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活动中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
幼儿的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直觉性、形象性和情境性,总是在一定的道德活动、道德情境中产生的。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语言教学的情境,便于优化语言教学,也便于在情绪上感染幼儿,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1、表演情境
活动与情境的各种因素对道德情感具有诱发、熏陶作用,幼儿生活的空间是其成长的基本环境,让幼儿在其自身的活动中获得发展是培养和激发幼儿语言情感的有效途径。
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教育的过程中,不宜枯燥地照本宣科,要适时适度,因地制宜,恰当地把故事、演唱、游戏等表演形式引进课堂,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教育。
在儿歌《逗蚂蚁》的导入活动中,教师一改以往的由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儿歌的方法,而是将儿歌的内容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现给幼儿:一名老师扮演蚂蚁妈妈,一个孩子扮演蚂蚁宝宝,通过对话的形式表演儿歌内容,并提供了真实的白米饭、炒青菜,给幼儿强烈的冲击,也让幼儿对对话式的儿歌有个初步的印象,对儿歌内容的记忆也更加的深刻。
2、图画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故事、儿歌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
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内容情境。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偏小,大多都不认识字,所以在幼儿园的许多语言活动中,教师都会采用图片的形式来表现儿歌、故事的内容。
在小班语言活动《虫虫飞》中,教师采用在四幅背景图上增加小图片的方法展现儿歌的内容。
在语言活动《小板凳歪歪》中,教师通过一幅幅的图片逐句表现儿歌的内容。
3、语气渲染情境
在语言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用一种声调、语气来读一个故事或是一首儿歌、一篇散文的话,那无疑是吸引不了孩子的兴趣的,所以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故事《小兔子乖乖》中,教师用尖尖的、细细的、轻轻的声音来表现小兔子,用粗粗的、大声的、凶凶的声音来表现大灰狼,使故事中的形象鲜活起来,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
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在儿歌《藏猫猫》中,教师在朗诵儿歌的时候用轻柔不失活泼的音乐做背景,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入了月亮和云儿藏猫猫的情境中。
5、多媒体情境
课件、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它们不仅形象生动、直观,而且给予了孩子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有助于幼儿更好的掌握故事、儿歌、散文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