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作品出口之路 DYNE前言:当MADE IN CHINA 无所不在的时候,当走出去成为中国的产业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的时候。
文化创意产业出走的状况是怎样的呢?当老师在讲述还珠在国外热销时候,这个想法出现在我的脑子里。
去年寒假在东南亚的一系列经历更让我有触动。
影视作品的出口早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时,国人就有这样的意识了,许多电影有英文字幕。
《渔光曲》在前苏联的获奖,说明了一点,但是当时的情境下只是让外国人了解而已。
随后因为一系列的原因而没成功,在不断的改革之下仍是受到体制的影响。
到如今影视作品的进出口呈现巨大的逆差。
是什么原因,以及有怎样的措施和策略去改变这一现状。
是中国影视作品自身的硬伤还是大环境下的不适合。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怎么样作出改变使它向好的方向去发展。
论文围绕着探讨当下影视作品出口的现状,发展态势,未来的发展路径和前景,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和成功的案例,以及环视亚洲其它国的影视作品出口相对比等。
如何能让中国的影视作品带着中华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
总之,中国的影视产业改革探索之路漫漫。
影视产品出口现状:国内的影视产品的发展是一个由是一个由高度管理而逐步开放的过程,一开始的政企合一,指令性计划到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的开放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供需不平衡的状况。
在不断开放和改革中,中国影视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
,从电影产量看,从2002年的仅100部,到2004年212部,2006年数量达到300部,2009年国产电影则将数字扩大到超过400部。
年票房方面,从2002年起,平均每年以超过25%的幅度高速增长,在2009年,我国电影产量超过456部,国产影片共实现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国内票房收入达到62.06亿人民币,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06.65亿元,同比增幅26.47%。
要肯定在这一段路以来的成就。
当然不足的地方是很突出的。
若是单纯从进出口的比较来看,仅找到的数据: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
2005年,全国电视节目进出口总额约为4.67亿人民币,其中进口总额约为4亿人民币,而出口总额只有0.67亿人民币。
从这就体现出了巨大的逆差。
在从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来看,也显示出我国的影视贸易也是及其有限的。
:2000年底,美国影视业直接出口额达180亿美元。
英国2002年文化产业出口额达到175亿美元,2003年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全国第二大产业。
日本文化产业出口额达134亿美元,文化产业出口贸易仅次于汽车工业。
2003年,韩国电影出口额达3098多万美元,2002年,其文化节目出口额达2881万美元,进口额达2511万美元,实现顺差370万美元。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贸易额在世界文化产品贸易中所占比例很小,与称霸世界的美国影视产业不可同日而语,即使与韩国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现实所存在的顺差,使得确实和中国这一文化大国很不匹配。
电影电视剧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各国文化贸易的主要方式。
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而电影产品本身的质量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生产力水平,其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地位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地位。
因而推动影视剧走出去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创汇能力,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保护本国的文化。
SWOT分析中国影视出口之路:优势:首先,在金融危机的前提下,我国的电影市场却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诸多民营影视传媒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例如华谊兄弟影视文化公司在创业板的上市中国的悠久的文化是一笔很丰富,得天独厚的财富。
从未断层的文化,以及历史所证明的强大的文化征服力。
文化的源泉,能不断为影视剧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作背景。
2009年电影票房收入的空前高涨已经证明了我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
“泛华夏文化圈”的存在。
中国电影人也在逐渐探索出自我的发展电影的道路。
中国的电影电视剧在数量和质量都在发展当中,电影业出现井喷的发展态势。
机会: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电影电视剧自身的累积。
优秀的电影出现,在国际电影展上的知名度的提高如《孔雀》《可可西里》等获得了好评。
新一代的导演和演员电影人拥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视野。
政府的政策支持,国家法律,知识产权的不断完善。
劣势:国内的影视作品自身的硬伤:制作技术不够,整体实力不行21世纪初,中国13亿人口,电影年产80部至90部,约等仅为美国的千分之一。
”于美国的六分之一;同时,中国电影的年综合产值10亿元人民币,,资金支持不够,衍生品影视下游产业链不足。
威胁:我国电影业也开始进入了国际竞争的阶段,随着美国国内电影市场的趋于饱和,美国电影制造商将目标越来越多的投向了海外市场,同时,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消费群体和消费能力的大市场,在未来若干年内也必然会成为欧美各国电影产品出口的必争之地。
国外的贸易壁垒:例如在《还珠格格》在韩国上映时引起巨大的反响时,就遭到当时韩国相关的抵制。
好莱坞文化的压制,意识形态的输出。
全球性寡头垄断,时代华纳,迪士尼等影视公司都集中在美国,,全世界上映的电影有85%也都是美国制造的。
少数公司掌握了技术,市场,渠道,人才和资源。
竞争激烈:目前全球电影市场中,美国电影占据了92%以上,欧洲电影占了约6%,剩下的2%左右留给非欧非美的影片。
中国电影目前争夺的,正是这2%。
当然,同时盯住这2%不放的,还有印度、日本、韩国等电影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
我国影视产业逆差的原因分析:1.文化的隔阂,和不理解,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不同,文化折扣是客观存在的。
记得当我推荐一位澳大利亚的朋友一部中文电视剧的时候,她便拒绝了,接着我又试图向她推荐韩国的偶像剧,她同样也说不愿意看。
因为当文化的不理解和不认同客观存在的时候就只能慢慢的等着中国的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传播。
相对比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中国观众很了解接受西方的文化,因此西方的电影能进入中国市场。
2.资金的支持不足作为一项产业,资金的来源是很重要的,有了源头,才有活水之说。
而我国影视产业的投融资明显不足,相应的金融体系没有建立健全。
大多数的资助来自于政府,而大量的民间资本却缺少平台和机会流入。
没有投资进行技术的升级,提高品质,将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大部分国产影片来说,票房收入还是徘徊在千万元上下,甚至于许多影片上映之后根本无法收回成本,更没有可能出口到国际电影市场。
在这种情况之下,衍生品的价值没有被开发出来,在好莱坞的电影中,20%的利润来自电影的放映而其他有80%之多来自衍生品,可见由于在这方面的缺失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而在这座的比较成功的是《长江七号》,创造了收入。
3.产业体制的不足,相应的法律环境不健全,政治上的保障没建立,文化政策和政治目的分界,这些都将我国的影视电影困在国门之中。
4.影视产业的自身硬伤:制作水平的不足有待提高,是不是三D,是不是能给观众带来最先进的,最舒适的观影体验,在现在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内容上的创新上,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如何将国产影视产品推向国外;针对上述所提出的种种问题,首先,要进行影视产业的制度的改革,完善金融体制,建立公平的影视市场,同时给予一些民营影视文化产业公司必要的扶持。
同时引导如何在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之下,既着眼于市场,了解需求而又不刻意迎合而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
在文化的坚持和发展之下,印度宝莱坞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当好莱坞的全球化扩张也侵蚀到印度本土市场的时候,宝莱坞也积极应对,改变以国内观众为主的策略,开始积极向国外扩张的道路。
政府游说吸引外资投资,与美国大公司的合作,印度宝莱坞的世界之旅开启了在文化折扣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之间的一种平衡模式。
作品既融.入了印度丰富的文化底蕴,又适当地结合了好莱坞的商业元素,印度电印度的电影企业也不断地整合本国独特的文化资源,特别是通过组建大的企业集团,把创意,品牌,技术和发行渠道都整合在一起,加速了影业向全球的拓展2001年,印度电影的出口已经占据世界的第二位了。
印度电影有独特的歌舞,作为标志性产物,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市场需求与自身的优势中取得成功。
而《赤壁》在美国遭遇文化差异,惨败,美国人不理解。
而《无极》本在国内口碑不高的海外推广之路也惨遭退片。
其次,要国际合作,在合制片中,典型的是李安和他的卧虎藏龙获得的成功。
国际合作有益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集合双方的人才、资金、技术优势,提高影片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前期的版权分割,利用对方在海外的发行渠道拓宽海外市场,尤其是后者。
2008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总收入25.28亿元,合拍片占了95%,其余国产影片的海外票房总和仅仅只有1亿元左右。
而一些享有国际声誉的影片,十面埋伏、集结号、梅兰芳、可可西里等就是其成果的体现。
由能见度走向知名度。
渠道载体的建立。
业内人士指出,购买已经拥有固定受众的放映、播出平台,将有利于文化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投入还相当有限。
从发展强劲的韩国影视产业来看,韩国1998年其出口额为零,2002年就增至1500万美元,2003年达到1750万美元。
但是这些出口份额的78.3%来自亚洲市场,北美市场只占4.9%。
78.3%的在亚洲的出口份额是很可观的,韩国的发展给我们启示,在同源文化的亚洲是中国影视产业出口很重要的阵地。
然而虽然剧情接受程度高,但演员外形不够靓丽成了硬伤。
日本和韩国都明确表示中国的演员不够青春靓丽,青春剧不够浪漫,演员普遍年龄偏大。
“韩剧一直在海外行销很好,除了有政府推动外,推出大批年轻偶像和时尚的外包装也是关键从而推动中国影视业向外发展。
总结:在印尼的时候,看到小女生在热热闹闹的看韩剧,因为发展的原因和地缘因素的原因,那部几年前早就已经在中国大陆流行的。
在印尼的音像店里很多中国出产的音像制品,韩国的音像制品,还有欧美的。
感叹韩剧所带来的热潮将推动着韩国其他的产品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有多大呀。
而中国怎样在本来就有很好的受众基础的很多像这样的东南亚国家守住市场并且开发市场,是很重要的。
而这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又会有多么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