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
知识结构梳理
初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介绍30种物质,其中有6种混合物,7种单质,13种
无机化合物和4种有机化合物。
现将30种物质以物质分类的形式归纳如下:
1、空气和水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其他气体及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03% 0.94% 0.03%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及主要用途:
氮 气(N2) 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等) 物理性
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1)常温下稳定。
(2)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氧气等物质反应。
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故又称惰性气体。
用 途
保护气 电光源
(4)空气和水的污染和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②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③
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水的污染源:
①业生产中的三废: 废液 、 废渣 、 废气 ;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
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2、碳及其化合物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
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 充分燃烧生成CO2 ,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b 不充分燃烧生成CO ,化学方程式为 2C+O2=2CO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蓝色。
氧化物:H 2O 、CO 2、CO 、CaO 酸:HCl 、H 2SO 4、HNO 3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 2CO 3、CuSO 4·5H 2O 、CaCO 3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混合物:空气、煤、石油、生铁、钢、无定形碳
无机化合物 物 质 纯净物 单 质 金属单质:Fe 、Al 、Cu 。
非金属单质:O 2、H 2、金刚石和石墨。
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化学式为H 2O 。
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休,凝固点0℃,沸点100℃,4℃时
密度最大,为1g/cm 3
,冰的密度比水小。
①电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H 2O 2H 2 ↑+ O 2 ↑
②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H 2O+CO 2 = H 2CO 3
③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CaO+ H 2O = Ca(OH)2
用途:工业、农业、生活等
性质
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②与氧化铜反应:木炭在高温条件下与CuO 反应生成Cu 和CO2 ,现象 黑
色粉末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2CuO=CO2+2Cu
在高温条件下还能与Fe2O3等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上述类似反应。
2Fe2O3 + 3C = 4Fe+3CO2↑
(3)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
可燃性:2CO + O2 2CO2 火焰的颜色:在空气中淡蓝色,在
氧气中蓝色 。
还原性:与CuO 等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CO + CuO = Cu+CO2 。
毒性:CO 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
的能力。
用途:① 燃料 ② 冶炼金属
(4)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固体CO2俗称干冰。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无毒。
与灼热的炭反应:C+CO22CO
与水反应:溶于水的CO2少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2CO3 CO2 + H2O
=H2CO3
(因此,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H2CO3不
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 = CO2 + H2O )
与碱反应:CO2 + Ca(OH)2 = CaCO3 ↓+ H2O 现象:澄清的石
灰水变浑浊
CO2 + 2NaOH =Na2CO3+H2O
3、金属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①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
氢。
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
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铁的性质
物理性质:纯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
延展性,能够被磁铁吸引,密度为7.86g/cm3,熔点为1535℃。
A 、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与氧气发
生化学反应。
跟氧气反应 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水等物质相互
作用生成铁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这是
钢铁制品生锈的原因。
C 、在纯氧气中点燃或高温能燃烧:3Fe+2O2
=Fe3O4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
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
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
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化学性质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跟某些酸反应:Fe + 2HCl =FeCl2+H2↑;Fe + H2SO4 =FeSO4+H2↑
现象: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跟某些盐溶液反应:Fe + CuSO4 =FeSO4+Cu
现象:金属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蓝色变浅绿色。
(2)生铁和钢: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3)铁的锈蚀与防护:① 钢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
② 防止生锈的方法:a 涂油;b 刷漆;c 镀保护膜。
4、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题,不能
单在布局
谋篇等写
作技方面
下功夫,
必须认识
到“死记
硬背”的
重要性,
让学生积
累足够的
“米”。
与碱反应
与某些盐
反应
AgNO3+HCl=AgCl↓+HNO3
AgCl是一种不溶于稀HNO3
的白色沉淀
Ba(NO3)2+H2SO4=BaSO4↓+2HNO3
是一种不溶于稀H2SO4的白色沉淀用途
(1)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2)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
可以帮助消化。
(3)制造药物。
(1)用于金属除锈
(2)浓在实验室中做干燥剂
(3)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
冶炼金属等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
物理性质
白色块状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
放出大量的热。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
水溶液称石灰水。
化
学
性
质
与指示
剂作用
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与非金
属反应
NaOH+CO2=Na2CO3+H2O Ca(OH) 2+CO2=CaCO3↓+H2O
Ca(OH) 2+SO3=CaSO4↓+H2O
与酸反
应
NaOH+HCl=NaCl+H2O
NaOH+HNO3=NaNO3+H2O
Ca(OH)2+2HCl=CaCl2+H2O
Ca(OH) 2+H2SO4=CaSO4↓+H2O
与某些
盐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 Ca(OH)2+Na2NO3=CaCO3↓+2Na
OH
制备原理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用途
(1)、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石
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NaOH
(1)、建筑上用石灰浆砌砖抹墙
(2)、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和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表示:酸+碱→盐+水
举例:NaOH+HCl→NaCl+H2O Ca(OH)2+H2SO4=CaSO4↓+H2O
反应实质: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生成水。
(2)、应用:改良土壤;
处理工厂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在医药方面的问题。
4、盐:组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表达形式: AB+CD=AD+BC
条件:(1)对反应物的要求:有酸可溶可不溶
无酸都必须可溶
(2)对生成物的要求:a、有水生成。
b、有所体生成。
c、有沉淀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