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副PPT.ppt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副PPT.ppt
6.处死家兔,记录所用总量及每公斤体重的 用量及注射至出现痉挛所需要时间.
[实验分组]
实验组:结扎大部肝叶+注射复方NH4Cl 对照组:不结扎肝叶 +注射复方NH4Cl
[注意事项]
1.剥离镰状韧带时要小心勿伤害其后方 的下腔静脉。
2.结扎线应扎于肝叶根部避免拦腰勒破 肝叶。
3.复方NH4Cl切勿漏入腹腔。
×鸟氨酸 NH3 循环
→ 肝肠循环氨基酸 NH3 → 尿素 NH3
尿素
⒉ 血氨升高引起脑病的机制
•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干扰神经细胞膜的离子转运
葡萄糖
6-P-葡萄糖
丙酮酸氧化
乙酰胆碱
磷酸果糖激酶
脱羧障碍
NAD NADH
合成减少
乳酸
丙酮酸
抑制转化为琥 珀酸半醛的转 草酰乙酸
氨酶,使γ- 氨
基丁酸蓄积
NADH 琥珀酸
ATP
乙酰辅酶A
④
+胆碱 胆碱乙酰化酶
乙酰胆碱
ATP
⑤
柠檬酸
α-酮戊二酸减少
⑥
NAD γ-氨基丁酸
①
α-酮戊二酸
NADH
②
NH3
NAD
谷氨酸
谷氨
NADH减少 酰胺
妨碍呼吸链
合成
中递氢过程
时消
谷氨酰胺合成酶
NH3
ATP ③
耗 谷氨酰胺 ATP
2. 讨论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镰状韧带
肝胃韧带
3.将其余各叶一 起结扎使血流完全阻断。
4.沿胃幽门向下找出十二指肠,在其下穿 线,用眼科剪一小口,向小肠方向插入 十二指肠插管,结扎固定,然后关闭腹 腔。
5.通过十二指肠插管向肠腔内注入复方氯 化铵溶液(5 ml/kg/5 min)。仔细观 察动物情况,直至出现痉挛发作(角弓 反张持续时间大于30秒)为止。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副
一.肝性脑病概念 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
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氨中毒学说
肝性脑病
血浆氨基酸失衡 学说
γ-氨基丁酸学说
[实验目的]
1. 肝叶结扎术造成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
继而经由消化道输入碱性氯化铵溶液,导 致肠道中氨生成增多并吸收入血,引起实 验动物血氨迅速升高,出现震颤、抽搐、 昏迷等类似肝性脑病症状,证明氨在肝性 脑病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实验结果]
表:实验结果记录表
出现痉挛发作所需时间(min)复方氯化铵溶液总量(ml)公斤体重复方氯化铵溶液用量(ml/kg)
试验组
对照组
⒈ 血氨升高的原因
• 生成过多 – 肠道细菌产氨 氨基酸→NH3 尿素→NH3 – 肾脏泌氨: – 组织分解产氨:
• 清除不足 肝功能↓,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 绕过肝脏, 血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