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摘要:现代领导者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而其领导职能的发挥则多取决于其影响力。
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来源是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现代领导学强调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尤其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它在现代的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领导者权力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一、领导及现代领导者的具体含义(一)领导与领导者在大多数人看来,领导有时是指领导者这一角色,有时是指领导职位,有时是指领导行为,有时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心理学家对“领导”这一概念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领导是一门促使其下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地完成任务的艺术;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为其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领导即行使权威与决定;领导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于一定目标的能力;领导是对组织内群体和个人施行影响的活动过程;领导即有效的影响。
尽管说法各不相同,但它们又有共同之处,概括起来,我们可以对领导这一概念作如下界定: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从而使之主动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富有热情地工作的过程。
二、现代领导者影响力概述(一)现代领导者影响力的内涵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能否实现有效的领导,关键在于其影响力如何。
影响力人皆有之,但强度各不相同。
并且,同一个人的影响力也会随着交往对象、交往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领导者能通过对被领导者的影响,把领导意图和目标贯彻到群众中去,以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来实现领导功能。
照现代领导学的理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性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与职位相联系,有职则有权,无职则无权,它包括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
二是非权力性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与职位无关,只取决于个人素质,它包括模范权(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作风)、专长权(丰富的学识,卓越的技术,超凡的能力)。
(二)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的关系在领导者影响力中,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权力影响力是前提要素,领导者手中必须有实权,方能支配下级,实现领导功能;非权力影响力是基础要素,只有具备专门知识和才干,才容易被下属接受。
领导者拥有的非权力影响力可以大大加强权力影响力。
因此,非权力影响力是构成领导影响力的最坚实的基础,起主导作用。
当今,非权力影响力已成为成功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同时也逐渐成为衡量领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增强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指增强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本文所研究的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也主要是指现代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影响力不同,它既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没有组织授予的形式,它是以个人的品德、才能、学识等因素为基础形成的。
这种影响力人皆有之。
品格、才能、知识和感情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形成中最为重要。
1、品格。
领导者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
它反映在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中。
优秀的品格会给领导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2、感情。
如果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彼此便会产生亲切感从而相互的影响力也会增加。
领导者与下属建立亲切的感情关系,同样会极大地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
3、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才能出众的人总是知识丰富的人。
对于领导者来说,决定其影响力的首先是专业知识,其次是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各种知识。
4、才能。
它是一个人解决问题能力的简称。
作为领导者,才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才能高,不仅有助于胜任工作,完成任务,而且还能够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四)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优良的品德、崇高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作风。
当这些美好的素质在领导者的行为上表现出来时,就成为一种高超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所产生的强大影响力是无法替代的。
1、体现才能学识和榜样作用。
领导者的工作能力和优良道德品质在下属或员工的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成为他们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榜样,从而带动团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2、体现优良作风和凝聚作用。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和行为艺术使下属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信任感和责任感,有助于提升队伍的自主管理水平,并通过团结和吸引大批的优秀人才,不断地发展壮大自身力量,为领导者事业成功提供了组织保障。
3、体现领导艺术和激励作用。
领导者管理方法科学有效,能激发下属的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使之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认真负责地去履职,圆满、创造性地完成领导者交办的任务,充分展示了无坚不摧的团队力量。
4、体现高尚人格和安抚作用。
领导者以德立信,遇到好事不失态,做到得意淡然;遇到挫折不沮丧,做到失意泰然;遇到委屈不动怒,做到从容超然;遇到矛盾不回避,做到有理有节,进而提高了领导者在下属心目中的威信,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权力影响力。
三、如何培育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综上所述,非权力影响力已成为成功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同时也逐渐成为衡量领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增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就是要增强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摆正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的关系一方面,职位权力不是万能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同一种职务,同一种权力,在不同的领导者手中,发挥作用的差别可能很大,甚至无法同日而语;另一方面,个人魅力也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局限性。
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品德、学识、才能、情感等对被领导群体所产生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只有以他们的职位权力作依托,才能在更大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内发挥更深远的影响,才能不断拓展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二)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权力影响力对领导者而言,职位权力是影响力的基础,它是必要的,没有足够的职位权力则难以发挥领导作用,但必须破除对职位权力的迷信,不要以为单凭权力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要看到职位权力的局限,它造成的下级服从是被迫的、浅层的,有时往往口服心不服,因此,不要过分依赖职位权力。
(三)立德为本,筑牢执政为民的思想防线具有优良品德的领导者,一是要提高政治思想素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觉悟,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二是要提高思想作风水平,凡事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赏罚分明;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三是要不断提高道德品质修养,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四)博学广闻,提升为民利民的服务本领领导者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知识是衡量一个合格领导者的必备条件和起码要求。
领导者应善于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权力。
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既需要外因的推动,又需要内因的不懈努力。
因此,领导者只有通过不断地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品格、才能等非权力影响力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下属,才能对其产生无可抗拒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才能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推动事业进步和社会发展。
四、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在管理活动中的意义只有具有崇高的威望和威信的领导者,才具有超凡的领导影响力,它在现代的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笔者强调要培育现代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目的所在。
(一)有利于现代领导者与下级、职工的沟通现代领导者影响力的建立首先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而有效沟通必须通过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取得群众的信赖之后才有可能。
在现代管理中,不善于沟通的领导不是一个好的领导。
情感沟通是重视人的一种表现,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与中层领导之间、最高领导与职工之间以及领导阶层与职工之间的情感沟通越来越引起管理学家们的注意。
情感沟通对于进一步树立领导的威信,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号召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影响力越高就容易沟通,沟通得越好影响力就越高。
(二)有利于现代领导者权力影响力的有效发挥现代领导者的权力性影响力要通过实践、通过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一个没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领导,无法发挥其权力性影响力。
一个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领导,人们心悦诚服地服从他、信任他,并按照其指示去做,就能获得效益和成功。
一个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领导,在困难时能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并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转危为安,从而深得群众的拥护。
可见,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个现代领导者发挥其领导权力的前提条件。
(三)有利于现代领导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能在职工中树立榜样,起到一种表率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的积极性不只源于物质的刺激,还有精神的需求,其中包括对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所做出的回报。
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领导者,其率先垂范必能产生极大的带动作用。
(四)有利于现代领导者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
一个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领导者,他易于笼络人才,而人才都希望能在有影响力的、能知人善任的领导麾下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他对群众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易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的创造精神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使群众在团体中形成强有力的合作精神,为实现管理的目标而奋斗;有非权力影响力的领导制定出来的目标也易于被群众接受,这样群众定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实践,推动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结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是领导者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石,在现代领导者影响力当中,权力影响力是随职务附带的,但是却是以非权力性影响力为基础的。
只有较强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能不断促使领导者管理活动的成功。
因此,现代领导者必须从品德、情感、知识和才能等方面下功夫培养非权力性领导能力,提升领导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创建丰功伟业。
参考文献1、刘玉梅.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3、刘建军.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刘兰芬,周振林.现代领导科学基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5、黄强.现代领导理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6、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陈国裕,朱法贞.领导学与案例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