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Ⅰ卷(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O-16 N-14 Na-23 Cl-35.5 K-39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 BF 3B. H 2OC. SiCl 4D. PCl 5『答案』C 『解析』『详解』A 、BF 3中B 与F 共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所以B 原子的最外层不满足8电子结构,错误;B 、水分子中的H 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错误;C 、四氯化硅分子中,Si 与4个Cl 原子形成4个共用电子对,所以Si 原子达到8电子结构,每个Cl 原子与Si 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结构,正确;D 、五氯化磷分子中,每个Cl 原子与P 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Cl 原子达到8电子结构,而P 原子形成5对共用电子对,大于8电子,错误;『答案』选C 。

2.Se 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下列关于7834Se 和8034Se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7834Se 和8034Se 互为同素异形体B. 7834Se 和8034Se 互为同位素 C.7834Se 和8034Se 分别含有44个和46个质子 D.7834Se 和8034Se 都含有34个中子『答案』B 『解析』『详解』A. 4822Ti 和8034Se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而不是同素异形体,故A 错误; B. 4822Ti 和8034Se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故B 正确; C.4822Ti 和8034Se 分别含有44个和46个中子,质子均为34,故C 错误;D.4822Ti 和8034Se 都含有34个质子,分别含有44个和46个中子,故D 错误;故选B 。

3.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A. 0.080 nmB. 0.110 nmC. 0.120 nmD. 0.070 nm『答案』B 『解析』『详解』P 与N 同一主族,半径大于0.075,与Si 和S 处于同一周期,半径介于0.102和0.117之间,故选B 。

4.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 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

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 只有④ B. 只有⑤ 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⑤『答案』C 『解析』『详解』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与氢气化合就越容易,因此甲比乙容易与氢气化合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正确;②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能够把活动性弱的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甲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正确;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因此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能够证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④不能根据非金属与某金属反应时,得电子数目的多少来平衡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错误; ⑤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与物质的晶体结构有关,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因此不能根据单质熔沸点的高低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错误;因此正确的说法是①②③,选项是C。

5.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 O、S、Na、K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 Na、Mg、A1、S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C. 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 KOH、Ca(OH)2、Mg(OH)2、A1(OH)3的碱性依次增强『答案』A『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金属的还原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 O原子核外有2层电子,Na和S原子核外有3层电子,且S在Na的右边,K的原子核外有4层电子,所以O、S、Na、K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A正确;B. Na、Mg、A1、Si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他们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故B错误;C.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Cl、S和P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它们对应氢化物HF、HCl、H2S、PH3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C错误;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的变化规律是:同一周期从右到左依次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强,故D错误。

综上分析,『答案』是A。

6.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A. 6和8B. 11和9C. 19和16D. 13和17 『答案』A『解析』『详解』A. 6和8分别为C和O,能形成的CO2为共价化合物,故A选;B. 11和9分别为Na和F,能形成的NaF为离子化合物,故B不选;C. 19和16分别为K和S,能形成的K2S为离子化合物,故C不选;D. 13和17分别为Al和Cl,能形成的AlCl3为共价化合物,且不是AB2型,故D不选;故选A。

7.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A. 质子数:c>dB. 离子的还原性:Y2->Z-C. 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D. 原子半径:X<W『答案』B『解析』『分析』已知aW3+、bX+、c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序数:c<d<b<a;『详解』A. 质子数=原子序数,则质子数:c<d,A错误;B. 非金属性:Y<Z,非金属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越弱,还原性:Y2->Z-,B正确;C. 非金属性:Y<Z,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C 错误;D. 原子序数:b<a,且为同一周期,则原子半径:X>W,D错误;『答案』为B。

8.A、B、C、D、E均为短周期元素,A、B、C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位置,它们分别与D形成的分子中都有10个电子,且A和C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E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E和C只能形成E2C 一种化合物B. 由B、D组成的物质是电解质C. A和C能形成共价化合物D. 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属于离子化合物『答案』C『解析』『分析』E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则E为Na元素;A、B、C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位置,他们分别与D形成的分子中都有10个电子,A、B、C位于第二周期,且A 和C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则A的原子序数为6,是C元素,C的原子序数为8,为O 元素;B的原子序数只能为7,是N元素;D能够与C、N、O形成10电子的分子,则D 为H元素。

『详解』A.E、C分别为Na、O元素,二者可以形成氧化钠、过氧化钠,故A错误;B. 由B、D组成的物质NH3,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 A和C分别是C和O,能形成CO2、CO,属于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D. 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离子化合物,如碳酸铵,故D错误;故选C。

9. 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B. 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C. 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D. 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是N,W是P,Y是S,Z是Br,R是Ar。

『详解』A. 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S单质的沸点最高,故A错误;B. Y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但溴离子是4个电子层,与Ar原子的电子层不同,故B错误;C. 氨气分之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高于PH3的沸点,故C错误;D. 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D正确;『答案』选D。

10. 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的关系可能是:(1)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2)不同元素的原子,(3)两种不同的分子,(4)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5)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6)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7)两种不同的阳离子,(8)两种不同的阴离子,(9)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其中正确的是()A. (1)(3)(4)(7)(8)B. (1)(2)(5)(7)(9)C. (1)(2)(5)(7)(9)D. (1)(2)(3)(4)(5)『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若为原子,因为质子数相同,则一定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②若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则为分子或原子;③若质子数与电子数不同,则都是阳离子或都是阴离子,所以(2)(5)(6)(9)是不可能存在的『答案』选A。

1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 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B.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答案』B『解析』『详解』A. 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分子,故A错误;B.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故B正确;C. 非极性键除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外,也可能存在于多原子的共价化合物中,如H2O2,或离子化合物中,如Na2O2,故C错误;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不一定是极性键,也可以有非极性键,如H2O2,故D错误;故选B。

12.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A. NH4Cl NH3↑+HCl↑B. NH3+CO2+H2O=NH4HCO3C. 2NaOH+Cl2=NaCl+NaClO+H2OD. 2Na2O2+2CO2=2Na2CO3+O2『答案』D『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非金属元素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化学变化中一定含化学键断裂和生成,以此来解答。

『详解』A.无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没有离子键的形成,选项A不选;B.无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没有离子键的断裂,选项B不选;C.有非极性键(Cl﹣Cl)的断裂但无非极性键的形成,选项C不选;D.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CO2中有极性共价键,O2中有非极性共价键,Na2CO3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选项D选;『答案』选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