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和。
3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时期) 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且:
2、惩山北之塞塞:
3、出入之迂也迂:
4、聚室而谋曰室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
6、杂然相许杂然:许:
7、其妻献疑曰献疑:
8、以君之力以:君: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损:丘: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
11、且焉置土石且:焉:
12、投诸渤海之尾诸: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夫:
14、叩石垦壤叩:15、始龀龀: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心:固:彻: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三、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
2、始一反焉“反”通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
5、无陇断焉“陇”通
四、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今义: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苦:古义: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五、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面:
2、吾与汝毕力平险毕:
险: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六、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里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许:(1)杂然相许
5、通:(1)指通豫南
七、理解性填空
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
(用原文回答)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
“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愚公”在文中
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
八、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九、课文内容理解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4、寓意:
5、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诚”指的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6、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
7、作者是怎样刻画愚公之“愚”的?
8、本文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9、鲜明的人物形象:
十二、开放性试题
1、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愚公的开路精神是与困难作斗争的顽强意志,是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是今天的开拓创新精神,我们做事就需要这种精神。
2、《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说明了克服困难要下定决心的道理,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
*示例:像愚公这样挖山不行。
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的破坏后,会导致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祸患。
(答案必须是否定的)
3、在你所熟悉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名称,不少于两个。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4、对愚公移山的行为,有人说:“愚公真得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愚不可及,为什么还要让子子孙孙却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一:我认为愚公不愚。
因为愚公深知人力可战胜自然的道理,并决心将它付诸实践。
绕山而行或者干脆搬家则是害怕困难、停滞不前的表现。
人世间艰难和险阻无处不在,人们不可能时时、事事、处处都能回避得了。
愚公的决心和精神,代表了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
就这一点来说,愚公不但不愚,相反是大智大勇。
参考二:我认为愚公的言行是智者的言行。
他移山,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对移山的过程和结果都作了通盘考虑。
试问;这是愚者能做到的吗?今天发展中的中国,尤其需要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
至于搬家、绕山开路等行为都属于偷懒的行为。
一见困难就退缩,社会怎能进步?自古至今,就是因为有那些不怕困难、敢为天下先的“愚者”,才有了今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日新月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