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解答题得分模板——圆锥曲线

高考解答题得分模板——圆锥曲线

(一)难度、分值及考查内容:
1. 难度:难.
2. 分值:12分(以课标全国卷为例).
3.考查内容:
(1)第一问较简单,一般为基本量的求解,例如椭圆方程中的a,b, c,e等,
也会有求某个动点的轨迹方程问题.
(2)后面的小题为综合题,通常考查圆锥曲线的面积问题、存在性、范围等综合
问题,或者与向量等知识相结合,涉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与圆锥曲线相关的最值问题,定值问题等等.
通常圆锥曲线解答题,考查载体较多为椭圆或抛物线.
(二)解题模板(理科):
基本量的求解非常简单,弄清圆锥曲线中的相关概念,有的根据题意可以直接得出,有的建立等量关系即可求出.以下先看轨迹方程的求解.
模板一:轨迹方程的求解
第一步:建系设点,依题意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坐标,例如M(x,y).
第二步:明确点M的变化因素,利用距离、斜率、中点等题目中的要求列出等量关系,注意联系所学过的曲线定义.
第三步:列出与M坐标(x,y)相关的等量关系后,得到关于x,y的方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第四步:检验特殊点是否均满足所求轨迹方程.
常见求轨迹方程方法有:定义法、直接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交轨法等.
练习:【2016年全国Ⅲ理,20,12分】分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平行于轴的两条直线分别
交于两点,交的准线于两点.
(Ⅰ)若在线段上,是的中点,证明;
(Ⅱ)若的面积是的面积的两倍,求中点的轨迹方程.
模板二:求参数的范围问题
第一步:联立方程,联立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消y后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或弦长公式写出结论备用.
第二步:找不等关系:从题设条件中提取不等关系式.
第三步:列出所要求的参数相关的不等式,解不等式.
第四步:根据不等式的解集,并结合圆锥曲线中几何量的范围得到所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注意特殊位置的取值要考虑到.
第五步:回顾检查,注意目标变量的范围所受题中其他因素的制约.
练习:【2016课标全国Ⅱ理,20,12分】已知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是的左顶点,斜率为的直线交于两点,点在上,.
(Ⅰ)当时,求的面积;
(Ⅱ)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模板三:最值、定值问题
圆锥曲线中,某些几何量在特定的关系结构中,不受相关变元的制约而恒定不变,则称定值问题,其解题步骤:
1.把相关几何量的变元特殊化,在特例中求出几何量的定值,再证明结论与特定状态无
关;
2.把相关几何量用曲线系里的参变量表示,再证明结论与所求参数无关.
最值问题步骤:
第一步:从特殊入手,求出定点或定值,再证明这个点(值)与变量无关,也可以在推理、计算过程中消去变量,直接得到定点(或定值).
第二步:建立目标函数求最值:先建立目标函数,再使用配方法、判别式法、三角函数值域法、基本不等式法、向量法等去确定目标函数的最值,这是解最值问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
练习:【2016课标全国Ⅰ,20,12分】设圆
222150x y x ++-=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B (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 (Ⅰ)证明EA EB +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 (Ⅱ)设点E 的轨迹为曲线C 1,直线l 交C 1于M ,N 两点,过B 且与l 垂直的直线与圆A 交于P ,Q 两点,求四边形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
模板四:解析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第一步:先假定,假设结论成立.
第二步:再推理,以假设结论成立为条件,进行推理求解.
第三步:下结论,若推出合理结果,经验证成立则肯定假设;
若推出矛盾则否定假设.
第四步: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特殊情况、隐含条件等),审视解题规范性.
练习:已知定点C (-1,0)及椭圆x 2+3y 2
=5,过点C 的动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
(1)若线段AB 中点的横坐标是-12
,求直线AB 的方程; (2)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MA →·MB →为常数?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答案:
(2)假设在x 轴上存在点M (m,0),使MA →·MB →为常数.
(ⅰ)当直线AB 与x 轴不垂直时,由(1)知x 1+x 2=-6k 23k 2+1,x 1x 2=3k 2-53k 2+1
. ③ 所以MA →·MB →=(x 1-m )(x 2-m )+y 1y 2=(x 1-m )(x 2-m )+k 2 (x 1+1)(x 2+1)
=(k 2+1)x 1x 2+(k 2-m )(x 1+x 2)+k 2+m 2.
将③代入,整理得MA →·MB →=6m -1k 2-53k 2+1+m 2 =⎝ ⎛⎭
⎪⎫2m -133k 2+1-2m -1433k 2+1+m 2
=m 2+2m -13-6m +1433k 2+1
.
注意到MA →·MB →是与k 无关的常数,从而有6m +14=0,m =-73
, 此时MA →·MB →=49
. (ⅱ)当直线AB 与x 轴垂直时,此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 ⎛⎭⎪⎫-1,
23、⎝ ⎛⎭⎪⎫-1,-23, 当m =-73时,也有MA →·MB →=49
. 综上,在x 轴上存在定点M ⎝ ⎛⎭
⎪⎫-73,0,使MA →·MB →为常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