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假、假真、真假、真真、)(”为真,则”为真,“、若命题“q p D q p C q p B q p A p q p ⌝∨1分)一、选择题(50510=*整除的整数不是偶数、存在一个能被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存在一个不能被数整除的的整数都不是偶、所有能被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所有不能被)(是否定的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命题:“所有能被222225D C B A 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是奇函数”的轴对称”是“的图像关于“、对于函数D C B A x f y y x f y R x x f y )()(,),(4==∈=321012,)3(;3,)2(12,)1(62、、、、为奇数、、是整数;、)(题的个数是、下列全称命题中假命D C B A x Z x x R x x R x +∈∀>∈∀+∈∀211013-><-<<+=k D k C k B k A kx y 、、、、)必要不充分条件是(的倾斜角为钝角的一个、直线都垂直与同一个平面,、所在的平面平行于、相等与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都平行于同一个平面,、)(件是互相平行的一个充分条,、直线21212121217l l D l l C l l B l l A l l 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的“”是那么“分别交于,,与直线之间的距离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平面是三个互相平行的平面,,、已知D C B A d d p p p p p p p l d d 213221321321232121321,,,.8==αααααααααα高二数学周考试卷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则甲是乙的(,条件乙:中,条件甲:、在D C B A B A B A ABC ,cos cos 922><∆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成等比数列的(,,,是是非零实数,则,,,、已知D C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4321324143212=423231414321,,,,)(,313,01,32132,01,10p p D p p C p p B p p A b a p b a p b a p b a p b a 、、、、其中真命题是::::,有下列四个命题为均为单位向量,其夹角、已知⎥⎦⎤ ⎝⎛∈⇔>-⎪⎭⎫⎢⎣⎡∈⇔>-⎥⎦⎤ ⎝⎛∈⇔>+⎪⎭⎫⎢⎣⎡∈⇔>+ππθπθππθπθθ分)二、填空题(2555=*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形,且可以是:底面为正三角的等价命题锥;命题棱面中心的三棱锥是正三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底面为正三角形,且、命题B A A 11条件。
那么甲是丁的充分条件,条件,丁是丙的必要不要条件,乙是丙的充要、设甲是乙的充分不必12。
件是有正整数实根的充要条一元二次方程、设==+-∈*n n x x N n 04,132序号都填上)。
(把符合要求的命题的是为真命题逆命题以上两个命题中,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若两条线;(四点中任何三点都不共)若四点不共面,则这、在空间中:(2114{}{}{}{}有序号)。
(填上你认为正确的所其中判断正确的序号是为假。
)为真;()为假;()为真;()为假;()(为真;)断:(则对复合命题的下述判、命题q p q p q p q p q p q p ⌝⌝∧∧∨∨⊆∈554321,3,2,12:,3,2,12:1511、 ;12、 ;13、 ;14、 ;15、 。
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整除;能被:连续三个整数的乘积整除,能被:连续三个整数的乘积)(真假。
构成的这些复合命题的的复合命题,并指出所”形式”,“”,“成的“分)写出下述各命题构、(本题满分q p q p p q p q p 23211216⌝∧∨相垂直的充要条件。
互和直线是直线分)证明:、(本题满分020********=++=++=+by x y ax b a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卡高二数学周考试卷答题分)一、选择题(50510=*分)二、填空题(2555=*分)题分,第题分,第题每题三、解答题(第142113201219-1618、(本题满分12分)已知命题;若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19、(本题满分12分)给定两个命题: :对任意实数都有恒成立;:关于的方程有实数根;如果”为假命题为真命题,“Q P Q P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本题满分1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与点A(-1,1)关于原点O对称,P是动点,且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积等于13 .(Ⅰ)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Ⅱ)设直线AP和BP分别与直线x=3交于点M,N,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差数列。
中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证明:数列(项和,证明的前表示数列)设(的通项公式;,)求数列(满足:数列)(,满足:分)已知数列、(本题满分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b S n b n S b a n a a b b n a a a a a a a a 3;4921).1();1(0,1)1(2113,2114212211111<•≥-=≥<•-+=-+=++++注意:文科只做第(1)、(2)问,理科做第(1)、(2)、(3)问11、此题是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可以是“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相等”;或“侧面与底面所成角相等”;……12、充分不必要条件 13、3或4 14、 ② 15、①④⑤⑥ 三、解答题(16-19题12分,20题13分,21题14分)16、(本题满分12分)写出由下述各命题构成的“p 或q ”,“p 且q ”,“非p ”形式的复合命题,并指出所构成的这些复合命题的真假.(1)p :连续的三个整数的乘积能被2整除,q :连续的三个整数的乘积能被3整除。
(2)p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q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解:(1)根据真值表,复合命题可以写成简单形式: p 或q :连续的三个整数的乘积能被2或能被3整除. p 且q :连续的三个整数的乘积能被2且能被3整除. 非p :存在连续的三个整数的乘积不能被2整除.∵连续的三整数中有一个(或两个)是偶数,而有一个是3的倍数, ∴p 真,q 真,∴p 或q 与p 且q 均为真,而非p 为假.(2)根据真值表,只能用逻辑联结词联结两个命题,不能写成简单形式: p 或q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p 且q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且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非p :存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是菱形. ∵p 假q 假,∴p 或q 与p 且q 均为假,而非p 为真.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BBCBDCDCCA答案高二数学周考试卷参考分)一、选择题(50510=*分)二、填空题(2555=*17、(本题满分12分)证明: a+2b=0是直线 ax+2y+3=0和直线x+by+2=0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
18、(本题满分12分)已知命题;若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得. :.由,得.:B={}.∵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且, A B .即19、(本题满分12分)给定两个命题: :对任意实数都有恒成立;:关于的方程有实数根;如果”为假命题为真命题,“Q P Q P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对任意实数都有恒成立;关于的方程有实数根;如果P 正确,且Q 不正确,有;如果Q 正确,且P 不正确,有。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20、(本题满分13分)(2010·北京高考理科·T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B 与点A (-1,1)关于原点O 对称,P 是动点,且直线AP 与BP 的斜率之积等于13-. (Ⅰ)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Ⅱ)设直线AP 和BP 分别与直线x=3交于点M,N ,问:是否存在点P 使得△PAB 与△PMN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动点轨迹的求法,第(II )问是探究性问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数学中的转化与化归思想。
【思路点拨】(1)设出点P 的坐标,利用AP 与BP 的斜率之积为13-,可得到点P 的轨迹方程。
(2)方法一:设出00(,)P x y ,把PAB ∆和PMN ∆的面积表示出来,整理求解;方法二:把△PAB 与△PMN 的面积相等转化为||||||||PA PN PM PB =,进而转化为0000|1||3||3||1|x x x x +-=--。
【规范解答】(I )因为点B 与A (1,1)-关于原点O 对称,所以点B 得坐标为(1,1)-.设点P 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得111113y y x x -+=-+-化简得 2234(1)x y x +=≠±.故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34(1)x y x +=≠±(II )方法一:设点P 的坐标为00(,)x y ,点M ,N 得坐标分别为(3,)M y ,(3,)N y . 则直线AP 的方程为0011(1)1y y x x --=++,直线BP 的方程为0011(1)1y y x x ++=-- 令3x =得000431M y x y x +-=+,000231N y x y x -+=-.于是PMN ∆得面积 2000020||(3)1||(3)2|1|PMNM N x y x S y y x x ∆+-=--=- 又直线AB 的方程为0x y +=,||22AB = 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002d =于是PAB ∆的面积 001||||2PAB S AB d x y ∆==+ 当PABPMN S S ∆∆=时,得20000020||(3)|||1|x y x x y x +-+=- 又00||0x y +≠,所以20(3)x -=20|1|x -,解得053x =。
因为220034x y +=,所以033y = 故存在点P 使得PAB ∆与PMN ∆的面积相等,此时点P 的坐标为533(,)3±. 方法二:若存在点P 使得PAB ∆与PMN ∆的面积相等,设点P 的坐标为00(,)x y 则11||||sin ||||sin 22PA PB APB PM PN MPN ∠=∠. 因为sin sin APB MPN ∠=∠, 所以||||||||PA PN PM PB =所以0000|1||3||3||1|x x x x +-=--即 2200(3)|1|x x -=-,解得0x 53= 因为220034x y +=,所以0339y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1 故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此时点P的坐标为533(,)3±.{}{}{}{}{}{}差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