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点模型构造

中点模型构造


例10. 已知:△ABD和△ACE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ACE=90°。如图,连接DE,设M为DE的中点,连接MB、 MC。求证:MB=MC。
考点 3: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与顶点连接用“三线合一”
例11. 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CB延长线上一点且AC=CE,F为AE的中点。求证:BF⊥FD。
巩固练习: 1. 如图,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点F,AF与EF相等吗?
为什么?
2. 如图,在△ABC中,AD交BC于点D,点E是BC中点,EF∥AD交CA的延长线于点F,交AB于点G,若AD为△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G=CF。
3. 如图,在△ABC中,AB=2AC,AD平分∠BAC,且AD=BD,求证:CD⊥AC。
例20. 在五边形ABCDE中,∠ABC=∠AED=90°,∠BAC=∠EAD,点F为CD的中点,求证:BF=EF。
例21. 如图1,△ABC中,AB=AC,AD⊥BC交BC于点D,点E在AB边上,点F在AC边的延长线上,连接EF交BC于点M, 交AD于点N,∠AEF=2∠F,EM=FM。 (1)求证:∠B= 3 ∠F。 2 (2)如图2,过点A作AH⊥EF于H,若AH=5,△AEN的面积为15,求线段CF的长。
6. 已知:△ABD和△ACE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ACE=90°。连接DE,设M为DE的中点,连接MB、MC。 求证:MB=MC。 A
C
E
M
D
B
7. 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AF为∠BAC的平分线,交BD于E点,BC于F点,求证: OE = 1 FC 。 2
A
A
DM
B
C
F
例18. 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M是BC的中点,ME⊥AD且交AC的延长线于E,CD=2CE,求 证:∠ACB=2∠B。 A
D M
C E
B
例19.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AC与BD交于点O,∠AOB=60°,P、Q、R分别是OA、BC、OD 的中点,求证:△PQR是正三角形。
A
D
F
EB
C
例12. 如图:梯形ABCD中,∠A=90°,AD∥BC,AD=1,BC=2,CD=3,E为AB中点,求证:DE⊥EC。
A
D
E
B
C
考点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例13. 如图,在四边形ADBC中,AB与CD相交于点0,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EF,分别交DC、
AB于点M、N,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
D
O
E
B
F
C
8. 在△ABC中,D为BC边的中点,在三角形内部取一点P,使得∠ABP=∠ACP.过点P作PE⊥AB于点E,PF⊥AC于 点F。 (1)如图1,当AB=AC时,判断的DE与DF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2)如图2,当 AB ≠ AC ,其它条件不变时,(1)中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
考点 5:中点构造的综合应用 例16. 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的中点,如果AB=6,AC=14,求
DE的长。
A
D
B
E
C
例17. 如图,在△ABC中,AC>AB,M为BC的中点,AD是∠BAC的平分线,若CF⊥AD且交AD的延长线于F,求证: MF = 1 (AC − AB) 。 2
A
B
C
D
4. 如图,在△ABC中,∠BAC=60°,∠C=40°,AP、BP分别是∠BAC,∠CBA的角平分线,并且交BC、AC于P、
Q两点。求证:AQ+BQ=AB+BP。
A
B Q
P
C
5. 已知M为△ABC中BC边上的中点,∠AMB、∠AMC的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E、F,连接EF.求证:BE+CF>EF。
A
B
D
E
C
例3. 如图,已知△ABC中,延长AC边上的中线BE到G,使EG=BE,延长AB边上的中线CD到F,使DF=CD,连接AF, AG。
(1)补全图形; (2)AF与AG的大小关系如何?证明你的结论; (3)F、A、G三点的位置关系如何?证明你的结论。
例4. 如图,在△ABC中,AB=AC,延长AB到D,使得BD=AB,E为AB中点,连接CE、CD。求证:CD=2EC。 A
E
B
C
D
例5. 如图,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连接BE并延长交AC于点F,AF=EF,求证:AC=BE。
例6. 如图,∠BAC=∠DAE=90°,M是BE的中点,AB=AC,AD=AE,求证AM⊥CD。
考点 2: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可考虑构造斜边中线 例7. 如图,在△ABC中,CF⊥AB于F,BE⊥AC于E,M为BC的中点。
三角形之中点模型
学习目标: 1.通过中点的性质,了解中点在三角形中的各类作用。 2.掌握题目条件中的中点作用,能够灵活结合题目分析出中点使用的各类方法。
知识点 1:倍长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线有关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如遇条件中有中点,中线、中位线等,那么过中点,延长中线或中位线作辅助线,使延长的某一段等于中线或中
例14.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分别与BA、CD的延长线交于 点M、N,求证:∠BME=∠CN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15. 如图,在△ABC中,AC>AB,D点在AC上,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与BA的延 长线交于点G,若∠EFC=60°,连接GD,判断△AGD的形状并证明。
位线;另一种辅助线是过中点作已知边或线段的平行线,以达到应用某个定理或造成全等的目的。
考点 1:倍长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线有关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 如图,在△ABC中,AB=10,AC=22,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范围。
例2. 在△ABC中,D、E是BC边上的三等分点,求证:AB+AC>AD+AE。
(1)若EF=4,BC=10,求△EFM的周长; (2)若∠ABC=50°,∠ACB=60°,求∠MFE的度数。
例8. 已知: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为边AC、AB上的高,D为BC的中点,DM⊥EF于点M。求证:FM=EM。
例9. 如图,在△ABC中,若∠B=2∠C,AD⊥BC,E为BC边的中点。求证:AB=2D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