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能力提升)-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能力提升)-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能力提升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云南德宏�高一期末)西汉建立后,境内的百姓逐步不再以“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大家“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逐渐都称为“汉人”。

这表明汉代A.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B.完善中央集权制度C.中国疆域已基本定型D.国家分裂根源消除【答案】A【解析】“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体现了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故选A;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制度完善、中国疆域基本定型无关,排除BC;D项中“消除”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20·上饶市广信中学高三其他)在对广东揭阳白塔汉墓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其随葬品有陶器瓮、罐、壶、纺轮及铁削、镊、砺石及残铜器,且器物有较多汉式风格。

据此可推断A.汉代揭阳县的农耕经济已较为发达B.两汉王朝对广东揭阳实施了有效管理C.陶瓮和铁削体现了庄园经济的发展D.墓主人可能为南迁汉人或汉化的土著【答案】D【解析】广东揭阳在两汉时期主要居民是越人,但出土器物“有较多汉式风格”,故墓主人很有可能是南迁汉人或汉化的土著,D项正确;题目中广东揭阳白塔汉墓的考古发掘未涉及农耕情况,且没有与其他地域的农耕情况进行比较,故不能得出“农耕经济已较为发达”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汉王朝对揭阳实施有效管理的信息,B项错误;庄园经济以佃佣为主,仅凭出土的生活、生产器物等难以断定其为庄园经济,C项错误。

故选择D,排除ABC。

3.(2020·福建三明�高二期末)押蕃使,唐朝掌安抚边地少数民族的官职名。

唐朝中央政府以非本部落出身、代表朝廷使命的官员出任押蕃使旨在监督被押领部落的动向。

由此可知,押蕃使制度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B.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C.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D.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押蕃使主要代表中央安抚和监察少数民族地区,反映出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控制,D正确;押蕃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利于形成地方割据,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地方行政的问题,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权威,排除C。

4.(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相传为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其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B.采用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政府C.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D.通过和亲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此题解题的关键是读出《步辇图》的信息:这幅画描绘的是唐太宗坐在龙辇上,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四个选项都是唐朝民族关系的特点,只有D 项能与画面相符。

点评:《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5.(2020·山东荣成�高三期中)元朝起初在南方主要港口设七个市舶司,后来合并为泉州、庆元、广州三处。

还制定市舶法则,规定由市舶司审批出海贸易的船只、人员、货物,发给公验、公凭。

对外国商船载货进口,依例抽分,返航时由市舶司发给公验、公凭。

这表明元朝A.加强对外贸易管理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中外贸易往来频繁D.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答案】A【解析】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元朝在南方沿海增设、合并市舶司,制定市舶法则,明确市舶司的职责范围和程序等,表明元朝加强了对外贸易管理,A项正确;元代并未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项错误;中外贸易“往来频繁”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6.(2020·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一期中)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

下列各项中,能反映这一政策的是A.“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B.“五品以上,不得入市”C.“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D.“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答案】A【解析】海禁是明朝中后期以后政府推行的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是指严格限制中外的交往,是海禁政策的反映,故选择A;“五品以上,不得入市”是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体现了农业和商业的关系,排除C;“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是发展手工业的体现,排除D。

7.(2020·甘肃城关�兰州一中高二期末)新航路开辟刺激了民族君主制的崛起,形成以王权君主制为核心的国家,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统一,使民众逐渐摆脱了狭隘的地方主义,转向以国王和国家为认同的对象,并且形成统一与整体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

这表明A.新航路开辟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前提B.新航路开辟得益于民族国家的支持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D.近代民族国家基于王权君主制的形成【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推动西欧国家建立王权君主制,摆脱狭隘的地方主义,形成统一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表明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外在动力,不是前提条件,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得益于民族国家的支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近代民族国家基于民族君主制而非王权君主制,D项错误。

8.(2020·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高二期末)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条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其中第14条是“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后来据此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组织是A.联合国B.国际联盟C.欧洲联盟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B【解析】1920年1月10日,根据巴黎和会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国际联盟成立,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故选择B;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946年取代国联,排除A;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是区域性组织,排除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排除D。

9.(2020·辽宁辽阳�高二期末)慕尼黑会议上,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英、法、德、意四国首脑秘密签订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

这一协定的签订A.使德国把矛头直接转向苏联B.充分暴露了英法两国的软弱C.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开始D.使西欧获得了较长和平时期【答案】B【解析】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秘密签订《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满足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要求,充分暴露了英法两国的软弱,B项正确;《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的第二年,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并没有把矛头“直接转向苏联”,A项错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不是绥靖政策的开始,而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C项错误;《慕尼黑协定》签订一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欧并没有获得较长时期的和平,D项错误。

10.(2020·山东潍坊�高二期末)20世纪70年代,印度利用加拿大的重水堆燃料搞核爆炸,核供应国集团随之成立,加强核出口管制; 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秘密核计划被发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保障监督附加议定书应运而生;进入21 世纪之后,国际核黑市曝光和恐怖主义威胁增加又促使国际社会强化核安全合作。

这说明A.核武器的数量得到有效削减B.核扩散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C.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逐步完善D.国际社会合作和平利用核能【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立核供应国集团,加强核出口管制,制定核保障监督附加议定书,强化国际核安全合作等,说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逐步完善,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核武器的“数量”得到有效削减,A项错误;核不扩散机制的不断完善不能说明核扩散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B项错误;国际社会“合作和平利用核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11.(2020·运城市景胜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500多场战争中70%都有大国的参与。

而二战后的几十年来,不仅没有发生全球性的战争,有大国参与的局部战争不到三分之一,很多都是小国之间的冲突或内战。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国A.忙于医治战争创伤B.没有结成军事集团C.军事实力普遍削弱D.受到联合国的约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宗旨第一项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決议,联合国可以向沖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

二战后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故选D;忙于治理战争创伤说法不正确,排除A;1949年,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955年形成以苏联为首的华约。

B错误;军事实力普遍削弱说法不正确,排除C。

12.(2019·黑龙江龙凤�大庆四中高三月考)1958年起,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世界海洋法会议,对保护海洋资源问题进行多次协商;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与生物圈计划,这是一个多学科的国际性计划;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1988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一个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专门研究温室效应问题。

这主要反映:A.联合国对保护自然有长期的规划B.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C.全球化加强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D.联合国的职能发生明显变化【答案】B【解析】从1958年起,联合国组织召开了多次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会议,这说明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够解决,故选B;材料仅反映了联合国组织召开了国际会议,不能说明其有长期的规划,排除A;题意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无关,排除C;题意反映的是联合国的应有只能,其职能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

故选B。

13.(2020·湖北十堰�高二期末)最初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参与国多为一些与争端无关的国家或中立国,根据——项不公开的秘密规定,美苏两国军事力量不参与解决冲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