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医内科学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感冒邪在(D),属表实证。
A肺B气分C口鼻D肺卫
2、治疗瘀血头痛的代表方是(D)。
A桃红四物汤B血府逐瘀汤C身痛逐瘀汤D通窍活血汤
3、阳水辨证属风水相搏者,最佳选方是(D)。
A麻黄汤B五苓散C五加皮D越婢加术汤
4、感冒的主要原因是(D)。
A燥邪B寒邪C热邪D风邪
5、哮病的宿根是(B)
A肺气亏虚B宿痰伏于肺C痰气交阻于肺D痰热互结于肺
6、胸痹的主要病机为(A)。
A心脉痹阻B痰浊中阻C阴虚阳亢D阴寒凝滞
7、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首选方(D)
A归脾汤B定神定志汤C养心汤D交泰丸和六味地黄丸
8、患者两天前因感受热邪而发病,经治疗热仍不退。
现感觉双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困难,伴有咳嗽少痰,口干,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该病为痿病何证型(B)。
A 湿热浸淫B肺热津伤C脉络淤阻D脾胃阴虚E肝肾阴虚
9、胃痛湿热中阻的代表方剂是(A)。
A清中汤B温胆汤C黄连温胆汤D半夏泻心汤
10、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部胀闷疼痛,身热不退,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治宜(D)。
A清热解毒,凉血开窍B化痰通腑,利湿退黄C利湿化浊,运脾清热D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11、关于消渴的病因病机,以下不正确的选项是(C)。
A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B上消是以肺燥为主C中消是以心热为主D阴愈虚燥热愈甚,燥热愈盛则阴愈虚
12、哮病的病理因素以(C)为主。
A气B血C痰D水
13、中风病的临床症候特征应除外(C)。
A言语不利B半身不遂C两目上视、口吐白沫D口眼歪斜
14、中脏腑和中经络的主要区别是(A)。
A有无神志昏迷B半身不遂C语言不利D偏身麻木
15、鼓胀的病变脏腑主要在(D)。
A肺脾肾B心肝肾C心肺肾D肝脾肾
16、淋证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不仅可转为劳淋,甚至转为(ABC)。
A水肿B癃闭C关格D昏迷
17、川穹茶调散的方药组成中,不应有的是(C)。
A白芷 B 薄荷C菊花D羌活
18、患者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伴泛恶纳呆,脉沉缓,其适宜的治法是(B)。
A疏风清热、宣肺利水B运脾化湿、通阳利水C行气活血、泻下逐水D补脾肾、
化气利水
19、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的鉴别要点是(C)。
A有无关节肿胀B有无关节畸形C有无红肿热痛D有无关节游走性疼痛
20、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乏力,舌质淡红,买细弱,治疗方剂宜用(B)
A安神定志丸B归脾丸C朱砂安神丸D天王补心丹
二、多项选择题
1、痹症的病理因素有(ABCDE)
A 风
B 寒
C 湿
D 热
E 痰
2、积聚的病因包括(ABCDE )
A 寒邪
B 湿热
C 痰浊
D 食滞
E 虫积
3、郁证的临床特色有(ABCDE)
A 忧郁不怅
B 情绪不宁
C 胸部满闷
D 胁肋胀痛
E 咽中如有异物哽阻
4、疫毒痢的代表方有(BC)
A 正气散
B 芍药汤
C 白头翁汤
D 黄连解毒汤
E 五味消毒饮
5、鼓胀的治疗方法包括(ACDE )
A 行气
B 祛风
C 活血D祛湿利水 E 暂用攻发
6、以下属于泄泻病因的有(ABCDE )
A 感受外邪B饮食所伤 C 情志失调 D 病后体虚 E 禀赋不足
7、胁痛的病理因素中,错误的是(ADE )
A 血瘀
B 痰阻
C 寒凝
D 气滞
E 湿热
8、以下哪些是黄疸(阳黄)的临床分型(ABCD )
A 热重于湿证
B 湿重于热证
C 胆腑郁热证
D 疫毒炽盛证E心脾两虚证
9、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AB)
A 化湿邪
B 利小便
C 补肝肾
D 养气血
E 调阴阳
10 、内伤头痛的常见临床证型有哪些(ABCDE)
A、肝阳头痛 B 血虚头痛 C 肾虚头痛 D 痰浊头痛 E 淤血头痛
三、填空题
1、哮病当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
2、呕吐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胃,还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3、肺痈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血瘀。
4、黄疸与萎黄的症状区别主要在于目睛黄染。
5、心悸的瘀阻心脉证,治疗代表方为桃仁红花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6、血府逐瘀汤为临床常用方剂,该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7、胃痛胃阴亏耗证,胃痛的疼痛性质为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
8、治疗痰热扰心型不寐代表方黄连温胆汤。
9、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为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10、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柢在于五脏虚损。
四.名词解释
1. 真心痛:真心痛是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症,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2.胸痹: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3. 哮病: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4. 肺胀: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症候。
5. 急黄: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
五、简答题
1、寒包热哮证的证机概要,治法,代表方.
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代表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2、简述胸痹的中医诊断依据
1,胸痹以胸部闷痛为主,患者多见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一般持续几秒到几十分钟,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2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严重者可见胸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脉散乱或细微欲绝等危侯,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或气候变化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3、惊悸和怔忡的区别要点
惊悸多与情绪有关,可由骤与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也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也可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也可形成怔忡..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咳嗽的辩证,当以肺之病变为首要,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对肺气宣降活动的影响,以及肺病久咳不愈并发他脏疾患的情况。
肝火犯肺者,每见气火练液为痰,灼伤肺津。
痰湿犯肺者,多因湿困中焦,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生痰浊,上干于肺,久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浊更易滋生,甚至病及于肺肾,以致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由咳致喘。
2、试述消渴病日久,容易发生的病变。
消渴病日久,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消渴虽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由于阴阳互根,阳生阴长,若病程日久,阴伤气耗,阴损及阳,则致阴阳俱虚,其中以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
严重者可因阴液极度耗伤,虚阳浮越,而见烦躁、头痛、呕恶、呼吸深快等证,甚则出现昏迷、肢厥、脉细欲绝等阴竭阳亡危象。
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
消渴病是一种病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并阴虚内热,耗伤津液,亦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
七、病案分析题
陈左,男,49岁,干部。
于5月23日就诊。
主诉:头晕目眩半天。
患者在发病前一天的晚上与友人饮酒至深夜,次日早晨起床后亦未进食,于上班的路上突发头晕,自感天旋地转,伴见耳鸣恶心胸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数。
要求写出:病名诊断、证型、治法、方药(写出剂量及服法)。
答:病名诊断:眩晕证型:痰湿中阻证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9g 白术18g 天麻6g 茯苓6g
甘草3g 陈皮6g 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日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