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有理数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会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2.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教学过程:
1.设置游戏,引入新课: 游戏一:把面积为1的长方形硬纸片沿中间对折,使两边能完全重合,引导学生思考:
如此折叠五次后所得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得出:21×21×21×21×21
游戏二:把长方形硬纸片对折后再沿折痕剪开,重叠放置后再对折,剪开,引导学生思考如此操作五次后共有多少张硬纸片,得出:2×2×2×2×2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①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四个算式特点? 21×21×21×21×21

2×2×2×2×2;(-3)×(-3)×(-3)×(-3);(-0.3)×(-0.3)×(-0.3)。

(共同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
②思考:正方形面积与边长a 的关系?正方形体积与棱长a 的关系?
a ·a =a 2
a ·a ·a = a 3
③类比:21×21×21×21×21
应记作 ,读作 。

2×2×2×2×2应记作 ,读作 。

(-3)×(-3)×(-3)×(-3)应记作 ,读作 。

(-0.3)×(-0.3)×(-0.3) 应记作 ,读作 。

④猜想:
a ·a ·a ……·a 的结果?记作 ,读作 。

⑤总结: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
中,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

⑥练习:
n 个a
3.迁移训练,总结规律:
①例一:(-4)3,(-2)4,(-32)3
,(-51)2
②思考:将例1中底数换成为正数或0,结果有什么规律?
③总结: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为0。

⑤练习:P42页练习第1题。

⑥例二:用计算器计算(-8)5
和(-3)6
4.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①计算:(-2)4,-24,(32
)3
,323②思考:(-2)4可以写成-24吗?
③总结:负数和分数的乘方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和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

5.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