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 精简版第1章 管理者利润及市场1.1管理经济和经济学理论1.2经济利润的度量和最大化——使用资源的经济成本(1)机会成本:企业所有者由于使用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而放弃的收益。
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机会成本和隐性机会成本。
(2)市场(供应)资源:资源为他人所有,企业通过雇佣、租借或者租赁形式获得。
(3)自有资源:企业自有并使用的资源。
最重要的是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金、时间和企业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服务三种以及所有企业拥有和使用的土地、建筑物或者设备资产。
(4)总成本:市场提供的资源和自有资源的机会成本之和。
(5)显性成本:为获得市场提供的资源所支付的货币。
(6)隐性成本:使用自有资源的非货币成本。
三个重要的隐性成本:①所有者向企业提供现金的机会成本,即权益资本;②使用企业所有的土地或者资金的机会成本;③所有者管理企业或者为企业付出的其他投入的机会成本。
(7)权益成本:所有者向企业提供的现金的机会成本。
总结:使用资源的机会成本是企业使用这些资源所放弃的收益。
机会成本可以是显性成本或者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使用市场提供的资源的成本,隐性成本是使用所也者提供的资源的成本,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企业拥有的资源所放弃的最大收益。
总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经济利润及会计利润(1)经济利润(2)会计利润总结:经济利润=总收益——总经济成本=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会计利润没有从总收益中扣减使用所有者资源的隐性成本)由于企业所也这必须担负企业使用所有资源的成本,企业所有者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而不是会计利润。
——企业价值最大化(1)企业的价值:它所能卖出的价格,就是将来企业预期能够挣得的经济利润的现值。
企业的价值=()()()()∑=+=++⋯⋯++++T T 1t t t T 221r 1r 1r 1r 1πππππt 是t 预期的经济利润,t r 是风险调整贴现率,T 是企业存在的年数。
(2)风险升水:为补偿投资者对于将来利润的不确定性,所承担风险而增加的贴现率。
原理:一个企业的价值是它所能卖得的售价,这个价格等于企业将来预期利润的现值,及将来利润相关的风险越大(小),用来计算企业价值的风险调整贴现率就越高(低),企业的价值就越低(高)。
——价值最大化及利润最大化的等效应原理:如果任何期间的成本和收益状况都独立于其他期间的决策,经理就可以通过做出每一个单期利润最大化决策使企业的价值(企业的现值)最大化。
1.3所有权及控制权分离——委托—代理问题(1)委托—代理问题:当管理层(代理人)的目标及企业所有者目标不一致时产生的冲突。
(2)道德风险:当合同的一方有不遵守合同所有条款的动机,而使另一方不能在有效成本内实施监视时存在的风险。
——公司的控制机制激励经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制:(1)把经理的报酬及满足股东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解决代理问题。
(2)指派外部人员(不就职于企业管理层的董事),或把董事的报酬及公司价值联系在一起,可以增加董事会监督服务的价值。
(3)使经理产生动机,从而做出价值最大化决策的方法及公司的债务融资政策有关。
(4)公司收购也是一种重要的解决股东及不能最大化企业价值的经理之间的矛盾的可能方法。
1.4市场结构及管理决策(1)价格接受者:由于价格严格受市场供给和需求决定,而不能设置它所出售产品价格的企业。
(2)价格设置型企业:能够在不全部损失销售量的情况下,提高价格的企业。
(3)市场力:企业在不全部损失销售量的情况下提高价格的能力。
——什么是市场(1)市场:买方和卖方可以实现任何有价值东西交换的场所。
(2)交易成本:使交易发生的成本,而不是商品或服务本身的价格。
——不同的市场结构(1)市场结构:决定一个企业经营所处经济环境的市场特征。
——市场的国际化(1)市场国际化:全世界范围内各国市场的经济一体化。
第2章 需求 供给及市场均衡2.1需求(1)需求量: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消费者所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数量。
——广义需求函数(1)广义需求函数:体现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六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N P M P Q R e d P g,,,,f(2)正常品:如果单纯的收入增加,会增大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此类产品为正常品。
(3)低档品:市场上有些产品或服务,当消费者的收入上升时,对它的市场需求量反而会下降,此类产品被成为低档品。
(4)替代品: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一种产品价值的上升(下降)会增加(减少)消费者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那么这两种产品是替代品。
(5)互补品: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一种商品价格升高(降低)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会下降(上升),那么这些商品就是互补品。
(6)斜率参数:线性方程中的参数表示,当一个独立变量),(N P M R e P g,,,变化,其他变量不变时,对因变量Q d 产生的影响。
(7)Q d =a+bP+cM+dP R +eg+fP e +gN关系:当广义需求函数用线性方程:Q d =a+bP+cM+dP R +eg+fP e +gN 表示时,斜率参数(b 、c 、d 、e 、f 、g )表示当有且仅有一个变量(N P M P R ,e P g,,,,)产生变化时,对总需求量的影响,例如 P Q ∆∆=db ,代表着当N P M R ,e P g,,,保持不变时,单位价格的变化对总需求量的影响。
当斜率参数取正值时,需求量和变量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直接需求函数:Q d =f (p )(1)直接需求函数: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表示产品需求量及产品价格之间关系的表格、曲线或方程,Q d =f (p )。
(2)需求表:给出一系列的商品价格以及及相关的商品需求量的表格。
(3)需求曲线:当除价格以外,所有经过需求量的因素都保持不变时,所得到的体现商品需求量及商品价格关系的曲线。
注:①在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可以解释为在一个既定的价格下,消费者所愿购买的最大产量;在一定购买量下,消费者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
②对于水平轴上的每一个需求量,任何一个对应的价格都可以称为需求价,于是需求反函数给出了任意特定数量产品或服务时的供给价格。
——逆需求函数:P=f (Q d )(1)逆需求函数(需求反函数):用需求量表示价格的函数,P=f (Q d )。
(2)需求价格:在某一特定的交易量下,消费者可能承担的商品的最高价格。
——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1)需求法则: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价格的下降,将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上升,而商品价格的上升,则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下降。
(2)需求量的变化:当其他量保持不变,只有价格发生变化时,沿需求曲线的运动。
关系:对需求函数Q d =f (p )来说,价格的变化将导致需求量的变化,其他五个影响广义需求量的因素(M 、P R 、g 、P e 、N.)在任意特定需求方程中都被取以某一定值。
在图示中,这种价格的变化,将表示为一点沿着需求曲线从某一价格运动至另一价格。
——需求曲线的移动(1)需求水平上升:需求函数的变化导致每一价格下的数量都增加,通过需求曲线的右移反映。
(2)需求函数下降:需求函数的变化导致每一价格下的数量都减少,通过需求曲线的左移反映。
(3)需求函数的决定因素:能够影响在每一价位下产品需求量,即需求曲线位置变化的因素,如:M、PR 、g、Pe、N.(4)需求的变化:当决定需求的五个因素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便会发生移动,需求改变。
关系:需求的增加意味着在任意价格下,需求量增大了,需求下降,意味着在任意的价格水平下,需求量下降了。
需求函数在影响需求的五个因素中一个或多个发生变化时,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影响需求函数的因素是收入水平、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期价格、消费者偏好、市场中的消费者数量。
2.2供给供给量:在一定时间内(一周、一年等)投入市场用于销售的产品或服务的总量叫做供给量,我们用符号Qs表示。
——广义供给函数:Qs =f(P、PI、Pr、T、Pe、F)(1)广义供给函数:体现供给量和影响供给量的六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Qs =f(P、PI、Pr、T、Pe、F)。
(2)生产中的替代产品:两种产品中任意一种产品价格的上升,都会使厂商将另一种产品的资金投入到这种产品的生产中来,则称这种产品为生产中的替代品。
(3)生产中的互补品:如果一种产品相对于另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生产者增加这两种产品的产量,则这两种产品称为互补性产品。
(4)技术:有关组织资源生产产品或服务的知识状况。
(5)Qs=h+kP+lP I +mPr+nT+rPe+sF ——直接供给函数:()()P F P T P P P Q I f ,,,,f e r s ==,(1)直接供给函数:在保证其他五个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及此种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Qs=f (p )。
(2)供给决定因素:能够使供给曲线产品移动的因素。
(3)供给量(由P 唯一确定)的变化: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化所造成的,沿着供给需求曲线移动。
( 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有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
(4)供给表: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一系列可能的价格及之相对应的供给量。
(5)供给曲线:在保持其他影响供给曲线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表示供给量及产品价格的曲线。
关系:直接供给函数将供给量表示为以价格为自变量的一元函数,Qs=f (p ),供给函数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要素价格不变,技术不变,生产中相关产品的价格不变,预期价格不变,行业内企业数不变),给出了对应于不同价格的供给量。
——逆供给函数:)(s Q f P =(1)逆供给函数(反供给函数):价格用供给量表示的供给方程,)(s Q f P =。
(2)供给价格:厂商愿意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最低价格。
关系:对供给函数)(P g Q s =来说,价格的变化将引起供给数量的变化,在某一特定的供给函数中,广义供给函数中出现的其他五个因素(P I 、P r 、T 、Pe 、F )取定值,在图中,价格的变化将引起沿供给曲线从某一价位向另一价位的移动。
注:在供给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①一定特定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的最大的产量或服务量。
②为了使厂商愿意提供该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所提供的最低价格。
③这个最低价格有时候被称为在此产量下的供给价格。
——供给曲线的移动(1)供给上升:由于供给函数的变化,在任意价格下供给量都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2)供给下降:由于供给函数的变化,在任意价格下供给量都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关系:供给量上升,意味着以任意的价格厂商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供给量下降,意味着在任意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商品的数目下降,决定供给函数的因素,包括原材料价格、相关产品价格、产品的预期价格、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商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