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1. 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A. 农业的自给自足的基本特点B.农业的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C.农业男耕女织的基本特点D.农业精耕细作的基本特点C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征的掌握,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可知指的是“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属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C正确;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注重精耕细作的特征,但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排除AD题干信息并没有涉及农业的经济结构问题,排除B故选Co2.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是从下列哪个角度而言的()A. 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性特点B.中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C.中国古代农业的技术性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结构C试题分析:精耕细作的特点主要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个是铁力牛耕,这是精耕细作的基础,另一个是精细化管理,这都是属于技术的范畴,故选G A项说的是我国的作物种植方面存在的南北方的差异;B项说的是我国农业男耕女织的特点;D项说的是我国的农业经济中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耕作方式的特点。
3. 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A. 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C试题分析:“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结构指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小农经济。
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点评: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考查角度。
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和基本经济制度。
多从古今对比的角度命题,考查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很多试题与政治史相联系,考查中央集权制度与自然经济之间的关系4. 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B. 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C. 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D. 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D依据所学,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造成明清时期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故D项表述错误,但与题意相符。
依据所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重农抑商政策提供了经济基础;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这一政策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故A、B、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主要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5. 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B. 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 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 个体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结构的稳定与否与经济形式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更准确地说,小农经济形式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结构的稳定发展,小农经济属于一种生产劳动关系,跟家庭结构没有什么牵扯。
ABC三项均说法正确,故选Do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商业的发展6.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帝王们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A. “重农抑商”是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导致的B.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 “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明智选择D. “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主要分析的是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分不开的。
在封建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的产业,是赋税的主要来源,也是王朝兴衰的关键,历朝统治者莫不重视。
故选A o B、C D均未从必要性角度考虑。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7.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A.科举制度地主经济B.专制皇权商品经济C.官僚政治地主经济D.封建割据商品经济C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儒家正统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据材料提到,“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正统在政治上表现为官僚政治,在经济上表现为地主经济,C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才产生,不能和祠堂对应,故A项错误,排除;儒家正统排斥商品经济,故B项错误,排除;儒家正统也反对封建割据,故D项错误,排除。
故选Co8.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优化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明智选择C.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D.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 D本题主要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是很明显的,“重农抑商”政策当然也就不可能实现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在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 智选择了,排除 ABC 在封建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的产业,是赋税的主要来 源,也是王朝兴衰的关键,历朝统治者莫不重视,故D 正确。
故选Db9. 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④②③①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C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特征, 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图①是东汉时期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农业无关,排除;图②体现了古代 农业精工细作的特征;图③体现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图④体现了古代思想的发展, 与农业无关。
排除①④。
故选Co10.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时,形成了如下一些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 A.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C.经济上自给自足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 组织形式上,一家一户为单位;经济生产结构上,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身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多余的才走向 市场。
综合分析,ABC 三项表述符合其特点,排除; D 项,错在“大部分”,符合题意。
故选Do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D.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投放市场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 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如下:11. 以下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从材料可知,讲的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反而是中国古代人民过着清贫的生活。
所以排除了①,由此排除ACD故选B。
12.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如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来)、辽、西夏、金、元、明、清。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漫长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B. 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的变化是导致每次更迭的主要原因C. 经济结构与政权结构呈现出同一性的特点导致了王朝重构的同一性特点D•儒家思想为每个朝代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C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概括不了题干中的夏、商与西周时期,排除A项; B项“每次更迭”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夏、商、周和秦代的思想基础都不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夏、商、西周时期是奴隶制经济基础,相对应的是奴隶制政治体制;而到了秦汉以后,小农经济成为经济基础,与之相适应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C。
二、非选择题,自练自提(本大题共3小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间剪纸材料二 1864年有人记载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手工纺织业的情况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绫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 消减大半。
”--摘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材料三 1872〜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表年代商办外国人办设厂数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1872〜1894 年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1895〜1913 年4639080141%13610315346%(1) 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动。
根据材料二、三加以说 明。
(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 积极影响。
(1) 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的两幅剪纸可知,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 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 本小问的说明,依据材料二、三可知,反映了传统手工业棉纺织业受到冲击或自 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发展或外国资本 主义入侵.(3) 本小问的影响,注意限定信息“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变动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故答案为: (1)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 说明:传统手工业棉纺织业受到冲击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 发展;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发展或外国资本主义入侵.(3) 影响: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与发展.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社会经济结构•考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鸦片战争 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动的状况;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和表格、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和表格的解读、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和影响.14.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