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功能: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线粒体的通道。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首页
退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3.转位接触点
黑色箭头所指为转位接触点;红色箭 头所指为通过转位接触点转运的物质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包围的空间,含有基质。 ② 膜间腔(intermembrane space):也称外腔,内膜
与外膜之间的空间。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首页
退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2.内膜(inner membrane) ⑴ 结构
基粒头部具有酶活性,能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
因此,基粒又称ATP合酶复合体(ATP synthase
complex)。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首页
退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是线粒体的主要成分,约占65%~70%,多分 布于内膜和基质。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首页
退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2.内膜(inner membrane)
比外膜稍薄,平均厚4.5nm,是一层单位膜。
⑴ 结构 ① 基质腔(matrix space):也称内腔,由内膜直接
线粒体含有众多酶系,目前已确认有120余种,是细胞 中含酶最多的细胞器。这些酶分别位于线粒体的不同部 位,在线粒体行使细胞氧化功能时起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中英文
退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第一节 线粒体的基本特征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三、线粒体的遗传体系 四、线粒体核编码蛋白质的转运 五、线粒体的起源 六、线粒体的分裂与融合 七、线粒体的功能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首页
退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5.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
基粒由多种蛋白质亚基组成,分为三部分:
头部:圆球形,突入内腔中,
基片:嵌于内膜中,
柄部:将头部与基片相连。
③嵴(cristae):内膜上有大量向内腔突起的折叠。 ④嵴间腔(intercristae space ):嵴与嵴之间的内腔 部分。 ⑤嵴内空间(intracristae space):由于嵴向内腔突进 造成的外腔向内伸入的部分。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首页
酶类: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分
解、蛋白质合成。
双链环状DNA:线粒体特有
核糖体
独立的遗传体系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5.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 内膜(包括嵴)的内表面附着许多突出于内腔的颗 粒,每个线粒体大约有104~105个。
退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2.内膜(inner membrane)
⑵ 组成:20%是脂类,80%是蛋白质。 ⑶ 特点:
➢ 通透性小,分子量大于150的物质不能通过。 ➢ 选择通透性高,膜上的转运蛋白控制内、外腔的
物质交换,以保证活性物质的代谢。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首页
退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 不同类型或不同生理状态的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大 小、数目及排列分布并不相同。 形态:光镜下呈线状、粒状或杆状等。 数量:因细胞种类而不同,最少的细胞只含1个线粒体,最多
的达50万个。代谢旺盛时,线粒体数量较多,反之线 粒体的数量则较少。
首页
退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3.转位接触点(translocation contact site) 在线粒体的内、外膜上存在的一些内膜与外膜相互接 触的地方,此处膜间隙变狭窄,称为转位接触点。
➢ 内膜转位子(Tim)——通道蛋白 ➢ 外膜转位子(Tom )——受体蛋白
首页
退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tom和tim受体系统
tom和tim受体系统参与核基因组编码多肽链通过膜进入线粒体的过程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首页
退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4.基质(matrix)
成分: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学习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化学渗透假说 的机制
2. 熟悉线粒体相关的临床意义 3. 了解线粒体的发生及其研究方法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首页
退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1.外膜(outer membrane)
线粒体最外层所包绕的一层单位膜,厚约5~7nm。 ⑴ 组成:1/2为脂类,1/2为蛋白质。 ⑵ 特点:
外膜的蛋白质包括多种转运蛋白,它们形成较大的 水相通道跨越脂质双层,使外膜出现直径2~3nm的 小孔,允许通过分子量在10 000以下的物质,包括一 些小分子多肽。
线粒体形态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首页
退出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电镜下,线粒体是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膜 囊结构。
左为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右为线粒体超微结构模式图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