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习题一、解释下列名词1 生源的异戊二烯定则2 经验的异戊二烯定则3 L-B反应4 Enrlich氏试剂5 环烯醚萜6 挥发油7 脑二、选择题1、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A. (C3H6)nB. (C4H8)nC. (C5H8)nD. (C6H8)n2、中草药中地黄、玄参、栀子中的主要成分是:()A. 黄酮类B. 生物碱类C. 环烯醚萜类D. 皂苷类3、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A. 羰基B. 过氧基C. 内酯环D. C10位H的构型4、下列化合物可制成油溶性注射剂的是:()A. 青蒿素B. 青蒿琥珀酯钠C. 二氢青蒿素D. 蒿甲醚5、紫杉醇是20世纪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可用于晚期转移性卵巢癌的治疗。
请问该化合物属于下列哪类天然化合物:()A. 木脂素类B. 倍半萜C. 二萜D. 生物碱类6、从生源关系上看, 萜类化合物由下列哪一物质生物合成而得:()A甲戊二羟酸 B. 莽草酸 C. 异戊二烯 D. 醋酸-丙二酸7、在酸水条件下加热, 植物组织易变黑者提示可能含:()O OHOOOO HOOglcCH2OHOA B C D8、银杏的主要有效成分是:()A. 黄酮、萜内酯B. 有机酸、蒽醌C. 生物碱、萜类D. 香豆素类9、环烯醚萜属于:()A. 单萜B. 倍半萜C. 二萜D. 三萜10、某成分具有芳香化性质, 有酚的通性, 酸性介于酚酸之间, 可与多种金属离子生成各具颜色的化合物, 其结构可能是:()OH OOH OOHCHO AB C D11、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是:()A. 甘草酸B. 雷公藤内酯C. 丹参酮D. 薄荷醇12、下列化合物属于萜类内酯的是:()A. 冬凌草素B. 青蒿素C. 冰片D. 植物醇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卓酚酮是一类变形的单萜,其碳架不符合异戊二烯法则;B.奥类化合物存在于挥发油的低沸点部分, 检测奥类化合物时多用Sabaty反应;C.棉酚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生育作用;D.二氢青蒿素的抗疟效果优于青蒿素;14、用AgNO3硅胶柱色谱法分离α-细辛醚 (a)、β-细辛醚(b)和欧细辛醚(c),最先洗脱下来和最后洗脱下来的分别是:()A. a与cB. b与aC. c与aD. b与c15、提取苷类化合物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A. 硫酸B. 碳酸钙C. 氢氧化钠D. 碳酸钠16、吉拉德(Girard)试剂T或P可用于分离挥发油中的:()A. 酚性成分B. 酸性成分C. 醛酮类成分D.醇类成分17、樟脑的分子结构是:()O OHOHA B C D18、对含挥发性成分的的药材提取挥发油, 应采取的方法是:()A. 煎煮法B. 水蒸汽蒸馏法C. 水冷浸D. 水回流提取19、又称精油,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能混溶的挥发性成分是:()A. 龙胆若苷B.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C. 挥发油D. 紫杉醇20、分离和鉴定挥发油的最好方法是:()A. 硅胶色谱 B、氧化铝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气相色谱21、挥发油中含羰基成分的分离可用:()A. 1%HClB. 5%NaHCO3C. Girard试剂D. 邻苯二甲酸酐22、薄荷醇的结构是:()OHHO CH2OHHOHA B C D23、某挥发油分馏时,在高沸点馏分可见到蓝色、紫色或绿色的现象,表示可能含有:()A. 不饱和化合物B. 奥类C. 酚类D. 过氧化物24、采用分馏法分离下列成分, 各成分馏出的先后顺序为:()a 异戊醇CHO bc dA.a b c dB. a c b dC.d b c aD. c b d a25、以溶剂法提取挥发油时, 首选的溶剂是:()A. 95%乙醇B. 氯仿C. 石油醚 (30~60℃) D. 石油醚 (60~90℃)四、填空题1、Terpenes是指的化合物,具有的通式,其分类依据是。
2、环烯醚萜(Iridoides)为的缩醛衍生物, 是而构成的。
天然的环烯醚萜多以的形式存在,结构类型可分为、、、。
3、苷类提取过程申,为了破坏酶的活性,常在药粉中拌入或用和溶剂提取。
5、生源异戊二烯规则指出Terpenoids的真正前体是 ,Diterpenoids的分子通式为。
6、单环单萜由于环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构类型,有型、型和型等,常见的是型。
7、萜类化合物一般为亲脂性成分,难溶于,易溶于有机溶剂,可溶于醇。
但萜类化合物若与糖成苷,则具 , 易溶于 , 难溶于有机溶剂。
8、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包括有、、等类成分。
9、吉拉德试剂是一类带有基团的酰肼,常用的有和。
10、组成挥发油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有和及其含氧衍生物。
11、要从挥发油的乙醚液中分离出含羰基的萜类成分时, 可加入及10%的促进反应。
反应完毕后加水稀释, 则反应产物溶于。
12、挥发油在低温放置时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 , 例如和。
13、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有、、等。
14、奥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 , 它存在于挥发油的馏分, 在挥发油的氯仿溶液中, 加入溶液, 若产生时, 表明有奥类化合物存在。
向挥发油的无水甲醇溶液中加入时,如产生时, 亦表示有奥类存在。
15、目前挥发油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和。
16、蒸馏法是提取挥发油的常用方法, 可分为和。
17、挥发油的物理常数有、和。
衡量挥发油质量的化学指标有、、。
五、简答题1、萜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挥发油中主要含哪些萜类化合物?2、叙述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
3、穿心莲内酯类属于哪种类型?主要有哪些成分?写出结构,分析其极性大小,设计提取分离方法。
4、试从化学成分角度解释地黄、玄参炮制后颜色变黑的现象。
5、怎样检识挥发油中含有奥类化合物?6、青蒿素是我国学者从中药青蒿(Artemisia annua)中发现的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分子结构中的过氧基为其抗疟活性基因,但该化合物生物利用度低,影响其疗效的发挥。
为解决此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对我们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有何启示?7、挥发油如何保存? 为什么?8、某挥发油的薄层点滴反应结果如下:a)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 深蓝色;b)2,4-二硝基苯肼试剂, 黄色;c)三氯化铁乙醇液, 蓝色。
试根据检出结果提示的化学成分类型设计分离工艺。
9、某挥发油中含以下几种成分, 如采用硅胶薄层检识, 以醋酸乙酯-石油醚为展开剂, 试与出各成分Rf 值大小排列顺序。
OCOCH 3OHOH A B CD E10、 分别简述亚硫酸氢钠法和Girard 试剂法分离挥发油中的醛、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11、 硝酸银硅胶柱色谱分离萜类成分的异构体(双键的数目和位置不同引起)比较有效, 其依据的原理是什么?并以α-细辛醚、β-细辛醚和欧细辛醚的混合物为例说明之。
12、 简述萜类挥发油结构写沸点的关系。
13、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有哪些?试比较各种方法的应用特点。
14、某种植物中提取的挥发油,用化学方法分离流程如下,试确定各萃取部位的成分。
A 中性成分B 酚性成分C 碱性成分D 羧酸性成分E 醛类成分挥发油乙醚液酸水层 乙醚层( )乙醚层 碱水层( )碱水层( )加成物乙醚层()()六、试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对化合物1OHOH 2OH OH3HHOOCH H七、判断题1、挥发油是一类组成极其复杂的混合物, 生物活性多样, 主要存在于种子植物中。
()2、挥发油几乎不溶于水, 在常温下涂在纸片上经挥散后会留下持久性油斑。
()3、挥发油都比水轻。
()4、从乳浊的水蒸气蒸馏液中分离挥发油,常采用盐析法促使挥发油自水中析出。
()5、超声技术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以保护挥发油中的热敏性化合物, 提高挥发油的品质。
()6、气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已成为目前挥发油研究工作常用的手段。
()7、挥发油样品可不经纯化直接注入气相色谱仪内进行分析检测。
()8、1%的香草醛-浓硫酸试剂是检识挥发油成分的常用薄层显色剂。
()9、在单萜中, 沸点随着双键的减少而降低;在含氧单萜中,酯比相应醇的沸点低。
()10、用亚硫酸氢钠法分离挥发油中的醛、酮类成分时, 可以不考虑提取时间和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