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概论06
第二节
注册建筑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是指取得中华人 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的人员。注 册建筑师资格制度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制度,由国家确认批准。
一般来说,执业注册包括专业教育、职业实践、 资格考试和注册登记管理四个部分。其中专业
教育和职业实践是注册建筑师的重要环节和组
成部分。
1)、古埃及时期: 主要建筑类型为纪念性建筑——庙宇和陵墓
神学的观念和需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由祭司先提出方案,再经皇帝批准,作为设计 者和工匠管理者的最早的建筑师是皇帝的助手, 是区别工匠的神职官员的一员。
2)、古希腊、罗马时期: 已有“建筑师”这一职业。 古希腊开始的建筑师是宽泛的科学技术专家,其 工作包含了城市建设、公共建筑、军事技术、时 间和天象观测技术、机械等诸多方面。 古罗马时代的建筑师是“伟大的职业”,业务范 围包括:建造房屋、制作日晷、制造机械。公共 建筑的分类有三种:第一是防御用的,第二是宗 教用的,第三是实用的(港口、剧场、广场、浴 场等)。
清华大学吴良墉教授:北京菊儿胡改建
东南大学齐康教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天津大学彭一刚:甲午海战纪念馆
第三代建筑师以及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当 代建筑师们,则跻身于国际化潮流之中,其作品 更具时代感与超前性。如程泰宁设计的杭州铁路 新客站、浙江美术馆等作品,马国馨规划设计的 北京亚运会建筑,刘力设计的炎黄艺术中心等, 将扎实稳健的设计功底与新艺术探索更为深人紧 密地结合于一体。 在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当代,还涌现出了以 张永和、马清运、崔凯等为代表的新锐建筑师, 他们纷纷在重大项目中崭露头角,其创作活动在 新艺术、新空间、新技术和新思维等方面积极探 索,一批批佳作不断呈现。
我国建筑师职业的发展
a、中国传统的建筑营建体系是以大匠、 栋梁为核心工匠承包建造体系,因此, 建造活动中只有业主和承包商。
b、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和建造体系的导入 是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炮舰外交”传 入和中国留学生的学成归国后逐步展开 的。 1923年,从美国留学回国的庄俊 (1888-1990)在上海开设了“庄俊建 筑师事务所”。
职业注册建筑师在高等教育阶段所对应的主要
专业是建筑学。
注册建筑师分为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二级注册建
筑师。
一级注册建筑师的建筑设计范围不受建筑规模
和工程复杂程度的限制。二级注册建筑师的建
筑设计范围只限于承担国家规定的民用建筑工
程等级标准三级以下的项目。
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考试科目为:建筑设计(知 识题);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知识题);建 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建筑结构;建 筑材料与构造;建筑物理与设备;场地设计 (作图题);建筑方案设计(作图题);建筑 技术设计(作图题)。
水晶教堂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
(2)、贝聿铭(1917—)
——1983年,华裔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 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 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 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作 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 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 作品有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罗 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 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建筑的核心——建筑师
建筑师 注册建筑师 著名建筑师及作品
第一节
建 筑 师
一、 建筑师的职能简介
建筑师(Architect)是一种职业。建筑师通 过与工程投资方(即通常所说的甲方)和施工 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 建筑物营造的最大合理性。
建筑师职业的起源
第一代建筑师:
20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学才引入中国。 1923年,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创办建筑科,标志 着中国建筑教育的开始。20世纪20-30年代, 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建筑学子们构成了我国第一 代建筑师群体,其中,以吕彦直、梁思成、杨 廷宝、刘敦桢和童寯等人为代表。
吕彦直(1894-1929年)安徽滁县(今安徽滁州) 人,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 1911-1913年清华 学堂留美预备部求学。1913-1918年由北京政府 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建筑工程(先入电子系, 后转入建筑)。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 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 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我国近代建筑中融汇 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被称作中国“近 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在短促的一生中,他为弘 扬民族文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 一页。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苏州博物馆
中 国 香 港 中 国 银 行 大 厦
(3)、安藤忠雄(1941—)
——1995年,未受过正规建筑教育的普利茨 克建筑奖得主
回国后,与友人创办了最早的华人建筑事务所基泰工程司。1940年,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 授;1949年任南京大学(现东南大学)建筑系 教授、兼系主任。曾任江苏省副省长、中国建
筑学会理事长等。主要作品有南京中央医院、
南京中央体育场、中山陵音乐台、京奉铁路辽 宁总站等。
中山陵音乐台
京奉铁路辽宁总站
童寯(1900-1983年):我国第一代建筑学家、
建筑教育家.1925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 尼亚大学建筑系,1928年获硕士学位·毕 业后在美国工作两年,1930年回国。 1930-1931年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系 主任。1932年与赵深、陈植创建华盖建筑 师事务所。1944年起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 教授。1949年以后一直任南京工学院建筑 系教授、建筑研究所副所长。
考试为八年循环制
第三节
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
一、中国著名建筑师
1、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工匠 宇文凯:隋代著名城市规划专家,规划了隋大兴城。 喻皓:北宋初著名工匠,擅长造塔。
李诫:北宋著名建筑师,编著了《营造法式》。
计成:明代著名造园家,著作《园冶》。
蒯祥:明代建筑匠师,天安门为代表作。
2、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师
刘敦祯(1897-1968年):我国第一代建筑学家、 建筑教育家。1913-1921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 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1922年回国,1925年任 教于我国第一所建筑院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 建筑科〔后并人中央大学),1943年任中央大学 教授,1946年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19601968年间任建筑系主任。1953年,创办中国建 筑研究室。从1959年起主持编著《中国古代建 筑史》,“文革”后出版.其他重要学术著作有 《中国住宅概说》、《苏州古典园林》,以及 (刘敦祯文集》(1^4卷).
3)、中世纪时期: 在中世纪之初,作为独立职业的建筑师并不存 在,这时的修道院和大教堂以及承包和军事设 施是由建造工匠的代表和总负责人,即“大
匠”“匠师”来负责设计、建造的。其中有著
名的巴黎圣母院的建造者—蒙特罗。
到了中世纪后期,较为专业化的建筑师开始出
现。
4)、文艺复兴时期: 建筑师重新从匠师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 业,并恢复了“建筑师”的名称——”艺术 家建筑师”。 米开朗其罗、拉斐尔、阿尔伯蒂、达·芬奇、 帕拉蒂奥等等。是新一代文艺复兴建筑师的 代表。
2、部分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作品
(1)、菲利普·约翰逊(1906—2005年) ——1979年,首届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 菲利普·约翰逊(Phillip Johnson),美国建筑 师,建筑理论家,埃森曼称他为美国建筑界的 “教父”。于1906年7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 克利夫兰,2005年1月25日去世。他最初在哈佛大 学学哲学,但自从读了密斯·凡·德·罗 、 勒·柯布西耶和沃尔特·格罗佩斯等建筑大师的 相关文章之后,他就固执地转了专业。33岁的时 候,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学士学 位,1927年毕业。代表作品:水晶教堂、美国电 话电报公司大楼等。
童寯
第二三代及当代建筑师:
和第一代建筑师们大都具有海外留学的背景所不同, 第二代、第三代建筑师总体上是在本土高等建筑教育创立 后由我国培养成长起来的。他们往往直接或间接师从于第 一代建筑大师,并亲历了新中国的诞生、经济社会的起落 和发展,也亲历了建筑教育的开拓与成熟,其创作历程和 共和国的成长同步,因而其实践更多地根植于民族精神与 现实国情。 第二代建筑师中不乏杰出的建筑家,他们既继承前人, 又执著地进行着历史条件下的新探索.如清华大学吴良墉 教授在北京菊儿胡改建中对新传统院落的塑造;东南大学 齐康教授的代表作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福建武夷 山庄等对现代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精炼与秉承;天津大学彭 一刚教授设计的甲午海战纪念馆,则着力于雕塑般的纪念 空间的尺度凝练。这些典例都极具时代意义和探索精神。
5)、古典主义时期: 将建筑作为艺术门类斌服务于贵族和上层社 会的集大成者和传播机构是各国在古典主义 时期的艺术学院。 17世纪,法国的路易十四时期,国家作为艺 术家的经济后盾和保护人,采取了保护和支 持艺术家的政策,创建了“皇家科学院”。
1671年创建了皇家科学院的分院—建筑科学 院,同时开设了附属学校,成为欧洲最早培 养建筑师的教育机构。
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柳士英(1893-1973) 等于1923年创办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 科。 1927年“上海建筑师学会”成立并于 翌年更名为“中国建筑师学会”并出版 会刊《中国建筑》。
c、在中国建筑师事务所创建70余年后的 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注册建筑师条例》,1996年公布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 (建设部第52号令),正式承认并实施 了国际通行的建筑师资格注册制度,规 定了建筑师的职业资格和权利义务,标 志着职业建筑师制度在中国内地的开始。 2008年原建设部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建设部 第167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