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主题探究活动案例分析
•以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和直接经验的获得为宗旨。

•强调幼儿的自愿参与,主动探究、自主构建、自由想象、大胆表现。

案例: 《神奇的工具》
•一、主题活动由来:
•《纲要》指出:在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常用工具,体会人的聪明与智慧,并能积极大胆地进行想象
•生活和游戏的接触
•孩子们关于工具的问题
二、主题活动总目标:
1.有对各种工具的初步认识,感受工具
的丰富性,积累相关的使用经验,感受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体会人的聪明与智慧。

2.大胆尝试操作收集到的工具,感受工
具的用途,能用工具解决生活、学习、游戏中的问题。

3.在各种尝试活动中用多种方式发表自己真
实的发现、感受、探索的过程和经验。

4.在充分感知的前提下,能够初步整理已有
的感知经验,发现事物的简单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5.主动、友好地与他人交往,体验分享、互
助、合作的快乐和意义,掌握交往技能,能独立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三、主题活动网络图
四、主题活动过程
•活动一《常用工具》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以及它们的
使用方法。

2.能用符号、图画、文字的方式简单
记录日常生活工具使用情况,并用相应的语言讲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对工具有一
些认识。

2.材料准备:在墙上布置“常用工具统
计表”供幼儿填写。

活动过程:
1.讨论
①什么是工具?
②你使用过什么工具?
③你还见过什么工具?
④工具有什么用途?
• 2.交流幼儿记录的“家庭常用工具调查表”
①用投影仪将幼儿的记录表呈现在
屏幕上进行交流与分享活动。

②小组交流活动,鼓励幼儿大胆的
讲述自己的记录表。

•3.引导幼儿将记录表的内容剪下粘贴在墙上“常用工具统计表”中。

①怎样将你们记录内容呈现在墙上,让大
家都能看到呢?
②小朋友用绘画的形式在记录表上记录了
许多的工具,怎样摆放,能让大家看得
更清楚呢?
③请小朋友将记录表上的画剪下来贴在墙
上“常用工具统计表”中相应的位置。

主题墙饰:常用工具统计表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常用工具,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活动二《工具找朋友》
•活动目标
•1.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对常用工具进行分类,体验数学的有趣。

•2.培养幼儿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动脑的能力。

1.经验准备:认识许多工具,并用
部分工具进行过实践活动。

2.物质准备:分类记录表、各种工

•1.工具的种类
①将幼儿收集来的工具分类摆放。

②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③小结:工具的分类方法很多,可
以按用途、功能、材料、环境等分类。

2.幼儿分类统计
①出示分类记录表,幼儿交流记录方
法。

②分组活动。

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
行记录。

③小组交流记录表
3.集体交流活动
①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并说
出为什么这样分?
②统计所有幼儿的分类方法。

③大家统一意见,将工具分类摆放
在展示架上,并做好分类标签。

活动延伸:
•了解一些现代新型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省力的工具为题”与班上幼儿分享。

活动三《我做小厨师》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包饺子工具进行包饺子
、煮饺子、吃饺子活动。

2.幼儿分组游戏,体验分工合作的
快乐。

3.充分体验做小厨师带来的快乐。

1.经验准备:幼儿在家中参与过包饺
子活动。

2.材料准备:擀面棍、案板、刀、电
磁炉、煮锅、漏勺、碗筷等。

事先用绞肉机将肉搅碎、用绞菜机将菜搅碎、和好面。

1.出示工具,分享生活经验,引导
幼儿讨论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①这些工具是做什么用的?
②你能试着使用这些工具吗?
2.引导幼儿观看视频《饺子的制作
方法》,正确使用工具包饺子①包饺子要先准备什么?(搅拌好
饺子馅、和好的面、)
②接下来做什么?怎么做?
③最后做什么?要注意什么?
3.幼儿分组进行操作
①做饺子剂:将面团搓成长条用刀切
成大小一样的小团。

②擀饺子皮:将面团压扁,边擀边调
整方向,尽可能将皮擀成圆形。

③包饺子:重点掌握捏的方法。

④快乐分享,煮饺子、品尝饺子。

活动延伸:
•进一步了解饺子的来历和多种制作方法。

活动四《筛筛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发现物品上孔
的大小与被分离物之间的关系。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小实验,喜欢猜
想和动手操作。

3.引导幼儿大胆交流,分享猜想和探索
的过程。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生活经验,
知道带孔的物品可以捞面、捞饺子等。

2.物质准备:黄豆、小米和沙粒的
混合物;不同大小孔的物品。

盘子若干个。

•1、出示黄豆、小米和沙粒的混合物,引出问题。

①“你看见了什么?”
②“你发现了什么?”
③“接下来你想做什么呢?”
2.操作活动
•(1)猜想交流
•“你认为需要什么样的物品分离它们呢?”出示带孔的物品。

•“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这个物品能够漏下什么?”
•(2)验证
•幼儿尝试每个物品进行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活动,教师关注幼儿的操作情况并适时的进行交流。

(3)幼儿交流操作的过程
•“你们把这些东西都分开了吗?”“你是怎么分的?”
•“通过今天实验活动发现了什么?”•“物品上的孔与我们要分离的东西,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幼儿发现筛子与分离物的关系。

•3.小结:物品能漏下比孔小的东西,留下比孔大的东西
幼儿用漏勺分离黄豆、大米和细沙
主题活动点评:
•将主题活动内容有机地融于各个区域活动之中,把区域活动作为幼儿自由探究和发现的场所;
•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梳理、提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形成新的、有益的经验;
•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结合幼儿现实生活,在家庭中开展探究活动,作为开展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目标具体,内容体现生活化•活动过程体现探究性
•开放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整合性课程主题活动案例
•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
•整体地把握课程要素、结构之间的联系;
•课程实施者的整合性,即教师、幼儿和家长是课程内容的共构者。

案例:我们班的运动会
•活动由来:教师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幼儿现阶段常谈论的话题,而这个话题是他们现阶段常接触的,耳濡目染的熟悉的事;
•二是挖掘现实社会中有教育价值的事件:通过奥运会丰富孩子与运动会有关的知识,培养孩子热爱运动、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是健康领域教育目标的落实。

寻找发生在孩子身边的运动项目,引出班级运动会。

三者整合的较好,契机抓的很好。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
养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难
的良好品质。

2.引导幼儿能围绕运动会的筹划进行
讨论,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并做到轮
流发言,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

3.通过制作活动,提高幼儿感知、操
作各种材料的能力。

•4、通过讨论、体验等方法,使幼儿理解和遵守与他们关系密切的社会行为规则,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

•5、引导幼儿能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记录、统计和自然测量,有初步的概括能力。

•6、在律动、舞蹈、打击乐器演奏中,培养幼儿即兴表演的兴趣和能力。

鼓励幼儿以即兴歌唱和表演等方式表达情感及与他人交流。

•7、鼓励幼儿大胆的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情感表现出来,形成有简单情节的作品。

活动流程:
•召开家长会——提出倡议书——报名——筹备物品——练习比赛项目——排练入场式拉拉操——发邀请函——比赛——赛后展示
主题活动过程:
•第一个阶段:策划班级运动会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兴趣。

2.通过了解运动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职
责及比赛项目,来引导幼儿筹划本
班运动的内容。

3.通过收集民间体育游戏材料,引导
幼儿发现相关信息,能够收集信息
和使用信息。

主要活动:
•谈话:我看到的奥运会、我所知道的民间体育游戏。

•寻找资料:将有关运动的报道制作画册
倡议:我班的运动会•商量倡议书的内容
•商讨:运动会比赛项目及程序
•入场式
•表演项目
•比赛内容:跳绳、抖空竹、滚铁环、投包、舞龙
•志愿者及工作人员的工作
主题墙饰创设
我想比这些项目我想参加的比赛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