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初三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压轴题(难)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k y x b =+分别交x 、y 轴于点A 、B 两点,OA=5,∠OAB=60°.(1)如图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如图2,点P 为直线AB 上一点,连接OP ,点D 在OA 延长线上,分别过点P 、D 作OA 、OP 的平行线,两平行线交于点C ,连接AC,设AD=m,△ABC 的面积为S,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PA 上取点E ,使PE=AD, 连接EC,DE,若∠ECD=60°,四边形ADCE 的周长等于22,求S 的值.【答案】(1)直线解析式为353y x =-+(2)S=5325322m +;(3)203S =. 【解析】 【分析】(1)先求出点B 坐标,设AB 解析式为y kx b =+,把点A(5,0),B(0,3分别代入,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即可;(2)由题意可得四边形ODCP 是平行四边形,∠OAB=∠APC=60°,则有PC=OD=5+m ,∠PCH=30°,过点C 作CH ⊥AB ,在Rt △PCH 中 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CH=)352m +,再由S=12AB •CH 代入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即可得; (3) 先求得∠PEC=∠ADC ,设∠OPA=α,则∠OPC= ∠ADC= ∠PEC=60°+α,在BA 延长线上截取AK=AD ,连接OK ,DK ,DE ,证明△ADK 是等边三角形,继而证明△PEC ≌△DKO ,通过推导可得到OP=OK=CE=CD ,再证明△CDE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E=CD=DE ,连接OE ,证明△OPE ≌△EDA ,继而可得△OAE 是等边三角形,得到OA=AE=5 ,根据四边形ADCE 的周长等于22,可得ED=172m -,过点E 作EN ⊥OD 于点N ,则DN=52m +,由勾股定理得222EN DN DE +=, 可得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求得m 的值后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在Rt △ABO 中OA=5,∠OAB=60°, ∴∠OBA=30°,AB=10 , 由勾股定理可得OB=53,∴B(0,53),设AB解析式为y kx b=+,把点A(5,0),B(0,53)分别代入,得0553k bb=+⎧⎪⎨=⎪⎩,∴353kb⎧=-⎪⎨=⎪⎩,∴直线解析式为353y x=-+;(2)∵CP//OD,OP//CD,∴四边形ODCP是平行四边形,∠OAB=∠APC=60°,∴PC=OD=5+m,∠PCH=30°,过点C作CH⊥AB,在Rt△PCH中 PH=52m+,由勾股定理得CH=()35m+,∴S=12AB•CH=135325310(5)2m m⨯⨯+=+;(3) ∵∠ECD=∠OAB=60°,∴∠EAD+∠ECD=180°,∠CEA+∠ADC=180°,∴∠PEC=∠ADC,设∠OPA=α,则∠OPC= ∠ADC= ∠PEC=60°+α,在BA延长线上截取AK=AD,连接OK,DK,DE,∵∠DAK=60°,∴△ADK是等边三角形,∴AD=DK=PE,∠ODK=∠APC,∵PC=OD,∴△PEC≌△DKO,∴OK=CE,∠OKD=∠PEC=∠OPC=60°+α,∠AKD= ∠APC=60°,∴∠OPK= ∠OKB,∴OP=OK=CE=CD,又∵∠ECD=60°,∴△CDE是等边三角形,∴CE=CD=DE ,连接OE ,∵ ∠ADE=∠APO ,DE=CD=OP , ∴△OPE ≌△EDA , ∴AE=OE , ∠OAE=60°, ∴△OAE 是等边三角形, ∴OA=AE=5 ,∵四边形ADCE 的周长等于22, ∴AD+2DE=17, ∴ED=172m-, 过点E 作EN ⊥OD 于点N ,则DN=52m +, 由勾股定理得222EN DN DE +=, 即22253517()()()22m m -++=, 解得13m =,221m =-(舍去), ∴S=153253+=203.【点睛】本题考查的四边形综合题,涉及了待定系数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元旦期间,某超市销售两种不同品牌的苹果,已知1千克甲种苹果和1千克乙种苹果的进价之和为18元.当销售1千克甲种苹果和1千克乙种苹果利润分别为4元和2元时,陈老师购买3千克甲种苹果和4千克乙种苹果共用82元. (1)求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是每千克多少元?(2)在(1)的情况下,超市平均每天可售出甲种苹果100千克和乙种苹果140千克,若将这两种苹果的售价各提高1元,则超市每天这两种苹果均少售出10千克,超市决定把这两种苹果的售价提高x 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使超市销售这两种苹果共获利960元,求x 的值.【答案】(1)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10元/千克,8元/千克;(2)x 的值为2或7.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列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1)解:设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a 元/千克, b 元/千克.由题得:()()18344282a b a b +=⎧⎨+++=⎩ 解之得:108a b =⎧⎨=⎩ 答: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10元/千克,8元/千克 (2)由题意得:()()()()410010214010960x x x x +-++-= 解之得:12x =,27x =经检验,12x =,27x =均符合题意 答:x 的值为2或7.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中等难度,列方程是解题关键.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k 2+1=0. (1)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的两根恰好是一个矩形两邻边的长,且k =2,求该矩形的对角线L 的长.【答案】(1)k >34;(2 【解析】 【分析】(1)根据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得出△>0,再解不等式即可;(2)当k=2时,原方程x 2-5x+5=0,设方程的两根是m 、n ,则矩形两邻边的长是m 、n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m+n=5,mn=5,,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1)∵方程x 2-(2k +1)x +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Δ=[-(2k +1)]2-4×1×(k 2+1)=4k -3>0,∴k >34; (2)当k =2时,原方程为x 2-5x +5=0, 设方程的两个根为m ,n , ∴m +n =5,mn =5,==.【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矩形的性质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210m x m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原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1x ,2x ,且满足1212215x x x x +=-,求m 的值. 【答案】(1)14m <且0m ≠;(2)15m =- 【解析】 【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判别式的意义得到:()22140m m ∴∆=-->且20m ≠,然后求出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12221m x x m -+=, 1221x x m=,加上14m <且0m ≠,则可判断10x <,20x <,所以1212215x x x x --=-,2221215m m m--=-,然后解方程求出m 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m 的值. 【详解】(1)因为方程()221210m x m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21240m m ∴∆=-->,解得14m <; 又因为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20m ≠,0m ∴≠.m ∴的取值范围是14m <且0m ≠. (2)1x ,2x 为原方程的两个实数根,12221m x x m -∴+=,1221x x m = 14m <且0m ≠,122210m x x m -∴+=<,12210x x m=>,10x ∴<,20x <.1212215x x x x +=-,1212215x x x x --=-,2221215m m m -∴-=-,215210m m ∴--=,解得113m =,215m =-, 14m <且0m ≠,113m ∴=不合题意,舍去,15m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判别式的意义,正确理解概念和熟练运用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ABC 中,∠B=90°,AB=12 cm ,BC=16 cm .点 P 从点 A 开始沿 AB 边向点 B 以 1 cm/s 的速度移动,点 Q 从点 B 开始沿 BC 边向点 C 以 2 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 P 、 Q 分别从 A 、B 同时出发,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1)当 t 为何值时,△PBQ 的面积等于 35cm2? (2)当 t 为何值时,PQ 的长度等82cm ?(3)若点 P ,Q 的速度保持不变,点 P 在到达点 B 后返回点 A ,点 Q 在到达点 C 后返回点 B ,一个点停止,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问:当 t 为何值时,△PCQ 的面积等于 32cm 2? 【答案】(1)t 为5或7;(2)t 为45或4;(3)t 为4或16 【解析】 【分析】(1)分别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PB ,BQ 的长,利用面积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 (2)分别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PB ,BQ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3)分段要清楚,,P ,Q 都没有返回,表示好PB ,CQ 的长,用面积公式列方程,,P 不返回,Q 返回,表示好PB ,CQ 的长,用面积公式列方程,,两点都返回,表示好PB ,CQ 的长,用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 解:(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即,整理,得,解得,.故当为5或7时,的面积等于35.(2)根据勾股定理,得,整理,得,解得,.故当为或4时,的长度等于.(3)①当时,,,由题意,得,解得:,(舍去).②当时,,,由题意,得,次方程无解.③当时,,,由题意,得,解得:(舍去),.综上所述,当为4或16时,的面积等于.【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情境下的几何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是最后一问,关键是弄懂分段的时间界点,才能正确的表示PB,CQ的长.6.阅读下列材料计算:(1﹣﹣)×(+)﹣(1﹣﹣)(+),令+=t,则:原式=(1﹣t)(t+)﹣(1﹣t﹣)t=t+﹣t2﹣+t2=在上面的问题中,用一个字母代表式子中的某一部分,能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这种思想方法叫做“换元法”,请用“换元法”解决下列问题:(1)计算:(1﹣﹣)×(+)﹣(1﹣﹣)×(+)(2)因式分解:(a 2﹣5a +3)(a 2﹣5a +7)+4 (3)解方程:(x 2+4x +1)(x 2+4x +3)=3 【答案】(1);(2)(a 2﹣5a +5)2;(3)x 1=0,x 2=﹣4,x 3=x 4=﹣2【解析】 【分析】(1)仿照材料内容,令+=t 代入原式计算.(2)观察式子找相同部分进行换元,令a 2﹣5a =t 代入原式进行因式分解,最后要记得把t 换为a .(3)观察式子找相同部分进行换元,令x 2+4x =t 代入原方程,即得到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得到t 的两个解后要代回去求出4个x 的解. 【详解】 (1)令+=t ,则: 原式=(1﹣t )(t +)﹣(1﹣t ﹣)t =t +﹣t 2﹣﹣t +t 2+=(2)令a 2﹣5a =t ,则:原式=(t +3)(t +7)+4=t 2+7t +3t +21+4=t 2+10t +25=(t +5)2=(a 2﹣5a +5)2 (3)令x 2+4x =t ,则原方程转化为: (t +1)(t +3)=3 t 2+4t +3=3 t (t +4)=0 ∴t 1=0,t 2=﹣4 当x 2+4x =0时, x (x +4)=0 解得:x 1=0,x 2=﹣4 当x 2+4x =﹣4时, x 2+4x +4=0 (x +2)2=0 解得:x 3=x 4=﹣2 【点睛】本题考查用换元法进行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换元法一般可达到降次效果,从而简便运算.7.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22(21)1y x k x k =--++的图象与x 轴有2个交点.(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2,x x ,且它们的倒数之和是32-,求k 的值.【答案】(1)k <-34;(2)k=﹣1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交点得个数,让y=0判断出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然后根据判别式△= b 2-4ac 的范围可求解出k 的值;(2)利用y=0时的方程,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直接列式求解可得到k 的值.试题解析:(1)∵二次函数y=x 2-(2k-1)x+k 2+1的图象与x 轴有两交点, ∴当y=0时,x 2-(2k-1)x+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2-4ac=[-(2k-1)]2-4×1×(k 2+1)>0. 解得k <-34; (2)当y=0时,x 2-(2k-1)x+k 2+1=0. 则x 1+x 2=2k-1,x 1•x 2=k 2+1, ∵=== 32-, 解得:k=-1或k= 13-(舍去), ∴k=﹣18.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OA <OB )且OA 、OB 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31x 30-++=的两个根,点C 在x 轴负半轴上,且AB :AC=1:2(1)求A 、C 两点的坐标;(2)若点M 从C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 运动,连接AM ,设△ABM 的面积为S ,点M 的运动时间为t ,写出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点P 是y 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 ,使以 A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解)2x 31x 30-+=得(x 3x ﹣1)=0,解得x 13,x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