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何谓社会性别意识性别文化研究精品PPT课件
何谓社会性别意识性别文化研究精品PPT课件
“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生成的。”(西蒙·波伏娃 《第二性:女人》)
举例:伍尔芙《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关于“莎士比亚 的妹妹”的设想。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1、“每一个坏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坏女人”的文化内 涵:认定女人是比男人更卑贱更邪恶更愚蠢的种类。
(1)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蕴含的贬斥女性的集体无 意识。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男性作家的奴隶意识,由于实际上存在着 ‘仕’与‘隐’、‘进’与‘退’的选择可能, 表现出来就还不是那么‘绝对而永久’;只有 进入性别关系中自居于对某一个既定的‘夫主’ 的‘绝对永久的屈从’的地位,才能使感情表 现得专一。”(舒芜:《“香草美人”的奥 秘》)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2、“每一个好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好女人”的文化内涵:认定女 性是为男性服务的性别种类。
(1)儒家文化把女性角色化:把“贤妻良母”的角色限定推到 极端是对女性生命的异化。“妇者,伏也。”(班昭《女诫》) “夫为妻纲”。
“我们且看古人的良法美意罢——‘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 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 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传》 昭公七年)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 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 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鲁迅 《灯下漫笔》)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2)《圣经》文化中的圣母形象:圣母是童 贞女与母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女性形象的整 合。
实际上是剔除了女性身上任何与男性价值世界 不和谐的东西,是根据男性自己的需求而不是 根据女性自我的生命逻辑来塑造女性榜样的。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日常谚语:“头发长,见识短”。“最毒莫过妇人 心。”“妇人之仁”。
佛家观念:“男为七宝之身,女为五漏之体。” 班昭《女诫》: 生男为“弄璋”,生女为“弄瓦”。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2)《圣经》文化中对夏娃的想象。 夏娃这一个女性形象的设置,表达的是男性对
人性自身某些破坏性因素的恐惧,同时也表达 了男性把这种令人恐惧的破坏性力量归罪于女 性的思路。 (3)现代媒体对贪官与情妇关系的论述。 “他都被女人害了。”“我抵抗不住美色的诱 惑。”传统祸水论的延续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4、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女扮男装现象:以《木 兰辞》、《儿女英雄传》为例
木兰从军不是为了实现自我人生目标,而是 为了补充“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缺失。 功成之后只能身退(“木兰不用尚书郎”,回 归女儿身,重返闺阁)。
侠女十三妹(何玉凤)英姿飒爽只是为了报 父仇、辅佐安公子,最终回归妻妾和睦、共同 服伺一个男性的夫权格局。
社会性别意识(gender consciousness)对社 会性别关系的自觉认识。
(参考王政的系列论文)
二、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
1、本质论:又称生理决定论。主要观点是 “生理即命运”。性别本质主义、种族主义等 等。
“影响性别的生理影响因素有三大类:染色体、 荷尔蒙和大脑结构。”
曾经富有影响的一些观点:脑的重量性别差别; 大脑发达程度的性别差别。
何谓“社会性别意识”?
一、定义:
1、生理性别(sex):指婴儿出生后从解剖学 的角度来证实的的女性或男性特征。包含第一 性征和第二性征。
一、定义:
2、社会性别(gender):由社会文化形成的 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的 综合体现。该词原意仅指词的阴阳性,现在成 为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概念。
6、辨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和谐观念: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形象:白雪公主与继母 的辩证关系。《白雪公主》的故事实际上遮蔽 了女性生命的内在逻辑,按着男性的需求压抑 女性生命。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3、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男作女声”问题: “画眉深浅入时无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
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呈张水部》)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 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
二、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
2、构成论: “社会建构论最初的观点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
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许多差异都不是源于一个基因,而是许多基 因的相互作用。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个人生而 为男为女,并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性 别认同的,在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和女人。虽然生 理性别是天生的,但是社会性别既非内在的,也非固定的,而是 与社会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社 会性别是由社会建构的。社会性别是社会和符号的创造物。” (参考李银河:《性别问题上的生理决定论和社会构成论》)
二、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
3、我的观点: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有关联,但并不 由生理性别所决定。社会性别是建构而成的。
(1)两性在生理层面上是平等的又是有差异的。差异构 成生命的丰富性,并不构成等级的高低。
(2)两性在社会性别意识层面上的巨大差异是建构而成 的。随着文化禁忌的突破,群与群之间的差异将越来 越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大。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21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5、《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问题: 狐仙越出传统女性规范只是更加符合男性需求,
隐含作者仍只从男性视角思考女Fra bibliotek生命问题。 (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