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2008江苏高考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 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 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 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 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 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1、娱乐演艺场所。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诚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 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 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 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例5 [2010· 烟台模拟] 宋代著名诗(词)人陆游、辛弃疾的作 品都渗透出浓厚的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国家危亡,民族矛盾尖锐 B.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 C.政治腐败,经济崩溃 D.战乱频繁,百姓的苦难 例6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利用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 地反映生活本来面目的创作方法。下列文学作品采用现实 主义创作方法的有( ) ①《诗经》 ②《离骚》 ③《子虚赋》 ④《红楼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例7 [2010· 济南模拟]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 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 A.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
2、概述书法的发展历程。 3、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时代风貌 社会危机、士人 魏晋南北 群体形成,笔墨 朝(自觉) 纸张等文具改进
隋唐 (新高峰)
时
期
人物或作品
王羲之《兰亭 序》 张旭、怀素 欧阳询、颜真 卿、柳公权
艺术特色
虚玄灵动
草书:狂放不羁 楷书:注重规范法 度
政治统一,经济 繁荣,文化发展
考点四
梨园春秋
1、概述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戏曲的萌芽——“傩” 戏曲形成——南戏 戏曲成熟——元杂剧 戏曲发展——昆曲“百戏之祖”
戏曲鼎盛——京剧
2、“国粹”京剧 形成的原因①明清时期,北京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为京剧形成提供舞台; ②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③受其他剧种和京城文化的熏陶; ④广大艺术家的努力;统治者的重视(封建政 府的促进作用)
考点三
诗歌、小说
1、简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成就。
先秦诗歌:《诗经》(地位、内容、特点、影响)
楚辞 (含义、代表、影响)
汉赋:背景、特点、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
唐诗:背景、代表
宋词:背景、特点、代表 元曲:特点、原因 明清小说:背景、成就、评价
2、
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
(1)对唐诗的影响: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 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 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 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 由盛转衰。 (2)对宋词的影响:宋代城市经济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 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下,词充满 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 ,词体现了词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对元曲的影响: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 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遂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 和理想的破灭。
宋代
宋代重文,市民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阶层兴起,社会 苏、黄、米、 倡导“有意无法” 蔡四大家 生活丰富多样 社会进一步平民 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征 明
强调个性化
明代
(1)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 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相结合 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相结合 表达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2)中国书法字体的特点: 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③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④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兼有楷书和草书 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⑤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 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例1 [2011· 佛山模拟] 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 晋人尚韵,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据此标准, 唐人( ) A.尚法 B.尚态 C.尚志 D.尚理
例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 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绘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
戏曲艺术:傩戏、南戏、元杂剧、昆曲、京剧
重点分析
考点一 汉字与书法
1、概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历程。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 发展: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商周时期,人们将汉字铸造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 统一:秦朝统一后,用小篆作为统一全国的文字。后来出现进 一步简化和规范的隶书。 注意:秦统一文字的背景和意义 汉字形体演变——甲、篆、隶、楷、草、行(演变序列) 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例3 [2010· 皖北模拟] 中国书法到明清时出现了一种新 的书体——馆阁体,如下图所示。馆阁体属于官方使用 的书体,在科举考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 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下列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
A.馆阁体体现文人的个性 B.馆阁体反映了文人受压抑的社会现实 C.馆阁体反映了科举制度走向僵化的特点 D.馆阁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制主义的加强
宋元
明清
民间 绘画
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
2、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
①写实与写意并存。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 重写意。 ②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③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 现手法灵活、自由。
例4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 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 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课程标准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 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 术成就。
知识结构
汉字与书法
中 国 古 代 文 艺 长 廊
中国书画
时期
时代特 书法 征
绘画
文学
戏剧
京剧形成的过程 开始——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形成——道光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局面 完善——经过广大艺人表演实践,徽汉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 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新剧种京剧 成熟——同光年间京剧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等 艺人,京剧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京剧特点 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②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③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④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 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⑤乐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 地位: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艺夫人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例8(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7题)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 “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考点二 绘画艺术 1、中国古代绘画发展脉络
时代 新石器时 代 战国汉代 魏晋 唐代 画种 岩画 帛画 文人画 画种丰 富 文人山 水画 民间风 情画 文人画 绘画风格 时代特征 代表人物及其特点 自然、生动、质朴、粗犷, 生产力落后 又不失浪漫 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凸显个性 雍容华贵 注重意境 描绘市井生活 不拘成法 西汉儒学神学化 社会危机、士人 群体形成 政治统一、经济 繁荣推动文化发 展 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的兴起 商业兴盛、城市 发展、文化普及 时代变化、社会 动荡 顾恺之“以形写神” 吴道子“吴带当风”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张择端 八大山人、风格奇 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