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正文目录一、近年医药行业回顾 (5)1.1 医药行业运行情况 (5)1.2 板块比较优势明显 (12)1.3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及估值情况 (14)二、三医联动,推进医改进程 (19)2.1 医保:控费压力不减,调控将是常态 (19)2.2 医药:研发、流通全方位提质增效 (21)2.3 医疗:公立医院改革将全面推行 (28)三、机遇挑战并存,精选细分领域和个股 (31)3.1 需求端变化:婴幼儿、慢性病用药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31)3.2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扶持+医保支付标准受益投资标的 (35)3.3 医保目录调整受益标的 (36)3.4 两票制将全国推行,流通领域集中度提升大势所趋 (37)四、主要公司分析 (38)4.1 恩华药业 (38)4.2 信立泰 (39)4.3 长春高新 (39)4.4 丽珠集团 (40)4.5 恒瑞医药 (41)4.6 华东医药 (41)4.7 九州通 (42)4.8 羚锐制药 (42)4.9 亿帆医药 (43)图目录图1:国内医保基金收入、支出及增速情况 (6)图2:近年国内医药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 (6)图3:近年国内医药工业利润及增速情况 (7)图4:化学制药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8)图5:中药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8)图6:生物制品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9)图7:医疗器械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10)图8:医药商业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11)图9:医疗服务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11)图10:选取的上中下游不同行业收入增长情况(%) (12)图11:选取的上中下游不同行业利润增长情况(%) (13)图12:医药行业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变动情况 (13)图13:化学制药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4)图14:中药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5)图15:生物制品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5)图16:医疗器械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6)图17:医药商业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6)图18:医疗服务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7)图19:医药行业近年估值情况 (18)图20:医药板块各细分子行业2016年估值变动情况 (19)图21:2014年公立医院收入来源 (29)图22:平均单个医院门诊收入结构(万元) (29)图23:平均单个医院住院收入结构(万元) (30)图24:近十年国内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31)图25:日本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速上升(单位:万人)32 图26:全面二胎政策后婴儿出生小高峰出现 (34)图27:仿制药参比制剂备案数量 (36)图28:医药商业领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38)表目录表1:样本医院销售额前十药品 (20)表2:可能进入医保目录品种及进入省级医保乙类增补目录数量 (21)表3:企业临床试验核查撤回/不批准数量及比例 (22)表4:药审改革相关政策法规 (23)表5: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相关政策法规 (25)表6:各地发布的两票制相关政策法规 (28)表7: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政策 (30)表8:日本1994年销售额前20药品 (33)表9:日本不同治疗领域药物销售额增长情况 (33)表10:近10年我国不同治疗领域药物占全部用药份额变化情况 (35)表11: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 (36)表12:可能进入医保目录品种及进入省级医保乙类增补目录数量 (37)一、近年医药行业回顾1.1 医药行业运行情况国内医药工业在经历2009年-2012年医保扩容红利、行业高速增长阶段后,近年在医保基金支出增速持续高于基金收入增速,医保控费形式严峻背景下,行业收入及利润增速显著下降,2016年在行业增速触底反弹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我们认为医保控费压力不可避免长期存在(需求、供给长期不匹配),但是在持续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引发行业剧烈洗牌后,医药行业有望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快速成长期。

医药行业过去十余年的发展,我们将其归纳为三个阶段:高速混乱发展期(1999-2006年):行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伴随着国内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1999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元,到2006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9元,增长一倍),居民医疗保健需求快速释放,带动医药行业快速发展。

但这个阶段医药行业的发展是较低水平、低质量的,从该阶段医药工业收入增速与利润增速呈现不健康的“背离”现象即可发现。

低端同质化的竞争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净利润率较低(仅2004年CFDA就受理1.09万个新药申请)政策红利驱动期(2006-2012年):行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随着国内反商业贿赂的开展,行业乱象得以整顿,以及医保大幅扩容,政策红利驱动医药行业快速发展,行业营收及利润增速同时出现健康的同向增长情况。

这一阶段也是医药行业增速远超其他行业的阶段,在经历经济危机期间,医药行业依然维持了难得的高速增长。

控费引致行业触底期(2012-):在行业高速发展后,医保基金支出增速持续高于收入增速,多省份医保基金结余触及“满足6-9个月支付需求”的红线,使得医药行业增速持续下滑,缓慢触底。

从行业发展三个阶段,我们可以发现,供给侧(医药行业)自由发展情况下,支付方(医保支出)增速是行业增速影响较大的因素。

下一阶段,随着国内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持续推进,供给侧剧烈洗牌,同时支付方商业健康保险规模逐渐扩大下,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图2:近年国内医药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细分子行业增速分化加剧各细分子行业在政策环境、控费状况等因素叠加作用下,增速分化加剧明显。

原料药行业在供给侧改革、环保压力作用下,原料药大幅度提价,带动化学制药行业整体利润快速增长,而化学制剂行业则面临一定程度降价压力。

但我们认为,高端专科制剂行业拐点即将到来,一致性评价起到过滤筛选作用,通过的品种将在医保支付标准、控费需求作用下有望快速实现进口替代。

中药行业在近年银杏叶事件等安全性事件影响下,以及多个中药注射液大品种列入辅助用药名单情况下,行业增速持续下滑。

预计在控费持续进行背景下,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撑的中药大品种将持续承压,而一些中药类公司新品种开发、培育尚需时间,短期业绩面临一定压力。

图4:化学制药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图5:中药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生物制品行业近年景气度较高,血制品逆势实现价格上涨,量价齐升下,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亮眼。

疫苗行业受到16年4月疫苗事件影响,行业整体受到拖累,但疫苗是费效比最高的防御手段,在控费趋严背景下,我们认为疫苗行业长期发展依然向好。

生物制品与化药同样疗效明确,同属治疗性品种,但两者营收、利润增速不一,我们认为首先国内生物制品尚处发展阶段,基数较低,导致表观增速较高,另一方面生物制品行业相比化学制剂行业壁垒更高,行业竞争状态的不同导致利润率相差较大。

医疗器械行业增速持续下滑。

国内传统医疗器械领域(如医用装备、家庭护理器具等)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同时,近年并购的一些标的业绩难以兑现,使得由新产品上市+外延并购驱动的国内传统医疗器械行业增速持续下行,行业利润增速多年低于营收增速。

但在IVD等新兴领域,国内市场空间广阔,特别是在分级诊疗推动下,基层医疗检验需求释放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量。

图6:生物制品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图7:医疗器械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医药商业增长持续向好。

行业在政策趋严,打击商业挂靠、过票以及“两票制”不断推行下,集中度不断提升,商业龙头利润率不断提高。

我们认为在“两票制”、“营改增”等政策推动下,行业并购整合是大势所趋,具备规模化优势的商业龙头业绩将加速提升。

医疗服务行业基数较低,增长迅速。

国内医疗服务行业处于高景气状态,细分行业龙头盈利稳定,增长迅速,2016年中报宜华健康业绩大幅增加,且利润体量相对较大,使得行业整体增速达270%。

图8:医药商业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图9:医疗服务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整体上,在政策刺激,以及供需格局变化、控费趋严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各子行业增速表现分化加剧,未来预计在政策推行加速、控费持续背景下,各细分子行业间增速分化是常态。

1.2 板块比较优势明显我们选取必须消费品(衣食住行)、上游原材料行业以及与医药同样快速成长的的TMT行业,通过不同行业间收入及利润增长情况比较来看,医药行业比较优势依然明显。

近几年,医药行业收入增速仅低于汽车制造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动),同时行业利润增速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在近年大部分行业持续不景气的情况下,医药行业收入、利润增速依然维持相对较高水平,比较优势突出。

图10:选取的上中下游不同行业收入增长情况(%)图11:选取的上中下游不同行业利润增长情况(%)从行业估值溢价率来看,目前医药行业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远低于2012-2014年时的溢价率,但目前医药行业利润增速方面与2012-2014年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比较来看,目前医药行业利润相对增速甚至好于2012-2014年的情况(目前医药行业增速仅落后于水生产和供应行业,而2012-2014年医药行业增速要落后于食品制造和汽车制造行业),因此从估值溢价率方面考虑,目前行业存在一定程度低估。

图12:医药行业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变动情况1.3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及估值情况医药板块市场表现弱势,高估值细分领域大幅跑输指数2016年医药板块各细分子行业表现较为弱势,仅化学制药行业小幅跑赢沪深300指数,其余行业均落后于沪深300。

特别是2013年后市场给予新技术、新模式频出的医疗器械、医疗服务行业较高估值,在市场趋于理性情况下,一些业绩难于兑现的估值虚高标的回调明显。

2016年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行业大幅落后于沪深300指数。

图13:化学制药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图14:中药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图15:生物制品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图17:医药商业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行业估值也均有所降低,但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行业估值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图19:医药行业近年估值情况图20:医药板块各细分子行业2016年估值变动情况二、三医联动,推进医改进程2.1 医保:控费压力不减,调控将是常态控费压力仍然较大:医保资金结余决定于医保收入和医保支出,从医保收入端来看,目前医保已接近全面覆盖,单人医保筹资额与工资水平有关,这两方面均无明显快速提升潜力和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医保支出端来看,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三保合一(多个地方已实现两保合一)将逐渐推行,同时医保目录将进一步扩容,这些都将进一步加快医保基金支出增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