其所在的部门争取最大化的规模。

这一目标使他的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追求预算规模的最大化。

5、利益集团是指那些具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

6、寻租的概念以及寻租引起的社会成本一个人寻求通过影响公共政策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潜在的垄断者谋求垄断地位的支出;政府官员接受或抵制潜在垄断者付出的支出;垄断本身或政府政策作为寻租活动的一种结果而引起的第三方扭曲。

7、官僚行为的特点缺乏竞争性缺乏激励机制非利润化缺乏敏感性个人影响力较大
第五章预算
1、预算功能和原则国家预算是政府计划资源配置手段。

国家预算是政府行使其职能的财力保障,同时规定着政府活动范围和方向。

国家预算控制政府支出。

公开性---置于监督之下;可靠性---法律文件;完整性---一切公共收支;统一性---统一方式;年度性
2、功能预算论功能财政的核心相机抉择
3、预算的原则
4、绩效预算的原理
政府向公共部门提供拨款是为了购买其服务,政府提供的每项劳务都是要付钱的,不花钱的事是没有的;
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应当有效果,获得相应的公共劳务;
花了钱而未获得公共劳务,或者获得的劳务与花的钱不相称,这都是浪费,对制造浪费的人应当付出代价。

5、部门预算的概念以及部门预算的优点部门预算是指以部门为对象的预算。

部门是指支出部门,即直接与财政发生拨款关系的政府部门。

一个部门行使各项职能所需要的经费保障全部在一本预算中反映,改变了部门对不同支出功能的经费分别编制预算的状况,从而使预算在形式上更加完整。

一个部门所有资金全部编入一本预算,改变了部门利用财政预算外资金和自有资金行使职能时,其经费脱离预算管理的状况,使预算在内容上更加全面。

预算从基层汇总,汇总后的预算不仅包括收支总额,还包括全部部门收支的单位构成,在单位分类下还有功能分类构成,使预算反映的内容更加细化。

第六章公共支出
1、公共支出的分类
2、公共支出的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公平原则:利益分配公平稳定原则:宏观经济目标
公共支出的瓦格纳原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
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3、公共支出的经济发展理论
4、成本-收益分析法的步骤第一步:列举拟议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第二步:评估全部成本和收益;第三步:折现未来净收益。

这一步使得未来收益和成本折算为现值,从而可与财政部门为该项目所提供的资金相比较。

第七章公共收入
1、税收的特征和要素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课税主体:纳税人。

课税客体:课税的目的物。

课税的尺度:税率。

2、现代税收原则财政原则稳定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
3、税收前转和后转的含义前转即顺转,纳税人在进行交易时,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纳税人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产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产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即由卖方向买方转移。

后转即逆转,纳税人用压低价格的方法,将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办法转嫁给生产要素提供者的形式
4、中性税收的概念税收中性的含义是,政府课税对纳税人有效率的行为应当不偏不倚,
不加干预,以避免税收的额外负担或尽量使其最小
税收转嫁与需求弹性的关系需求弹性大,则税负转嫁就很困难,且向前转给消费者的少,向后转给原供应者的多;需求弹性小,则税负容易转嫁,且向前转给消费者的多,向后转给原供应者的少;需求完全无弹性,税负可能全部向前转嫁给消费者;需求完全有弹性,税负可能全部向后转嫁给原供应者。

需求弹性越大,转嫁的可能性越小;需求弹性越小,转嫁的可能快越大,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成反比。

5、所得税被推崇的原因消费者效应水平更高
6、税收的财政原则和效率原则充分性和弹性税收对微观经济活动的效率损失最小征收成本损失最小
第八章国民经济
1、财政政策乘数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2、财政政策工具自动稳定器
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比较
第十章地方政府
1、地方政府的职能稳定经济收入分配资源配置
2、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受益范围大小
3、俱乐部理论
4、蒂伯特模型的理论内容边际成本为零推动个地方政府在地方公共产品供应上的相互竞争,以自由迁徙为前提的用脚投票
5、补助地方政府的必要性纠正外部性。

纠正横向不平衡。

纠正纵向不平衡。

最低服务标准。

政策引导。

稳定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