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领导者的影响力

谈领导者的影响力

谈领导者的影响力摘要:“领导是一种影响力”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等认为。

影响力,一般认为指的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影响力又被解释为战略影响、印象管理、善于表现的能力、目标的说服力以及合作的影响力等。

“影响力”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对加强领导者的能力建设具有核心作用。

领导者要恰当地运用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

领导者既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又要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管理。

要注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领导魅力带动、影响、促进广大者组织成员改进工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领导者;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目录1.摘要 (I)2.引言 (1)3.领导与领导者 (1)4.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 (2)4.1 权力性影响力 (2)4.2非权力性影响力 (3)4.3权力性与非权力性关系 (3)5.领导者影响力重要性 (4)6.如何提升领导者影响力 (5)7.总结 (6)8.致谢 (7)9.参考文献 (8)2.引言:“领导的实质就是影响别人。

”哈罗德·孔茨说:“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或叫做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过程,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真正的领导者是能够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物。

他能使别人参加进来,跟他一起干。

他鼓舞周围的人协助他朝着他的理想、目标和成就迈进,他给了他们成功的力量。

”领导者的影响力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领导者的影响力来源于以下方面:品格、能力、学识、资历、情感、职位。

施加影响力是领导者这一角色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影响力”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对加强领导者的能力建设具有核心作用。

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要素很多,国内学者依据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要素不同,把影响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就是强制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深远,是非强制性的,是领导影响力大小的关键。

在某种意义上,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整个领导影响力构成中占有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既有根本区别,又相互联系,互相依赖。

此文将从权力性与非权力性影响力谈起,并说说如何培养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

3.领导与领导者领导者是指在正式的社会组织中经合法途径被任用而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履行特定领导职能、掌握一定权力、肩负某种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

领导呢?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定义。

有人认为,领导就是领导者运用说服能力使别人心悦诚服的过程。

而有人则认为,领导就是以领导者的声望、影响力或者地位启发、组织和控制社会行为的过程。

也有人认为,领导就是领导者充分运用自已的影响力,在获得被领导者的自觉追随和服从的前提下,引导、率领被领导者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

4.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要素很多,国内学者依据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要素不同,把影响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领导者影响力构成(图1)4.1 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它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和权力等形成的,带有法定性、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

这种影响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它是领导者特有的影响力,也是领导者完成领导职务必须依赖的重要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的获得与职位和权力的获得是同步的。

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三个方面。

第一,传统因素。

它是指人们对领导者的一种传统观念。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怕“官’,使人们对领导者有一种心理观念(不是法定的,认为领导者总是不同于一般人。

这种观念逐步成为某种形式的社会“规范”。

使人们从小就打上了深刻的印记,影响着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服从感。

这种传统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力普遍存在,只要你是个领导者,就自然获得了这种力量。

第二,职位因素。

三是资历因素。

4.2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为自然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自身的因素,包括品格、知识、能力、情感等个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力,是领导者本身的天赋、主观努力和自主行为所造就的。

这种影响力以内驱力的形式在被领导者中发生作用,建立在其对领导者的尊敬、信赖、钦佩、崇拜的基础,为其自觉自愿、心悦诚服的接受,不具有任何强制色彩。

表面上这种影响力并没有权力影响力那样明显的约束性,但在实际效能上,它不仅具有权力影响力的性质,而且常常发挥出权力影响力所不能发挥的约束作用。

因此,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具有巨大效能的内在感召力,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强有力手段,也是衡量领导者水平高低,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4.3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系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既有根本区别,又相互联系,互相依赖。

就其区别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强制性方面。

权力性影响力是由职权产生的,具有法定基础,是强制性的,在领导活动之前产生;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个人在领导活动中由自身素质和行为产生的,是自然的、不带有强制性,既不随职权的消失而消失,也不随职务高低、权力大小而消长,全靠领导者自身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和锻炼形成,产生于领导活动之中,其构成的主动权完全在于个人而不在组织。

第二,时空限制方面。

权力性影响力受到职权范围制约,受时空限制;非权力性影响力则没有这些限制。

第三,差异性方面。

权力性影响力是由职权产生的,有领导职务就有相应的权力,并对被领导者产生影响,而这种职权和影响不因人而异;非权力影响力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素质,而个人素质有高有低,由此产生的影响力必然存在差异,即因人而异。

权力性与非权力性影响力内容(图2)5.领导者影响力重要性《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虽非一人所作,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书中统帅群雄的几位老大,宋江、刘备、唐僧,都是平常人看来的窝囊废,没有什么人格魅力,更无一丝英雄气度。

宋江以群盗之首招安拜将;刘备三分天下;唐僧取得真经,功德圆满。

三个“无能”的窝囊废最终成就大业,究竟是造化厚他,命该如此?还是别的原因?他们的个人的文武之资质未必出众,但有驾驭群雄、审时度势、借力打力、合纵连横的出众才能,更掌握一种要登堂入室、脱离草莽而必不可少的政治资源。

在如今的社会中,他们也算是优秀的领导者。

张瑞敏:1984年,张瑞敏临危受命,接任当时已经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

28年创业创新,张瑞敏始终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引航海尔,持续发展。

201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

据消费市场权威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统计,海尔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进入美国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BCG)评选的2012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前十名,排名消费及零售类企业第一。

不管是唐僧、刘备、松江还是张瑞敏等他们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很大的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领导者的影响力。

而领导影响力在领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条件。

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

领导影响力可以改变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6.如何提升领导者影响力权力性:对应合理、合法地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力。

权力是领导的象征,拥有了权力就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但领导者若不能做到为组织为大家的共同利益使用权力,其权力影响力就建立不起来,其原有的权力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

为此,领导者一定要做到:大公无私,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奖罚分明,一视同仁,人人平等。

非权力性:注重修养,增强人格魅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开阔博大的胸怀,度量过人。

努力学习,提高能力。

拥有厚重的行业背景或从业经验。

掌握渊博的知识,识高一筹。

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

不要伤害下属的自尊心。

总之,领导者要提升影响力,就要恰当地运用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使组织成员凝聚在自己周围,以领导魅力带动、影响、促进广大组织成员改进工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7.总结本文从领导者影响力的定义出发,通过研究领导者影响力这一角度出发,点明了领导影响力在生活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并分析了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分类、在管理活动中的意义、以及提升领导影响力方法,得出以下总结。

领导者的影响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的来源主要是由社会结构决定的,更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来源于领导者的本身素质行为,没有明显的约束力,更具有自然属性。

而且权力性影响力常以奖惩方式起作用,随地位而产生,非权力性影响力则是通过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和现实行为所起的潜移默化作用,更具有稳定性。

两者虽然有所区别,但并非是对立的,在实际运用中又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非权利性影响力可以使权利性影响力得以最佳发挥,也可以使权利性影响力丧失殆尽。

权利性影响力只有在非权利性影响力的作用下才能发挥巨大的工作效率。

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备领导者应具备现代开明的观念和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意识,并将这些观念贯穿在各个方面,需掌握各方面的领导力知识和视野来装备自己。

综上所述,领导者的影响力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其塑造和培养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领导者自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能满足他人这些需要的人更为重要。

致谢最后,我真诚地感谢支持和鼓励我的,指导老师杨利老师,是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修改、批阅我的论文,指出我的不足,并给我提供了很多参考意见。

同时,感谢经管学院13级1班的所有同学,在我搜集查阅资料时给我的帮助和论文写作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参考文献[1]刘玉梅.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3]刘建军.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刘兰芬,周振林.现代领导科学基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5]黄强.现代领导理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6]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陈国裕,朱法贞.领导学与案例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1.[8]李亚民,韩明辉,孔凡玲.管理学[M].科技出版社.2014.[9]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0张鸿.领导科学论纲[M].上海教育出版社.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