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

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学目的】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变迁和饮食变化的史实。

2、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

3、探讨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4、感受生活变化里的现代化进程。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服饰变化的三大阶段、特点及趋势;
⑵西餐传入中国,及近代中国传统饮食变化特点;
⑶近现代房屋代建筑的变迁;
⑷近现代习俗风尚的变革情况及特点。

2、难点:
⑴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⑵感受生活变化里的现代化进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一:近代以来我国男女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特征?
一、衣(近现代服饰的变化)
1、服饰变化的三大阶段:
⑴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⑵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⑶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
2、各阶段服饰的服装代表:
第一阶段: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旗袍(旧式与新式)
第二阶段: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
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
第三阶段:男装: 多样化;女装:多样化
﹛西装流行的原因: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民国初年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


﹛旗袍的流行:大胆地体现女性形态的曲线美。

它是利用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

旗袍的流行也反映了五四以后,中国民众审美观念在服装方面的变化。


3、各阶段服饰变化的特点及趋势:
⑴特点:
⑵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⑶近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①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中西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③普通女子的着装由宽松肥大开始向合身适体的方向发展,20世纪20年代之后,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⑷现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至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②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③改革开放后,无论是服装的花式、款式,还是面料、质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合作探究二:近代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食(近现代饮食文化的变迁)
1
﹝﹞
2、西餐传入中国:
⑴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⑵原因:﹙1﹚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
﹙2﹚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经商,西方的生活方式随之传入中国⑶影响:①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
②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③西餐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部分
3、近代中国传统饮食变化特点:
(1)传入路线:由沿海到内地,由通商城市到市镇。

(2)范围:西餐仅限于上层社会。

(3)对普通百姓影响的是: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等。

(4)传统的饮食文化变化的速度相对缓慢
﹛19世纪40年代起,中国饮食文化的变化: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
【议一议】中餐和西餐有何区别?
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的区别;
②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

◆合作探究三:近代以来中国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住(近现代房屋代建筑的变迁)
1、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

(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住宅西化: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沿海和内地大城市出现了中西合璧式建筑(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3、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完全欧式化住宅。

4、家居西化。

◆合作探究四: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在婚丧礼俗、社交礼仪等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旧式新式并存,旧式趋于简化,民间多为旧式;
⑵建国后:土葬改为火葬。

3、其他习俗的变化:(民国成立后,变化巨大)
断发、禁缠足、点头鞠躬、见面握手、新式婚礼、简洁葬礼,反对迷信、公历使用、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并开始呢步入社会等。

4、习俗风尚变革的特点:
⑴既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表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
⑵一批属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习俗改良后的新习俗;
⑶这种新习俗和中国传统习俗共同存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局面。

【随堂练习】
1、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称为“干部服”的是下列哪种服饰( D)
A. 西装
B. 列宁装
C. 制服装
D. 中山装
2、“四合院”一般是哪一地区的典型民居( B )
A. 上海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部地区
D. 两广地区
3、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的影响是( C )
①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②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桌
③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④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下面不属于民国时期变化的风俗是( B )
A. 剪辫
B. 火葬
C. 放足
D. 握手
5、我国最早主张“断发易服”的是( B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无产阶级
6、下列移风易俗的社会现象带有民主色彩的是( C )
①断发易服②改革传统婚姻制度③废止缠足④“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的称呼⑤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近代以来我国男女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特征?
8、近代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发生了哪些变化?
9、近代以来中国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10、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在婚丧礼俗、社交礼仪等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