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解析
解得:x= 13 , 3
∵ BD= AD2 AB2 =2 13 , ∴ OB= 1 BD= 13 ,
2
∵ BD⊥EF,
∴ EO= BE2 OB2 = 2 13 , 3
∴ EF=2EO= 4 13 . 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的关键
【答案】(1)作图参见解析;(2)作图参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过点 O 向线段 OM 作垂线,此直线与格点的交点为 N,连接 MN 即可; (2)根据勾股定理画出图形即可. 试题解析:(1)过点 O 向线段 OM 作垂线,此直线与格点的交点为 N,连接 MN,如图 1 所示;
(2)等腰直角三角形 MON 面积是 5,因此正方形面积是 20,如图 2 所示;于是根据勾股 定理画出图 3:
【答案】(1)见解析;(2) 4 3 ;(3)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先求证 AB=AC,进而求证△ ABC、△ ACD 为等边三角形,得∠ 4=60°, AC=AB 进而求证△ ABE≌ △ ACF,即可求得 BE=CF; (2)根据△ ABE≌ △ ACF 可得 S△ ABE=S△ ACF,故根据 S 四边形 AECF=S△ AEC+S△ ACF=S△ AEC+S△ ABE=S△ ABC 即可解题; (3)当正三角形 AEF 的边 AE 与 BC 垂直时,边 AE 最短.△ AEF 的面积会随着 AE 的变化 而变化,且当 AE 最短时,正三角形 AEF 的面积会最小,又根据 S△ CEF=S 四边形 AECF-S△ AEF,则 △ CEF 的面积就会最大. 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 AC, ∵ ∠ 1+∠ 2=60°,∠ 3+∠ 2=60°, ∴ ∠ 1=∠ 3, ∵ ∠ BAD=120°, ∴ ∠ ABC=∠ ADC=60° ∵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 AB=BC=CD=AD, ∴ △ ABC、△ ACD 为等边三角形 ∴ ∠ 4=60°,AC=AB, ∴ 在△ ABE 和△ ACF 中,
,
∴ △ ABE≌ △ ACF.(ASA) ∴ BE=CF. (2)解:由(1)得△ ABE≌ △ ACF, 则 S△ ABE=S△ ACF. 故 S 四边形 AECF=S△ AEC+S△ ACF=S△ AEC+S△ ABE=S△ ABC, 是定值. 作 AH⊥BC 于 H 点, 则 BH=2, S 四边形 AECF=S△ ABC
AFB AED ADE BAF , AD AB
∴ △ ABF≌ △ DAE(AAS).
∴ BF=AE. ∵ AF=AE+EF, ∴ AF=BF+EF. 点睛: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 握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3.图 1、图 2 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 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 (1)在图 1 中画出等腰直角三角形 MON,使点 N 在格点上,且∠ MON=90°; (2)在图 2 中以格点为顶点画一个正方形 ABCD,使正方形 ABCD 面积等于(1)中等腰直 角三角形 MON 面积的 4 倍,并将正方形 ABCD 分割成以格点为顶点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 形和一个正方形,且正方形 ABCD 面积没有剩余(画出一种即可).
=﹣
=.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性质,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全 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本题中求证△ ABE≌ △ ACF 是解题 的关键.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DE 交 x 轴于点 E(30,0),交 y 轴于点 D(0,
40),直线 AB:y= 1 x+5 交 x 轴于点 A,交 y 轴于点 B,交直线 DE 于点 P,过点 E 作 3
②F 点移动到 F'的距离是 10 t,F 垂直 x 轴方向移动的距离是 t,当点 H 运动到直线 DE
上时,在 Rt△ F'NF 中, NF = 1 ,EM=NG'=15-F'N=15-3t,在 Rt△ DMH'中, MH 4 ,
NF 3
EM 3
t=4,S= 1 ×(12+ 45 )×11= 1023 ;当点 G 运动到直线 DE 上时,在 Rt△ F'PK 中, PK = 1 ,
考点:1.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2.勾股定理.
4.如图,在菱形 ABCD 中,AB=4,∠ BAD=120°,△ AEF 为正三角形,E、F 在菱形的边 BC,CD 上. (1)证明:BE=CF. (2)当点 E,F 分别在边 BC,CD 上移动时(△ AEF 保持为正三角形),请探究四边形 AECF 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其最大值. (3)在(2)的情况下,请探究△ CEF 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 果变化,求出其最大值.
0
,
∴
k
4 3
,
b 40
∴ y=﹣ 4 x+40, 3
直线 AB 与直线 DE 的交点 P(21,12), 由题意知 F(30,15), ∴ EF=15; (2)①易求 B(0,5),
∴ BF=10 10 ,
∴ 当点 F1 移动到点 B 时,t=10 10 10 =10;
②当点 H 运动到直线 DE 上时,
∴ t=7, ∴ S=15×(15﹣7)=120.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利用三角 形的正切值求边的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建立边之间的联系,准确确定阴影 部分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6.在 ABC中, ABC 90 ,BD 为 AC 边上的中线,过点 C 作 CE BD 于点 E,过点 A 作 BD 的平行线,交 CE 的延长线于点 F,在 AF 的延长线上截取 FG BD ,连接 BG,
2.如图,ABCD 是正方形,点 G 是 BC 上的任意一点,DE⊥AG 于 E,BF∥ DE,交 AG 于 F. 求证:AF=BF+EF.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由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可得出∠ BAD 为 90°,AB=AD,进而得到∠ BAG 与∠ EAD 互余, 又 DE 垂直于 AG,得到∠ EAD 与∠ ADE 互余,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出∠ ADE=∠ BAF, 利用 AAS 可得出△ ABF≌ △ DAE;利用全等三角的对应边相等可得出 BF=AE,由 AF-AE=EF, 等量代换可得证. 【详解】 ∵ ABCD 是正方形, ∴ AD=AB,∠ BAD=90° ∵ DE⊥AG, ∴ ∠ DEG=∠ AED=90° ∴ ∠ ADE+∠ DAE=90° 又∵ ∠ BAF+∠ DAE=∠ BAD=90°, ∴ ∠ ADE=∠ BAF. ∵ BF∥ DE, ∴ ∠ AFB=∠ DEG=∠ AED. 在△ ABF 与△ DAE 中,
【解析】 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 ABCD 的性质,判定△ BOE≌ △ DOF(ASA),得出四边形 BEDF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进而得出结论; (2)在 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 BE,由勾股定理求出 BD,得出 OB,再由勾股定理求出 EO,即可得出 EF 的长. 详解:(1)证明:∵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O 是 BD 的中点, ∴ ∠ A=90°,AD=BC=4,AB∥ DC,OB=OD, ∴ ∠ OBE=∠ ODF, 在△ BOE 和△ DOF 中,
OBE ODF OB OD BOE DOF
∴ △ BOE≌ △ DOF(ASA), ∴ EO=FO, ∴ 四边形 BEDF 是平行四边形; (2)当四边形 BEDF 是菱形时,BD⊥EF, 设 BE=x,则 DE=x,AE=6-x, 在 Rt△ ADE 中,DE2=AD2+AE2, ∴ x2=42+(6-x)2,
2 又 BD 1 AC ,
2 BD DF,
2 证明: BD / /GF , BD FG ,
四边形 BDFG 为平行四边形, 又 BD DF, 四边形 BDFG 为菱形,
3 解:设 GF x ,则 AF 5 x , AC 2x ,
在 Rt AFC中, (2x)2 ( 7 )2 (5 x)2 ,
2
4
8
当点 G 运动到直线 DE 上时,
F 点移动到 F'的距离是 10 t, ∵ PF=3 10 , ∴ PF'= 10 t﹣3 10 ,
在 Rt△ F'PK 中,
PK 1 , FK 3
∴ PK=t﹣3,F'K=3t﹣9,
在 Rt△ PKG'中, PK = t 3 = 4 , KG 15 3t 9 3
2
4
8
FK 3
PK=t-3,F'K=3t-9,在 Rt△ PKG'中, PK = t 3 = 4 ,t=7,S=15×(15-7)=120. KG 15 3t 9 3
【详解】 (1)设直线 DE 的直线解析式 y=kx+b, 将点 E(30,0),点 D(0,40),
∴
30k b b 40
EF⊥x 轴交直线 AB 于点 F,以 EF 为一边向右作正方形 EFGH. (1)求边 EF 的长;
(2)将正方形 EFGH 沿射线 FB 的方向以每秒 10 个单位的速度匀速平移,得到正方形
E1F1G1H1,在平移过程中边 F1G1 始终与 y 轴垂直,设平移的时间为 t 秒(t>0). ①当点 F1 移动到点 B 时,求 t 的值; ②当 G1,H1 两点中有一点移动到直线 DE 上时,请直接写出此时正方形 E1F1G1H1 与△ APE 重叠部分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