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ppt课件
(完整版)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ppt课件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康复的基本概念
采用人工关节假体治 疗严重关节损伤与关
术后康复的目的
节疾病、重建关节功 ⑴加强关节周围肌群
能的重要手段
的力量,重建关节的
美国每年20万新病例 稳定性
⑵防止粘连与组织挛
缩,保持正常关节活Biblioteka 动度全髋关节置换术(THR)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假体+股骨近端假
体 金属合金(组织相容
平卧,患肢置中立位+外展位,两下肢之间放 枕头,防止髋内收向外脱位
平卧,腘窝处放软垫,膝屈曲150 术后2周 平卧,勿侧卧位 >2周 可向健侧卧,在两下肢之间放枕头,
保持两下肢外展 >3月 可向患侧侧卧位
正确的使用拐杖
1月 双拐 2月 单拐 3月 独立或用手杖,握于健侧, 手杖和患肢同出
手术禁忌症
包括各种炎症 神经性病变 髋部肌力不足 骨骼发育未成熟者
髋关节的功能解剖与生物力学基础
髋关节是人体最 大、最稳定的关 节之一,是 连接
躯干和下肢的稳 定而多轴性杵臼 关节,
体重力臂=外展 肌x2.5倍才保持骨 盆平衡- 在股骨头 的合力负荷增加 3 倍(用手杖-减少
外展肌力-减低股
视手术假体类型,手术操作、病人体力恢复情况 而确定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在术中无骨折,无植 骨等情况,则在术后1—3天即可进行步行练习
多孔表面骨长入型假体:则至少在术后6周才可 以步行练习
如有股骨骨折,行走负重练习视x线情况推迟在 术后至少2月
上\下楼
髋关节容易脱位的体位
髋关节内收、内旋、半屈位
最易出现假体撞击脱位
应避免双膝并拢 双足分开时身体向术侧倾斜的体位
髋关节过度屈曲 内收、内旋位 假体易撞击脱位 坐位不易过低
早期康复注意事项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基本原则: 个体化 循序渐进
全面训练
基本方法
术后1—3天开始,每组动作1015次, 2-3次/天
髋外展:平卧保持足趾向上, 下肢伸直外展
踝泵运动:踝关节背屈与柘屈, 收缩下肢肌肉,防止静脉血栓
髋屈曲:平卧屈膝,向臀部滑 动足跟,屈髋<700
股四头肌、腘绳肌、臀大、臀 中肌肉等长收缩练习
性好)+高分子聚乙烯 垫(耐磨) 骨水泥或生物学固定 法固定
THR
国外 40年代开始 国内60年代开始 Charnley(英国人 60年代 变革):
假体设计理念 假体制做工艺 手术操作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
June 2002
手术适应症
原发性或继发性骨性 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创伤性骨关节炎 某些骨折
前倾角力学意义: 使头臼互相适应, 以维持髋关节稳定和保持直立 姿势。前倾角增大常与外翻并 存,容易发生脱位。
在坐起、上下楼、前倾提重物 时,髋关节受力更大,容易使 股骨柄扭曲,柄体断裂
股骨距位于股骨颈与股骨干连 接部的后内方,直立负重时压 应力最大的部位
大小转子间的前方为转子间线, 后方为转子间嵴,是关节囊与 肌肉的附着点,这些肌肉对下 肢旋转和外展起着重要作用。
骨头负荷)
•颈干交界处内 双足站立-每髋
外侧有大小转子,wb1/3
股骨头为2/3球 单足站立-M.>双 状,前外侧方为 足站立
负重区。
行走-股骨头受力
最大-足跟着地,
体重5.8倍
正常髋关节的最大活动度
矢状面屈曲0°-140° 伸展0°-15° 冠状面外展0°-45° 内收0°-30° 外旋0-45 ° 内旋0-50°
髋关节旋转练习,伸直位和屈 髋位练习,臀部不离床
伸髋:平卧收紧臀肌,略抬臀,
保持5 秒
站立屈髋:抬膝,屈髋<700
上肢肌力练习,恢复力量,能 较好地使用拐杖
站立伸髋:下肢伸直,向后伸
站立髋外展:下肢伸直,向外 展
THR术后康复程序
第一天 平卧,6h不用枕头,腹式深呼吸 踝泵运动,15次/1h 等长收缩
②股骨颈与股骨干有两个重要的角度 关系
额状面上,颈干轴线相交构成颈干 角,<120为髋内翻,>140为髋外 翻,股骨头所承受的压力增加,股 骨颈承受的剪切力减小
水平面上,股骨颈轴线与双股骨髁 横轴形成前倾角,与水平面上作用 于股骨头的旋转外力和在冠状面上 作用于股骨头的外力有关.力学意 义在于使头臼互相适应,以维持髋 关节稳定和保持人体直立姿势
屈髋练习 注意髋关节适当外展,置于旋转中立位,控制 范围屈髋<70-900
体位转移的正确姿势
卧位-起坐转移 双臂支撑力量起坐 , 控制屈髋角度
床旁坐位转移 患侧转位移动控制患侧 髋关节内收
翻身活动 双侧均可,鼓励向患侧翻身 坐到站转移 健侧膝、足在前。患膝、
足在后 ,屈髋不能超过90
术后何时站立负重和开始步行练习
第二天 半卧位,床头<300 股四头肌:伸直膝等长收缩 屈髋30°范围内等张收缩练习 臀肌收缩、上肢肌力训练
康复程序
术后1-3周 用助行器部分负重站立和行走 本体感觉训练,步态训练
康复程序
行走训练:
•第2天下地站立,用助行器辅助行走 •第3天 逐渐加大行走距离 • 上下阶梯
正确的卧位姿势
正确的翻身姿势
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伸直同 侧上肢,手掌垫在大粗隆后面,向术侧翻身, 防止患肢外旋。俯卧位,有利于被动伸展髋 关节
与站立、平卧相比,坐位是髋关节最 容易出现脱位、半脱位的体位
向健侧翻身,患肢不能过中线和内旋
坐位练习的正确姿势
伸髋练习 坐于床边,双手后撑 主动伸直髋、膝关节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国内发展迅速 康复设计严谨、科学性强、实用简便 与手术配套的关节康复计划的研究和临
床应用,使康复治疗模式发生重要转变 康复医学的进步为关节外科的发展提供
了有力的保障
主要内容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康复的基本概念 关节功能解剖与生物力学基础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 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
行走: 髋屈90°,伸 10° 最终:屈130°伸10° 坐位:屈髋、屈膝90°
穿脱鞋袜:髋外展
15°,最终达30° 外旋8°,最终达20°
髋康复的生物力学基础
① 股骨头负重区为几何扇形体中心夹 角约65°,重心位于此半球状头几 何中心,
重心即重力的作用点,不因物体的 倾斜而改变,但物体发生形变时, 重心将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