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八次月考地理试题时间:90分钟【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月考考试试卷,其中1—45题为选择题,46、47、48、49题为综合题。

本卷考查了学科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知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能力的考查。

本试题重点考查日影长短、日影方位、南北极点比较、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气温气压、牧场分布、牧场特点、自然带、读图判读能力、区域判定、地质构造、岩石成因及地质作用、地震发生的原因和海啸、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农业种植、冻害防御、地图距离和洋流、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判断、机场选择、工业生产原料、交通、效益分析、生态产业、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区、工业类型与产业转移、人口红利、外力作用、港口建设、森林覆盖率、太阳辐射、农业种植、农产品生产种植、加工、旅游、世界区域地理和资料综合分析等。

本卷图文资料丰富,设问较好,题量适中。

本试卷整体涉及知识点较多,难度偏大。

一、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题文】B3 M1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体育专电:北京时间16日零点15分,当地时间15日13时15分,福娃在南极极点所在的标志——南极柱向全世界发出“北京欢迎您”这一冰雪纯真的邀请。

据此完成1~3题。

1.该照片拍摄日期,图中南极柱日影变化是A.不断变短 B.在不断变长C.日影在不断东移 D.日影长度不变2.照片中,拍摄者或南极柱影子的方位是A.南极柱影子指向正南 B.拍摄者位于南极柱东南C.拍摄者位于南极柱正北 D.南极柱影子指向东北3.与图示地区相比,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①3月份累计昼长短②7月份冰层厚度大③8月份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低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知识点】本题考查日影长短、日影方位、南北极点比较。

【答案解析】1.D 2.C 3.C解析:1题,据极点太阳高度规律,南极点一天当中,太阳高度角始终保持不变,所以日影长度也保持不变,D正确。

2题,南极柱在南极极点处,所以无论在哪一个方位都是北方,所以拍摄者位于南极柱正北,C正确。

3题,北极点及周边地区比南极点及周边地区,7月份冰层厚度小,②错误;9月份平均气温高,④错误,排除②④,只有C正确。

【思路点拨】极点由于其特殊的位置,一日中太阳高度角是一个定值,其数值与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

也要注意极点处的方向的特殊性,而第3题中用排除法既快又准确。

【题文】C3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

图中曲线是等温面分布图,等值距为2℃。

读图完成 4~5题。

4.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是A. ①B. ②C. ③D. ④5.与①地相比,③地A. 气温更高B. 气压更低C. 光照更强D. 风力更弱【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答案解析】4.B 5.D解析:4题,“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

”结合图中等温面可以看出只有②处在垂直方向上符合该条件,所以选B;5题,A选项通过等温面图直接排除;B选项两个基本在同一水平面上两点,气温和气压成反比,排除;C选项直接看图中空气湿度,③处湿度大,云雨可能更多,能见度更低,排除;D选项③处等温面是平行的,大气运动,水平方向上温差小,气压差直小,风力更弱因此选D。

【思路点拨】要培养对新事物迅速学习能力,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类习题要重视。

【题文】C3下图为北京市2014年10月28日08时至11月2日08时的露点温度及气压变化曲线。

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即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

读图完成6~7题。

6.从上图可以看出A.气压越低,露点越高 B.30日8时,北京气温高于5.7℃C.气压白天高,夜间低 D.水汽含量越高,露点温度越低7.冷空气影响北京的大致时间是A.30日8时B.31日8时 C.1日8时D.2日8时【知识点】本题考查气温气压。

【答案解析】6. B 7.C解析:6题,从图中可以看到,气压与露点不是负相关,A错误;气压不是白天高,夜间低,C错误;水汽含量与露点温度关系没法判定,所有D错误,水蒸气凝结成露珠要放热,所以气温要高于5.7℃,所以B正确。

7题,冷空气影响北京,则北京温度低,气压开始升高,从图中判定是1日8时气温下降、气压开始升高,所有C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露点概念和图中数据变化,熟悉冷空气对气温和气压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此题难度较大。

【题文】F2 J2阿尔泰山的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且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东升高。

生活在该地的牧民以转场的方式进行放牧(一年四季分别在不同的地域放牧);每年的3、4月份,从准噶尔盆地出发,向着阿尔泰山挺进(如图所示)。

完成8~10题。

8.冬季牧场在A.① B.②C.③ D.④9.在四季转场的放牧过程中,最不缺水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0.阿尔泰山植被分布的下限由西向东升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热量高低B.降水多少 C.地下水深浅D.坡度大小【知识点】本题考查牧场分布、牧场特点、自然带。

【答案解析】8.A 9.B 10.B解析:8题,冬季牧民在山下荒漠草原带放牧,夏季到山上山地草原带去放牧,所以本题选A。

9题,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冰雪融水较多,所以此季节牧场水分充足,选B。

10题,阿尔泰山受西风带的影响,西部降水较多,所以下限较低,而东侧降水较少,下限较高,所以由西向东升高是降水因素。

【思路点拨】理解新疆冬季牧场与夏季牧场的不同,分析其原因是关键。

【题文】E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海拔高度与降水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A.南坡1500-2500米 B.南坡2500米以上C.北坡500-2200米 D.北坡2200米以上12.甲河属于A.长江流域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13.乙河谷从成因来讲,属于A.流水侵蚀谷B.冰川谷 C.风力侵蚀谷D.断层谷【知识点】本题考查读图判读能力、区域判定、地质构造。

【答案解析】11.B 12.A 13.D解析: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南坡2500米以上,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B正确。

12题,甲河纬度在北纬33°,而甲地年降水量在800mm,所以判定山脉是秦岭,而甲地在秦岭以南,所以属长江流域,A正确。

13题,乙地是秦岭北侧的渭河谷地,其形成原因是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所以是断层谷,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学会判断地形剖面对应的降水量。

【题文】E1 E2科学家在亚平宁半岛西海岸水面下30米处的一个洞穴中,发现洞底有隆起的灰色石笋,切开石笋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为海洋微小生物遗体)互相交错,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洞穴岩石成因与下列岩石相同的是A. 花岗岩B.玄武岩C. 大理岩D.石灰岩15.从石笋剖面可以得知A.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下沉状态B. 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抬升状态C. 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两次D. 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一次【知识点】本题考查岩石成因及地质作用。

【答案解析】14.D 15.C解析:14题,因为科学家发现洞穴的地点是在海岸水面下30米处,应该在大陆架上,而大陆架上一般是海底生物比较繁盛的地带,且由于大河所携带泥沙的汇入,所以容易发生沉积作用,因而该洞穴从成因上讲应该是沉积岩。

变质岩和岩浆岩是要在高温、高压下产生,经过地壳运动可能出露地表。

显然大陆架上不能满足这个条件。

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岩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石灰岩是沉积岩。

题中的白色沉积层为海面以下生物沉积,棕黄色的岩石层为海面以上泥沙沉积,D正确。

15题,当该地区出露地表时,沉积物以陆地上的沉积物为主,且陆上沉积作用比较强,当该地区在海里时,沉积物又以海上的生物为主。

石笋的剖面间隔来看,棕黄色的岩石层被分为两个部分,应该是出露海面两次,C正确。

【思路点拨】石笋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为海洋微小生物遗体)互相交错,应该是海洋生物沉积陆上泥沙沉积交替进行。

【题文】E2 G3下图表示了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

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A.板块碰撞B.板块张裂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17.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

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 000 m 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

若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知识点】本题考查地震发生的原因和海啸。

【答案解析】16.A 17.B解析:16题,由图中“台北”可知为台湾地区,这里是板块交界,是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消亡边界,地震火山较多,A正确。

17题,图中④地震震级小于6.5级,①和③地水深小于1000m,都不会发生海啸,只有②地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

【思路点拨】要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再利用板块学说知识解答问题。

【题文】I2 K1 2014年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在会上总理指出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

每年农民工在年前大量离开,到年后大量回城,这种候鸟式迁徙,已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据此完成18~19题。

18.大量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前从成都到北京的旅客增多,原因最可能是A.成都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京B.大量在成都打工的北京人回家过年C.成都过年消费水平比北京高D.成都老年人前往北京的孩子家过年19.2014年春运期间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大幅增加,原因有A.春节游客多,长途旅行不安全 B.城市群崛起,就近就业的劳动力增多C.春运压力大,就近换乘其它交通工具D.冬季气温低,短途旅游更适宜【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

【答案解析】18.D 19.B解析:18题,前些年是大量的在北京打工人员,过春节要返回家乡,所以从北京返回成都,但是近几年,在北京的年轻人不在返回成都,而是成都的老年人前往北京的孩子家过年,所以造成从成都到北京的旅客增多,所以D正确。

19题,春运期间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大幅增加与城市群崛起,就近就业的劳动力增多有关,B正确。

【思路点拨】学会根据社会现象分析其原因,发挥想象力解题。

【题文】J1 J2美国脐橙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现被世界各国引进栽培,大多被栽种在丘陵地区山谷中。

但北半球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出现的近地面逆温现象经常使脐橙遭受冻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