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发展过程传播过程影响共同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所知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出便于书写的纸。
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4 世纪初,造纸术传到朝鲜,后又传到越南和日本。
8 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逐步传到非洲和欧洲。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对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起了推动作用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按照明朝人的记载,隋文帝时期下令印刷佛经,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记录。
唐朝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1世纪的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之后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用西夏木活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比欧洲用活字排版印刷早了四个多世纪火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南宋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金朝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
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进攻,取得了局部胜利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它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全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2、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学科时间发展表现地位及影响天文历法春秋《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北斗”这是历史上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是世界公认的首次记录,比欧洲早600 多年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系统,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历法原则形成我国固定历法系统,比西方早160年战国战国时期,出现了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西汉西汉汉武帝时期,制定出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东汉时期的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的解释世界上最早对月食作出的科学的解释唐朝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标志着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北宋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制定了把四季24节气和12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元朝元代设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20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编订的《授时历》,一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清朝康熙帝重用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修订历法地理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了1,700多年西晋西晋时期,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
他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北魏北魏时期,郦道元著有《水经注》,通过为古书《水经》作注,以《水经》为纲,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它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明朝徐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记述了石灰岩溶蚀地貌,此外,它还记录了一些地理发现,这些都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的错误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数学春秋战国发明了九九乘法表东汉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南朝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时期,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并著有《缀术》祖冲之的圆周率成就比欧洲早近1000年战国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世医家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珍法诊断疾病。
其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医药学中,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
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植物麻醉药,适用于外科手术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比西方早1600多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人称为“医圣”,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唐朝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吐蕃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这部书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国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由于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进行创造性研究,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本草纲目》中反映了作者“从贱至贵”、从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还反映了作者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全面地总结了16 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农学北朝北朝时期,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系统的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明朝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建筑秦朝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成为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隋朝隋朝宇文恺是古代著名建筑学家,他擅长从事规划和建筑设计。
隋朝兴建大兴城和洛阳城、开凿广通渠、修长城等,都是在他的规划和指导下完成的。
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他设计的观风行殿,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动房屋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他设计的观风行殿,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动房屋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朝长安城的兴建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北宋李诫编写《营造法式》,对建筑材料、结构、式样等都有详细说明和精确的图样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辽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金卢沟桥因坚固实用、美丽壮观闻名中外3、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时代成就地位先秦时期公元前613年,关于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慧星的确切纪录世界上最早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多年战国时期,出现了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秦汉时期西汉时期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时期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了1,700多年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东汉末年华佗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比西方早1600多年西汉前期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纸的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时期,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祖冲之的圆周率成就比欧洲早近1000年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唐朝中期出现了火药配方,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元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明朝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成为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北京城布局严整,建筑壮丽。
北京城的布局突出了皇权。
城有三重,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宫城又称为紫禁城。
北京城高大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鼓楼、钟楼位于城北。
城内建筑保持严格对称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物理学战国战国时期,物理学也有较大的成就。
《墨经》是《墨子》内容的一部分,里面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
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
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的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化学东晋葛洪著有《抱朴子》,书中涉及到许多化学知识在中国古代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综合著作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沈括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明末清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唐朝僧一行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一行是世界上最早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科学家唐高宗时期编修《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元时期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了四个多世纪宋代指南针在航海上普遍使用世界上最早北宋时期沈括著有《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沈括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元代郭守敬主持编订《授时历》《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明清时期明朝徐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记述了石灰岩溶蚀地貌,此外,它还记录了一些地理发现,这些都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的错误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1、在内容上,应用性很强,对事物发展规律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少实验,缺乏理论探究,创新性不强,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因而不能长足发展;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没有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意识;4、科学技术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科学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5、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才逐渐落后于西方。
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尽管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自身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