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财管类《社交礼仪》期末复习指导一考试说明(一)考试依据1 教材:《社交礼仪概论》(金正昆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 面授所讲授的内容;3 网课教学内容。
(二)考试范围第一讲社交礼仪概述第二讲个人形象礼仪第三讲交往通联礼仪(会面、通讯、馈赠)第四讲聚会餐饮礼仪(拜会)(三)考试形式本课程的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
1 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其中教学内容考核即作业占20%;管理考核即参加面授、网课的出勤和课堂表现,占10%。
11春新生无作业,参加面授、网课的出勤和课堂表现即占总成绩的30%。
2 期末考试本课程的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成绩按70%计入总分。
(四)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1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3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4 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5 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6 案例分析题 1题共20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习题辅导第一讲社交礼仪概述1 礼仪的分支: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社交礼仪。
2 礼仪的组成:礼仪的主体、礼仪的客体、礼仪的媒体、礼仪的环境。
3 社交礼仪:人们在参与泛交际时(除工作以外的一般性社会交往)与外人打交道的行为规范。
4 社交礼仪的三A规则:接受对方(accept)、重视对方(appreciate)、赞美对方(admire)。
5 社交礼仪五不问:不问年龄、不问婚否、不问经历、不问收入、不问健康。
第二讲个人形象礼仪1 仪容的基本要求:美观、自然、协调。
2 着装TPO原则:服装的选择要与时间(time)、地点(place)、场合(occasion)相符。
3 正装着装礼仪:(1)根据身材选择合适的西装(2)要穿好衬衫穿西装必须穿长袖衬衫,而且袖子要长于西装上衣的袖子1.5㎝左右。
衬衫领子要挺括,外露部分平整干净,领口高出西服领口1.5㎝左右,但领子不要翻在西装外。
衬衫下摆掖到裤子里。
不打领带时,领口应打开。
(3)打好领带领带打好后,外侧略长于内侧,下端正好触及腰带扣的上端。
(4)鞋袜包穿西装一定穿皮鞋,皮鞋颜色要与西装相配套,通常黑西装不能配浅褐色皮鞋,要配黑色或深褐色的皮鞋。
袜子颜色要比西装稍深一些,穿白袜子是个错误。
“三一定律”:袜子、皮带、包颜色统一。
4 饰品佩戴礼仪:(1)数量规则:以少为佳,总量不超过3种,每种不超过3件。
(2)色彩规则:色彩一致。
(3)质地规则:同质。
(4)搭配规则:兼顾服装的质地、色彩、款式。
(5)习俗规则5 正确的坐姿:落座时,从椅子左侧就座。
女士着裙装就座时,从后双手拢裙,不可落座后整理衣裙。
2/3—1/2的椅子只坐通常,正肩平头、倾,向前稍正直上身时,坐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处。
手的位置:女士右手搭在左手上,放于腹部或双腿上;男士双手掌心向下,自然放于膝盖上。
女士膝盖不要分开。
当与他们交谈时,不能只转头,要将整个上身朝向对方。
离座时,要先以语言或动作示意,方可站起,不可突然一跃而起。
起身时,不要弄出声响,站好再离开,同样要从左侧离席。
6 行路礼仪:人行道内侧是安全又尊贵的位置,应将其让给女士或长者,男士或年轻者置于外侧。
一男士两女士则男士在外不应居中,两男士一女士则女士居中;一男一女陪长辈外出则男士外侧长者居中女士内侧;主客外出则客在内侧。
7 在与陌生人交谈时,视线一般停留在什么位置、注视时间多长为宜?一般说来,与人见面时把目光放在对方的嘴、头顶、脸颊两侧和脖子这个范围比较适宜;人们在交谈时,视线接触对方脸部时间约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为宜。
8 递接物品礼仪:双手递接(如不能双手递接,可用右手递接),物品正面朝上,如带尖物品则尖端不可朝对方。
9 鼓掌正确姿势:以右手掌心向下有节奏地拍击左掌,不可左掌向上拍击右掌,不可左右互击。
时间5—8秒为宜。
第三讲交往通联礼仪情景一:会面1 称呼的禁忌:P8(1)使用错误的称呼(2)使用过时的称呼(3)使用不通行的称呼(4)使用不当的行业称呼(5)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6)使用绰号作为称呼2 怎样确定介绍他人时的顺序?P14+P17根据社交礼仪的规范,处理这一问题时必须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法则”。
其含义是:在为他人作介绍前,首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然后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位尊者。
这样做,可以使位尊者优先了解位卑者的情况,以便见机行事,在交际应酬中掌握主动权。
应确保位尊之人拥有“优先知情权”。
介绍顺序大致有如下几种:第一,介绍年长者与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
第二,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
第三,介绍老师与学生认识时,应先介绍学生,后介绍老师。
第四,介绍女士与男士认识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
第五,介绍已婚者与未婚者认识时,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
第六,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
第七,介绍来宾与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
第八,介绍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至者。
第九,介绍上级与下级认识时,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
第十,介绍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认识时,应先介绍职位、身份低者,后介绍职位、身份高者。
当被介绍者其中一方或双方不止一人时,集体介绍的顺序为:如双方身份地位大致相同,先介绍人数较少一方,再介绍人数较多一方;如双方身份地位有明显差异,那么身份尊贵的一方即使人数少,仍要后介绍。
3 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P20伸手的次序应遵守“尊者决定法则”,它的含义是:在两人握手时,各自应首先确定握手双方彼此身份的尊卑,然后以此而决定伸手的先后。
通常应由位尊者先伸出来,即尊者先行,位卑者则只能在此后予以响应,而决不可贸然抢先伸手,不然就是违反礼仪的举动。
具体涉及的情况:第一,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者首先伸出手来。
第二,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辈首先伸出手来。
第三,老师与学生握手,应由老师首先伸出手来。
第四,女士与男士握手,应由女士首先伸出手来。
第五,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首先伸出手来。
第六,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握手,应由先至者首先伸出手来。
第七,上级与下级握手,应由上级首先伸出手来。
第八,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握手,应由职位、身份高者首先伸出手来。
某些特殊情况:若是一个人需要与多人握手,则握手时亦应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后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先职位、身份高者后职位、身份低者。
4 握手的禁忌:不要用左手,尤其是阿拉伯人、印度人。
不要戴手套,晚礼服手套除外。
不要握手时戴墨镜。
不要将另一只手插在口袋里,另一只手不要拿香烟、报刊、公文包、行李等。
不要面无表情。
不要长篇大论,点头哈腰。
不要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
不要握手后立即擦手。
5 实施亲吻礼时,双方身份不同,亲吻位置不同:长辈一般亲吻晚辈的额头,晚辈一般亲吻长辈的下颌和面颊,同辈同性之间贴面颊,同辈异性之间吻面颊。
6 吻手礼只可亲吻已婚女性,且只能在室内施礼。
7 向他人索取名片可采用的方法:P33(1)向对方提议交换名片。
(2)主动递上本人名片。
此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3)询问对方:“今后如何向您请教?”此法则适用于向尊长索取名片。
(4)询问对方:“以后怎样与您联系?”此法则适用于向平辈货晚辈索要名片。
8 交谈的最佳距离为1.3米。
9 交谈中宜选的主题和忌谈的主题:P38+P39在交谈中,以下五类具体的话题是适宜选择的:(1)既定的主题,即交谈双它通常适用于各种比较正式的交或者其中一方先期准备好的主题,方业已约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谈;(2)高雅的主题,即内容文明、优雅或格调高尚、脱俗的话题,它适用于各类一般性的交谈,但要求面对知音,忌讳不懂装懂或班门弄斧;(3)轻松的主题,即谈论起来令人轻松愉快、身心放松、饶有情趣、不觉劳累厌烦的话题,它适用于非正式交谈,允许各抒己见、任意发挥;(4)时尚的主题,即以此时、此刻、此地正在流行的事物作为谈论的中心,此类话题适用于各种交谈,但其变化较快;(5)擅长的主题,即交谈双方、尤其是交谈对象有研究、有兴趣、有可谈可处的主题。
以下几类具体的主题应忌谈:(1)个人隐私,即个人所不希望他人了解的事情,若双方是初交,有关对方年龄、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经历等此类涉啊个人隐私的主题,切勿加以谈论;(2)捉弄对方,以交谈中切不可对交谈对象尖酸刻薄、油腔滑调、乱开玩笑、口出无忌;(3)非议旁人;(4)倾向错误,如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生活堕落、思想反动、政治错误、违法乱纪之类的主题;(5)令人反感,即令交谈对象感到伤感、不快的话题,以及令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常见的有凶杀、灾祸、疾病、死亡等。
情景二:通讯1 通话三分钟法则:在打电话时,发话人应当自觉地、有意识地将每次通话的长度限定在3分钟之内,尽量不要超过这一限定。
2 铃响不过三声法则:接听电话时,以铃响三次左右拿起话筒接听为适宜。
在日常生活里接听电话时,应尽量遵守这一法则。
3 挂断电话礼仪:地位高者先挂,如身份地位相当,则谁先打谁先挂。
情景三:馈赠1 挑选礼品应遵循的原则:(1)投其所好;(2)轻重得当,公私有别;(3)独具匠心;(4)回避禁忌。
2 收到礼物时应双手捧接、认真道谢、当面启封、表示欣赏。
3 拒收礼品的方式:(1)婉言相告法,即采用委婉的、不的礼貌的语言,向赠送者暗示自己难以接受对方的好意。
(2)直言缘由法,即直截了当而又所言不虚地向赠送者说明自己之所以难以接受礼品的原因。
(3)事后退还法,即当时接受礼品,但不拆其包装,24小时内将其物归原主。
第四讲聚会餐饮礼仪情景:拜会1 初次拜访时,客人在主人家的停留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之内;一般性拜访在一小时之间;最长的拜访也应在两小时之内为宜。
2 家庭拜会中何为上座?所谓“上座”,在待客时通常是指:宾主并排就座时的右座;距离房门较远位于其或是以进门者面向为准,宾主面对面就座时的面对正门的位置;的位置;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右侧的位置。
此外,较高的座位或较为舒适的座位,也被视为“上座”。
3 奉茶的顺序:第一,先为客人上茶,后为主人上茶;第二,先为主宾上茶,后为次宾上茶;第三,先为女士上茶,后为男士上茶;第四,先为长辈上茶,后为晚辈上茶。
如果来宾多,且彼此间地位、身份差别不大时,可采取下列四种顺序上茶:第一,以上茶者为起点,由近而远依次上茶;第二,以进入客厅之门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第三,以客人的先来后到为先后顺序;第四,由饮用者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