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概论一、名词解释:1.好莱坞:美国洛杉矶郊外的电影城,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
汇聚着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WB)华纳兄弟、哥伦比亚公司等电影巨头都汇聚在这里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电影城,好莱坞也在无形中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好莱坞的电影是线性的、连贯的,足以吸引人而不需思考。
它是10岁孩童都能读懂的电影,背后隐藏的是商业规则。
好莱坞的影片只为了满足人的欲望,人们丧失了对自我的追思和反问。
它成了全球最大的“造梦工厂”,是美国以影视工业为工具推进全球殖民的手段。
】2.巴赞:安德烈·巴赞,法国战后写实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欧洲艺术电影的高标。
1945年,他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文章《摄影影像的本体论》。
50年代创办《电影手册》,著作《电影是什么》开创了再现美学,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思想,是战后电影艺术的关键转折,已成为西方电影美学的里程碑。
【在他之后,“再现美学”作为一个新的美学流派崛起,占据了主流高峰。
】3.公民凯恩:《公民凯恩》(1941)。
奥逊·威尔斯的不朽之作,被誉为现代电影的开山之作。
影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
奥逊·威尔斯是好莱坞的叛逆,他在这部作品中摒弃了当时通行的电影美学原则,改变了好莱坞传统的影片拍摄模式,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实验影片,被誉为“现代电影的纪念碑”。
【其中,“景深镜头”等等技术上的创举,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命,而是观念上的启迪:电影是将梦化为现实的同时将现实化为梦的最好的工具。
“玫瑰花蕾”,已经成为美国电影魅力的象征,也成为电影历史上的最著名的谜语。
】4.德国新青年运动:德国新青年电影运动发端于二战后60年代初,1962年以亚力山大·克鲁格为首的青年电影工作者联名发表了一个著名“宣言”,他们宣称要打破旧的电影样式,克服电影的商业性,“创造一种从形式到思想上都是新的电影。
”但新德国电影并不是彻底的反戏剧、无理性电影,而是有着慎密的构思、完整的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现实内涵。
在随后的20年间达到成熟和鼎盛。
二、简答题:1.画面表现的视听符号:(1)双通道传播简介:视觉画面:人物、环境、照片、动画听觉形象:旁白、解说、同期声、音响、音乐(2)镜头:以蒙太奇镜头为主:表现主义。
以长镜头为主:纪实主义。
(以固定和运动镜头综合运用后产生的一种镜头形态)【长镜头是大背景下和逻辑顺序没有被打乱的情况下,打乱了以后就叫做蒙太奇。
】(3)电影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结构主义把符号分为所指和能指所指有一定意义,能指是一种形式内容和形式就是所指与能指的矛盾统一。
【能指化倾向就是看到形式无法联想到其内容。
现今社会充满了能指化倾向,事物不一定有其本身意义,只是一种个性,标新立异的手段。
】(4)蒙太奇:把电影镜头打乱拼接。
【(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说,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
当不同的镜头被组接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与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同的意义,从而来表达导演的个人观点倾向。
】格里菲斯:用蒙太奇使电影成为了艺术、商业、媒介,使电影具有了独立的表现手法。
他是根据狄更斯的小说来拍摄,发现了这种手法,不自觉的使用蒙太奇。
爱森斯坦:自觉使用蒙太奇,【认为蒙太奇“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
”】是冲突,是两个以上元素的冲突迸发出概念,它不是一个镜头加一个镜头的简单之和,而是一个创造。
(5)电影:在融合纪实与戏剧性的基础上,以蒙太奇为手段,在情节和线索之间的自由跳转切换。
2.好莱坞模式:【以某种受欢迎的影片为模式,进行批量生产,成为对模仿的模仿。
由格里菲斯开创并由好莱坞在以后几十年逐渐丰富完善的经典好莱坞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商业电影娱乐观众获取利润的价值取向。
(2)类型化的制作模式,是商业化的必然产物。
(八大类型片)(3)明星制度与片场制度。
(4)戏剧化的故事情节和定型化的人物形象。
(5)创作观念上体现中产阶级的共性、平庸、保守的价值观。
(造梦,从不具有革命性,梦幻风格,圆满结局)(6)影片风格上追求脱离现实的梦幻效应。
【当电影成为一种商品的时候他就被赋予了商品的一切属性,比如流水生产,比如大众化,比如肤浅化。
这就是好莱坞模式电影的最明显的特点。
】3.欧洲艺术电影的三大流派:【欧洲作为电影艺术的诞生、成长、发展的策源地,激发了欧洲人对电影的狂热、痴迷和追求。
欧洲电影人与好莱坞把电影的商业属性作为第一要素不同,他们把影片的艺术性作为衡量质量优劣的第一标准。
】二战以来,欧洲出现的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三大电影流派分别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和新德国电影运动。
(1)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个电影流派。
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一种新形式。
它的主要特征是:政治上的反法西斯和社会批判意识,艺术上的纪实性美学风格。
它以反映意大利社会现实、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采用实景(地)拍摄、体现纪实风格、一般不用或少用职业演员、影片结尾不给观众答案,让观众自己去想象人物的出路为五条原则,为意大利电影的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代表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等。
(2)法国新浪潮:它是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电影流派。
它在本质上要求用现代主义精神去彻底改造传统电影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在哲学观念上,受存在主义、实证主义等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影响,是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与电影结合的产物。
主要有“《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奉行“生活流”“意识流”的拍摄手法,否定传统电影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否定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主张突出个人风格,注重表现自我。
代表影片:《四百下》《筋疲力尽》《广岛之恋》等。
(3)德国新青年:德国新青年电影运动发端于二战后60年代初,1962年以亚力山大·克鲁格为首的青年电影工作者联名发表了一个著名“宣言”,他们宣称要打破旧的电影样式,克服电影的商业性,“创造一种从形式到思想上都是新的电影。
”他们受到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影响,但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
从非理性主义转向理性主义,从非现实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使新德国电影成为具有哲理化、纪实化、心理化综合交融的时代特点的影片。
在随后的20年间达到成熟和鼎盛。
代表影片:《德克萨斯州的巴黎》《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等。
【由关注人的梦想到关注现实,关注人类的生存和进化,这是欧洲艺术电影与好莱坞最根本的区别。
】4.纪录电影:纪录电影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艺术形式。
纪录电影的核心为真实。
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电影的性质。
在电影的形成期,写实主义主要表现在弗拉哈迪的作品里。
他的开山之作《北方的纳努克》是电影纪录片的名作。
随后纪录电影受到好莱坞的冲击,曾一度衰落,到二次大战后由于巴赞等人的再现美学流派兴起,写实主义手法得到运用,纪录电影重新崛起。
三、论述题:1.表现美学与再现美学:在西方电影发展过程中,两种流派贯穿始终,分别是表现美学与再现美学。
【表现美学,又称影像美学,蒙太奇学派。
以技术为手段,表现为目的,艺术假定性为重点,主张对原始素材从内容到形式的加工。
所有的好莱坞影片属于表现美学。
再现美学,又称纪实美学,长镜头学派。
以纪实为手段,再现为目的,生活真实性为重点,主张到原始的生活中发现美。
】2.作为技术的电影(1)光电技术:能指与所指的相似性,促成声色结合:【技术的进步强化了电影的叙事手段,提高了叙事能力,给创造力、想象力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空间。
好莱坞在20世纪90年代凭借电影特技再一次崛起就是这种可能性的印证。
但另一方面来说,机器使人异化。
技术使我们失去了自由和独立,人们过多的陶醉在特技手法的绚丽多彩,忽视了对影片深层含义的探究。
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影艺术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2)第二现实:信息空间的无限延伸:【通过技术,电影能巧妙的操纵时间与空间,比如说回闪,时间的凝聚,同时进行的行为。
当这些错位发生在电影中时,它们便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一种特性,它们表现的不是现实,而是对现实一种特殊的视角。
正如李普曼的“镜中影像”——它是无限接近于真实的伪真实。
】(3)造梦工厂:受众的独特心理期待:【技术能够虚构出一系列的产物,来满足人们的好奇、未知和愿望。
有些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未来空间,有些是人们关于爱情、生命的美好希冀。
电影之所以不同于其它的人类行为表达方式,在于它能将梦想照进现实。
】3.作为艺术的电影(1)故事的迷恋:【大多数观众看电影主要原因仍然是为了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
单有卓越的技术并不能造就一个电影的成功,故事,才应该是电影的真谛。
】(2)感官的盛宴:【非视觉经验(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听觉、平衡感+重力感、嗅觉、味觉、触觉这些感觉在艺术电影的直接或间接描写中得到充分体味。
在艺术手段的物理界限之内的直接表现和超乎界限之上而遨游自如的间接表现,其间的矛盾统一,正是艺术表现的中心奥秘所在,也是艺术欣赏中想像与理解和谐结合的基础。
(用群鸟惊飞来赋予听不见的枪声以“形态和含义”)】(3)终极的审美引起对人性的思考:【电影的审美是自我的、愉悦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还是孤独的。
电影是一个人的欣赏。
欧洲的艺术电影是不遵从人的逻辑的,它们大多都是导演的自我思考。
透过其叙述的故事的背后我们能够触摸到导演的内心,看到他们对自我的追思和反问,看到他们对现实,例如饥饿、失业、战争的反思。
】4.作为商业的电影(1)“商业机会至上”:【在一部商业电影上映之前,已经开始了营销战。
除去首映式等正式宣传以外,更有网络营销等新的宣传手段。
还有绯闻攻势,恶意炒作等恶性营销,这都是电影过度商业化操作的典型。
】(2)消费时代的强势:【快速消费的时代不需要电影有深度。
只需要快速的、大批量的复制,需要俊男美女吸引眼球,需要不断地创造梦。
人们不希望在看电影的时候仍然要思考,这种对自我内心反思的缺失正是推动电影一步步向更纯粹的商业化迈进的推力。
在这个文化都只能成为快餐被快速一次性使用的时代,人们需要的只是对幸福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个类型化的幻梦。
】(3)受到“商业场”裹挟的“艺术场”:【自好莱坞片场制度出现之后,商业价值统领了电影形式。
电影创作不再允许有“异端”,因为有了个性化的创作,商业性就会受到影响。
商业本质决定了电影艺术性的没落。
】四、电影赏析:要求:要有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