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4分)1. (2分) (2018高一上·渭滨期末)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 骤(zòu)雨淆(xiáo)乱面面相觑(qù)前合后偃(yǎn)B . 处(c hǔ)境纰漏(bǐ)惩(chéng)前毖后户盈罗绮(qǐ)C . 卑鄙(bǐ)脑髓(suí)休戚(qī)相关鞭辟(pì)入里D . 提(dī)防剔(tī)除乞骸(hái)骨归根结蒂(dì)2. (2分)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语(yǔ)上愠(yùn)色令尹(yǐn )B . 弑(shì)君十乘(chénɡ)不悱(fěi)C . 一隅(yú)则罔(wǎnɡ)则殆(dài)D . 无谄(chǎn)切磋(chuō)笑倩(qiàn)3. (4分) (2019高二上·蚌埠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番茄一开始作为观赏植物传入中国,中国人发现它的食用价值之后,对它的热安之情使与日供增。
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应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红彤彤、圆溜溜的番茄挂满枝头,像年节时分挂满的灯笼,惹人喜爱。
于是红得像柿子一样的番茄,收获了北方人民的爱称一一西红柿。
可是在西方,番茄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_____________,才在餐桌上初露头角。
大约公元前500年,阿兹特克人在丛林中发现了这种可爱的果实。
后来欧洲人被这种美丽的果实吸引,将其带回欧洲。
不过,番茄在欧洲人心中并不是“好果子”。
()。
欧洲人甚至还认为,吃掉这种神秘的红果实会变成可怕的狼人,于是把番茄叫作“狼桃”。
但最终总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人。
相传,法国有位画番茄的画家,经常面对着这美丽而“有毒”的浆果。
有一天,他_________________吃下了一颗番茄,之后他躺在床上着番茄酸中有甜的味道等待去见上帝。
结果他不仅没死,反而食欲大增。
番茄无毒可食用的消息不胫而走。
现在,无论中餐、西餐,番茄都成了菜肴中的经典角色。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在中国的环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B . 虽然番茄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C . 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D . 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在中国的环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西,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历程敢为人先鬼使神差品味B . 进程敢作敢当阴差阳错品味C . 历程敢为人先鬼使神差回味D . 进程敢作敢当阴差阳错回味(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摸过番茄植株后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对它而敬远之B . 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C . 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对它敬而远之D . 模过番茄植株后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 . “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 . 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 .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5. (2分)与“汉骑追者数千人”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 .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B .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C . 求人可使报秦者D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 (2分)下面每对词语,前边是古语,后边是今义,选出对应有误的一项()A . 优伶——演员B . 庖厨——厨房C . 桑梓——家乡D . 梨枣——水果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7. (5分) (2016高三上·安庆月考) 下面是达线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步骤图,请把填报步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 (9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
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
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
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
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
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
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
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
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
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
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
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⑤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
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
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隐士、逸民因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其远离官场的隐居行为被不断得到强调。
B . 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是原始儒家的理想,是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即怀抱“孔颜之乐”积极入仕。
C . 原始儒家理想中士人积极入仕体现出的对国家体系的依附性,其核心内容是兼善天下。
D . 士大夫社会确立后,士人由“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异化为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①②段从中国文化源头说起,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士人做官是否是为了国家天下。
B . 第③段承上启下,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从出仕和隐居两个方面说明任职是士人实践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C . 第④段进一步阐述士人出仕做官体现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强调士人阶级的这种依附不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D . 第⑤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做官目的、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为官意识与习气等的转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 仕与隐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服务天下国家,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后者视天地万物为了成就自我。
B . 儒家的忧乐观既包括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的“孔颜之乐”,又包含一直系挂心头的万民之忧,就是为兼济天下。
C . 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开始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
D . 士人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积极入仕成为他们的无奈选择。
9. (20分)(2019·内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金大力汪曾祺金大力想必是有个大名的,但大家都叫他金大力,当面也这样叫。
为什么叫他金大力,已经无从查考。
这个金大力只是一个块头很大的家伙,是个瓦匠头儿,是个老实人。
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呢?按说,瓦匠里当头儿的,得要年高望重,手艺好,有两手绝活,能压众,有口才,会讲话,能应付场面,还得有个好人缘儿。
前面几条,金大力都不沾。
金大力是个很不够格的瓦匠,他的手艺比一个刚刚学徒的小工强不了多少,什么活也拿不起来。
一般老师傅会做的活,不用说相地定基,估工算料,砌墙时挂线,布瓦时堆瓦脊两边翘起的山尖,用一把瓦刀舀起半桶青灰在瓦脊正中塑出花开四面的浮雕……这些他统统不会,他连砌墙都砌不直!当了一辈子瓦匠,砌墙会砌出一个鼓肚子,真也是少有。
他是一个瓦匠头,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传砖递瓦。
这人很拙于言词,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老是闷声不响,他不会说几句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应酬门面话讨主人家喜欢;也不会说几句夸赞奉承,道劳致谢的漂亮话叫同行高兴;更不会长篇大套地训教小工以显示一个头儿的身份。
他说的只是几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
说话很慢,声音很低,跟他那副大骨架很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