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归根复命

归根复命

2010.9
少林篇
shaolinpian
内功

归根复命

一语本出自道家老子著

道德经



胎息

一词也多见诸仙家丹功之法,
然在

少林拳术
精义



归根复命

却是少林绝学

易筋经

中的一
段内修功夫,据少林师法巨子所传,谓少林自明以后,
已由释宗而与道门相参贯,
故禅门法诀中十之八
九融入了道家修养功夫。

易筋经相传为达摩大师所传,乃少林寺经典功法,
凡入少林门者皆习之,
因此少林各支均有易筋经
相传。

然在流传过程中,
出现了许多功法如目前常见


易筋经十二式

为清代潘
整理,
收录于其所撰


卫生要术

中,
清末周述官编撰的

增演易筋洗髓
内功图说

中也有,
将其改称为

韦驮劲十二势



只是易筋经中偏于外壮的一种功法,而易筋经中之内壮功流传范围不广。

少林易筋经内修功夫

/
金婵娥——

归根复命胎息法
19
shaolinyutaiji
2010.9
shaolinpian
少林篇
内功
没有内壮功而力则不神,内外两全方可成为神勇,
由此可见内壮之可贵。

内壮功中摩腹法为主体功
法,
归根复命

凝神气血为辅助功法,
摩腹法致力于
外揉,
鼓发清阳之气,
然而没有充足的真气做基础就
只能同无源之水一般。

归根复命有充积真气

采纳清


引气归元

复固命宝等功效,
在易筋经中有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过去被认为是不传之秘,
今将此段功
法整理披露,
连同原文一并献出。



原文
纯阳则仙,
纯阴则鬼。

然阳滞而不宣,
则为元晦,
而气反浊戾;
阴从而通行,
则为柔顺,
而体必清醇。


阳易动而难充,
阴本静而难化。

故是功以导化浊阴为
妙用,
而以充畅清阳为本旨也。

上册诸论中,
虽曾流
露而未明言,
此时初功入手,
恐管者未能晓然,
故又
特为指出也。

夫所谓体俱金刚者,
要不过功力充足,
清阳之气充实流行,而无一毫之浊阴故也。

揉打之
功,
致力于外,
固能鼓发清阳,
然使内无充积之基,

犹水之无源也。

日月精华则积之于旬月之内,
观心洗
心,
则积之于入手之前与行功之暇。

而入手之后,

日黎明尚有一段内功,
谓之归根复命,
又为充积清阳
之要务也。

自此,
致力于内,
则积之厚;
致力于外,

流之光。

阳无不宣,
阴无不化,
而纯阳可冀矣。

其法于
黎明睡醒时,
披衣向东趺坐,
呼出浊气七口,
或二七
口,
合掌搓三十六,
洗面三十六,
叩齿三十六,
以集醒
身神,
默诵四字密咒

紧沙迦罗

十二遍,
又默诵大明
六字咒曰

嗡哞呢叭咪哄

二十四遍。

然后注想祖窍,
将心中所积之气纳之于中田,将肾中所凝之液升之于黄庭。

然后调匀鼻息,
满十息则吸气闭息咽之,

连吸连咽下达中田,更调呼吸使其和顺,每间十息则
咽气三口,
共一百二十息,
咽气三十六口,
再行法轮
自转,
然后起身。

祖窍即中田,
在心下脐上之正中,由
禀受而言为祖窍,由运化而言为中田,在一身四方之
中,
且脾土居北,
故又谓之黄庭,
其实一也。

吸气诀
曰:
三十六咽,
一咽为先;
吐惟细细,
纳惟绵绵。

经云:
久视中田,
则气长生者此也。

凡吸必以鼻,
而呼必以
口,
天门入清阳,
而地户出浊阴,
理自然也。


歌诀

武艺虽精窍不真

费尽心机枉劳神。

祖师留下真妙术

得此不可妄传人。



具体操作方法
1
.
每天黎明睡醒之时,起身披衣,
面向东方盘腿
趺坐,
先呼出浊气
7
口或
14
口,
需先呼后吸。

凡呼气
时必须用口,
吸气时用鼻,
此为天门入清阳,
而地户
出浊阴的道理。

然后再将两手心相接,互搓
36
次,

心会发热,
是为气血流通。

便用此双掌干洗脸
36
次。

最后两手结三昧印

右手掌仰放左掌上,
两大拇指相


或双掌合十于胸前,
并叩齿
36
次,
口中若有唾液
应将它咽入腹中。

2
.
叩齿毕,
默诵四字秘咒

紧沙迦罗

12
遍,
再默
念大明六字神咒,
即六字真言

嗡哞呢叭咪哄

24
遍,
以便使全部身心较快投入练功态而达到修行的目的。

然后把目光凝视于两眼之前的正中处,
待杂念肃
清时,
即慢慢收回目光,
闭眼,
内视两眉中间祖窍穴,
注想一会儿,
再加意念轻轻的引向下行,
落入腹中。

此处为中丹田,
在人体之正中心下脐上之位,
意想全
身散乱之真气有序地向中丹田汇集,并被中丹田吸
收。

3
.
调匀鼻息,

10
次呼吸则吸气闭息下咽,
送下
至中丹田,
连吸连咽
3
次;
再调匀鼻息,
每呼吸
10

则咽气
3
口,
如此反复
12
遍,
共呼吸
120
次,
咽气
36
口。

注意:
闭息下咽时,
吸气一定要深,
从鼻缓缓吸入
口内,
而唇相合,
吸满后闭息,
不宜使劲,
闭息不同憋
气,同时口腔配合将口中气与唾液一起如吞食物状咽下送入中丹田,
默守片刻再以口缓缓吐出。

此节是
本法的中心环节,其根本作用是充实能量、
强化功
力。

再通过

凝神气穴

练习,
如此练久了自然

息息
归根



凡息

已断,

真息

始现,

真息

既泯,




方显,
功至

胎息

就能

返本回原


如婴儿在母
胎一般
4
.
上节做完之后,
再做收功。

方法是仍然静坐,
调匀鼻息,
返听内视,
意想全身气血平衡,内气储存
蓄之丹田,
右手握拳,
在心下脐上中丹田处,沿圆形
轨迹摩转,
先左转
36
圈,
圆圈由小到大,
再右转
36
圈,
圆圈由大到小。

转圆时速度要适当,不可过快或
过慢。

此节可以调和气血,积蓄精华。

转圈完毕,
功即
收矣。



注意事项
1
.
本功有良好的培元固本、
强化内气
采纳天地
精元的作用,很适合于硬气功爱好者及有内气发放能力者作为补气之法。

2
.
本功有很强的补益功能,适合各类虚损患者
修炼,
但阴虚火旺者在练习时一定要主动减轻力度,
减少行功次数
(特别做

纳气归元

时,
更应降低要



以免拙火上升,
引起身体不适。

3
.
行功
10
天左右,
性欲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希望
能节制房事,使内气得以进一步强化而使生理机制得到本质性的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