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七)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巨擘(bò)蓦(mò)然肄(yì)业踽(jǔ)踽独行B.胼胝(zhī)打扰(jiǎo)恫(dònɡ)吓方枘(ruì)圆凿C.模(mú)样露(lù)骨称(chèn)职鹬蚌(bènɡ)相争D.摞(luò)起讣(fù)告亥(hài)时锲(qì)而不舍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收讫百叶窗困兽犹斗并驾齐趋B.弦律水蒸汽开源节流知人论事C.诡秘录像机盘根错结鞭辟入理D.绪言多媒体漫不精心始作俑者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鉴于北京地区的气候原因,根据北京奥组委的建议,29届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将至2008年8月下旬举行。
②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在新世纪“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的。
③杭州市教育管理部门日前作出规定,对教师“走穴”现象加以科学规范,使这一社会敏感问题逐渐合法,日趋。
A.延迟符合正轨B.延长符合正规C.延迟适合正规D.延长适合正轨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新产品展示会上,中国联通凭借“CDMA”的优势,先声夺人亮出了令同行望而却步的优惠政策。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一项旷日持久的事业,不能急功近利。
C.我在高考复习中发现好的资料或题目,总是和同学们“资源共享”,从不以邻为壑,封闭保守。
D.一个去国外留学,一个去西部开发,两位在大学里相处了四年的恋人南辕北辙,各走各的路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毋庸讳言,朝鲜政府关于核计划的声明,为美国政府加强对朝鲜半岛的局势控制找到了借口。
B.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和贯彻那些与时俱进的政策、法令的精神,少走或不走弯路。
C.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学校里缺少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教师逐步减少,教师对使用多媒体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D.据权威部门透露,一向以质优价廉著称的国产家电很可能因为原材料紧缺成本上升而涨价。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山路崎岖,盘旋而上,①。
在村口车子停了下来,下车后放眼望去,四座土楼一字排开,耸立在山坡上,②。
A.①山上柿林成片,红柿坠枝,点缀山谷②土楼的周边散落着或新或旧的农舍,靠西边的那座已经坍塌B.①山上柿林成片,红柿坠枝,点缀山谷②靠西边的那座已经坍塌,土楼的周边散落着或新或旧的农舍C.①红柿坠枝,山上柿林成片,点缀山谷②靠西边的那座已经坍塌,土楼的周边散落着或新或旧的农舍D.①红柿坠枝,山上柿林成片,点缀山谷②土楼的周边散落着或新或旧的农舍,靠西边的那座已经坍塌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时下,信用问题已然成为我们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对于我们这个尚未完成社会现代化转型便急于投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国度来说,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所谓信用,即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的责任承诺。
信用既是一种严格的道义伦理要求,也是一种需要社会制度提供普遍法制保障的社会伦理规范,甚至在一种强道义论意义上说,信用伦理本身就是社会制度伦理的重要向度之一。
它首先是对承诺双方的责任要求,且在现代社会中介化、公共化程度空前提高的情况下,责任承诺需要社会法制规定、社会中介机构来给予确认和担保。
但这并不意味着信用伦理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规范性伦理,如同任何一种伦理规范及其实际效应都需要确定坚实的道德主体基础或内在道德条件一样,信用伦理也具有个人美德伦理和社会规范伦理的双重特性。
事实上,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本身就是由个人信用系统和社会信用系统两个基本方面所构成的。
信用问题的突显是现代社会公共化程度不断增长的自然反映。
在传统社会里,由于自然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关系领域往往局限于自然人伦关系所能延伸的有限范围,由这种关系所构成的生活社会具有“熟人关系”的性质,道德伦理正是在这样一种“熟人”社会文化中逐渐形成的调节和规范着人们各种关系和行为的规范系统。
应该说,在传统的“熟人社会”范围内,道德伦理规范已然程式化、礼仪化,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有较强的约束力,在许多情况下,“熟人社会”显示出较高的社会信用。
这种社会信用主要靠乡土社会的“规矩”“行规”一类的强道德规范约束建立起来的,而不是靠具有普遍公正约束力的法律或契约建立起来的。
任何违背“规矩”的不信誉行为都可能受到较法律制裁更为严厉的惩罚。
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其人际社会交往或交易是普遍的、无确定界限的,也是以普遍的人际平等和社会公正为基本交往或交易原则的。
“熟人”社会的“规矩”不能保证普遍的人际平等和社会公正。
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习惯于“熟人”社会之信用“规矩”的人,不仅难以很快熟悉“陌生人”社会的信用规范,而且常常会产生某种“欺诈陌生”的投机心理。
因为对于一些缺乏社会伦理意识的人来说,很难对“陌生人”和“陌生人”的社会产生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和伦理认同感,自然也就更难产生诚信的“责任承诺”了。
当然,我们也决不能因此认为,现代社会就一定能够自发地建立比传统社会更为普遍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
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制体系的支撑,社会的普遍信用也可能只是一种幻觉,或者空话。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信用仅仅是靠政治权威的外在强制而偶然实现的,不具备稳定、持久、公正、有效的基本特征,所以同样不能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用体系。
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有了希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因此可以自发地产生,还需要社会法制系统、社会信用伦理、公民诚信道德的支持。
面对我国目前较为严峻的社会信用困境,我们不仅要清醒地了解出现这一信用困境的特殊社会背景和复杂原因,而且要理解社会转型过渡期社会法制、社会伦理和公民道德等方面建设的急迫性和艰巨性。
(摘自《孔子研究》2002年第5期)7.下列对“信用伦理”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信用伦理即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的责任承诺。
B.信用伦理由个人信用系统和社会信用系统两个基本方面构成。
C.信用伦理具有个人美德伦理和社会规范伦理的双重特性。
D.信用伦理是规范有信用关系的双方承担信用责任的道德准则。
8.下列对“信用伦理本身就是社会制度伦理的重要向度之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信用伦理首先是对承诺双方的责任要求。
B.信用伦理属于社会制度伦理的考量范畴。
C.信用伦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外在的规范性伦理。
D.信用伦理需要社会法制、中介机构来给予确认和担保。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成为“‘熟人社会’显示出较高的社会信用”的依据的一项是A.传统社会的基本社会关系形式是由血缘、邻里、宗派等关系组成。
B.“熟人社会”中,法律或契约同样具有普遍公正的约束力。
C.靠“规矩”一类的强道德规范建立起的行为准则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D.“熟人社会”中,道德伦理规范约束人们的日常规范。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A.信用问题与不同社会中的人类关系和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B.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普遍产生“欺诈陌生”的心理,缺乏诚信的“责任承诺”。
C.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广泛,远离“熟人社会”,因此,信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D.国家法制、社会伦理规范、公民诚信道德是社会信用体系赖以维持的基础和条件。
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人也。
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①。
贺动作多不正。
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②亡已。
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及国中皆畏惮焉。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
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
”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③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
”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王也,得以为尧、舜也。
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今大王亲近群小,渐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
”王许也。
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王。
居数日,王皆逐去安等。
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
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
遂见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
今哀痛未尽,日与大臣饮食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流,驱驰东西,所为悖道。
古制宽,大臣有隐退,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
(《汉书·卷八十九》)注:①王贺: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孙。
②蹇蹇:忠直。
③胶西王:刘卯。
因参与叛乱被杀。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机:时机B.阳狂恐知阳狂:刚强勇猛C.身死为世戮戮:羞辱D.宜极谏争谏争:上谏书争取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会昭帝崩,亡子B.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所为拟于桀、纣王也,得以为尧、舜也C.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居数日,王皆逐去安等D.坐则诵《诗》《书》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13.对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贺动作多不正动作:举手投足B.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涕泣:痛哭流涕C.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于是:到了这种(地步)D.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减死:减轻处罚,免处死刑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龚遂勇于直言劝谏的一组是①引经义,陈祸福②郎中令善愧人③及国中皆畏惮焉④遂入见王,涕泣膝行⑤今去不得,阳狂恐知⑥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A.①③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龚遂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对自己的上司王贺的荒唐行为多方规劝,是西汉著名的“循吏”。
B.龚遂为人忠厚,不计个人得失,“外责傅相”,在安乐调任长乐卫尉后,龚遂当面斥责其所作所为违背正道。
C.龚遂不仅敢谏,而且善讽,他用胶西王身亡的事例,劝得昌邑王答应了自己的选贤侍坐的建议。
D.龚遂曾经向往古人的隐退,不愿“身死为世戮”,在昌邑群臣被诛时,与王阳一起争得“减死”。
第Ⅱ卷(共105分)四、(15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赐清闲竭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