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试题上学期期末考试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共30 分)1.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是()ABCD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若x 的值为偶数,则x 的值有( )A.6 个B.5 个C.4 个D.3 个3.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多边形的内角和是2520°,则原多边形的边数是( )A.15 或16B.16 或17C.15 或17D.15.16 或174. 如图,△ACB ≌△A'CB' ,∠BCB' =30°,则∠ACA' 的度数为( )A.20 °B.30 °C.35 °D.40 °5,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10cm ,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15cmB. 20cmC. 25cmD.20cm 或25cm6. 如图,已知∠CAB =∠DAB ,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不能使△ABC ≌△ABD 的是( )A.AC =ADB.BC =BDC.∠C =∠DD.∠ABC =∠ABD7. 如图,已知在△ABC 中,CD 是AB 边上的高,BE 平分∠ABC ,交CD 于点 E ,BC =5,DE =2,则△BCE 的面积等于( )A.10B.7C.5D.428. 若x 2 m 3 x 16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等于( )A. 3B. -5C.7D. 7 或-19. 如图,在△ABC 中,AB =AC,BE=CD ,BD =CF ,则∠EDF 的度数为()A .45 1A B.902A1A C.90 A D .180 A2FE3 6 第10 题10. 如上图,等腰Rt△ABC 中,∠BAC =90°,AD ⊥BC 于点D ,∠ABC 的平分线分别交AC、AD 于E、F 两点,M 为EF 的中点,AM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N,连接DM ,下列结论:①DF =DN ;②△DMN 为等腰三角形;③ DM 平分∠ BMN ;④ AE =2EC ;⑤AE =N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3A .2 个B.3 个C.4 个D.5 个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 共24 分)11.计算: 0.125312 0.25 2 2 =12,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3a3 4ab 2 =m 13. 若xn2, x3,则2m nx =14. 若 A (x,3)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 B (﹣2,y ),则x= ,y= ,点 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15, 如图,△ABC中,DE 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 cm,△ABD的周长是13 cm,则△ABC的周长为A1AA2B C D第18 题图第15 题图第17 题图1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另一腰所在直线的夹角为40°,求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7. 如图,∠AOB =30°,点P 为∠AOB 内一点,OP=8.点M 、N 分别在OA、OB 上,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为18. 如图所示,在△ABC 中,∠A=80 °,延长BC 到D,∠ABC 与∠ACD 的平分线相交于 A 1 点,∠ A1BC 与∠A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 A 2点,依此类推,∠A4BC 与∠A 4CD 的平分线相交于A5点,则∠A5 的度数是。
三、解答题(共7 小题,66 分)219. (本题满分6分)因式分解(1), a2x 2a23a 2a x(2)22 x y 9x y20. (本题满分8分)计算与化简:(1)23y z2 y z z 2 y(2) 已知 2 x y 8, xy 3 ,求 2x 2y 8 x 2 y 2xy 2的值。
21. (本题满分 8 分) △ 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 、B 、C 三点在格点上.( 1)作出 △ ABC 关于 x 轴对称的 △ A 1B 1C 1,并写出点 C 1 的坐标; ( 2)作出 △ ABC 关于 y 对称的 △A 2B 2C 2,并写出点 C 2 的坐标.22.(本题满分 10 分)如图, 已知点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 ABC 和△ 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BE交 AC 于 F , AD 交 CE 于 H . ( 1)求证: △BCE ≌ △ACD ; ( 2)求证: FH ∥ BD .第 22 题图第 23 题图23. (本题满分 10 分) 如图, 已知: E 是∠ 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 EC ⊥ OB ,ED ⊥ OA ,C 、D 是垂足, 连接 CD ,且交 OE 于点 F .( 1)求证: OE 是 CD 的垂直平分线. ( 2)若 ∠ AOB=60 °,请你探究 OE ,EF 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4.(本题满分 12 分)已知:点 O 到△ ABC 的两边 AB 、AC 所在直线的距离 OE 、OF 相等,且 OB=OC 。
( 1)如图①,若点 O 在边 BC 上,求证: AB=AC 。
( 4 分)( 2)如图②,若点 O 在△ABC 的内部,则( 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 4 分)AA(3) 若点 O E 在△ ABC F的外部,则( 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O?请画图表示。
(4 分)BOCBC25.( 12 图 ① 分)如图,已知:在 Rt △ ABC 中, AB=BC ,∠图AB ②C =90 °, BO ⊥ AC 于点 O ,点 P 、D 分别在 AO 和 BC 上, PB=PD ,DE ⊥ AC 于点 E 。
( 1)求证:△ BPO ≌ △ PDE ;( 4 分)( 2)若 BP 平分∠ ABO ,其余条件不变,求证: AP=CD ( 4 分)AAPOOEBDC 第 25 题( 1)图BC第 25 题备用图(3)若点 P 是一个动点, 当点 P 运动到 OC 的中点 P ′时, 满足题中条件的点 D 也随之在直线 BC 上运动到点 D ′,已知 CD ′ = 2 D ′ E ,请直接写出 CD ′与 AP ′的数量关系。
(不必写解答过程) (4分)八年级数学答题卡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30 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二、填空题(每小题11.12. 3 分,共24 分)13. 14.15. 16. 17. 18.三、解答题19. (本题满分 6 分)20. (本题满分8 分)21. (本题满分8 分)22. (本题满分8 分)23. (本题满分10 分)24. (本题满分12 分)AAO25. (本题满分12 分)A APO OEB D第25 题(1)图C B C第25 题备用图八年级数学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D B C B C D B C 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 共24 分)11, 8 ; 12, a3a 2b 3a0 02b 13, 12 14, 2,3,(2,-3)15, 19cm 16, 50 或130 17, 8 18, 2.5 三、解答题(共7 小题,66 分)19,(1)解:原式=2a 2a x 3a x (2)原式= 3 x y 3 x y20, (1)原式=y2 6 yz 4 z2(2)原式=9621, 解:(1)如图所示,点 C 1 的坐标(3,﹣2);(2)如图 2 所示,点C2 的坐标(﹣3,2).22,证明:(1)∵△ABC 和△ 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C=AC ,CE=CD ,∠BCA= ∠ECD=60 °,∴∠BCA+ ∠ACE= ∠ECD+ ∠ACE ,即∠ BCE= ∠ACD ,∴在△ BCE 和△ ACD 中,∵,∴△BCE ≌△ACD (SAS ).(2)由(1)知△ BCE ≌△ACD ,则∠CBF= ∠CAH ,BC =AC又∵△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 B 、C、D 在同一条直线上,∴∠ACH=180 °﹣∠ACB ﹣∠HCD=60 °=∠BCF ,在△BCF 和△ACH 中,∵,∴△ BCF ≌△ ACH (ASA ),∴CF=CH ,又∵ ∠FCH=60 °,∴△CHF 为等边三角形∴∠FHC= ∠HCD=60 °,∴FH ∥BD .23, 解:(1)∵E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EC ⊥OB ,ED ⊥OA ,∴DE=CE ,OE=OE ,∴Rt △ODE ≌Rt △OCE ,∴OD=OC ,∴△DOC 是等腰三角形,∵OE 是∠ AOB 的平分线,∴ OE 是CD 的垂直平分线;(2)OE=4EF, 理由如下:∵ OE 是∠AOB 的平分线,∠ AOB=60 °,∴∠AOE= ∠BOE=30 °,∵EC ⊥OB ,ED ⊥OA ,∴OE=2DE ,∠ODF= ∠OED=60 °,∴∠EDF=30 °,∴DE=2EF ,∴OE=4EF .24, (1)证明:∵ OE⊥AB,OF⊥AC,∴∠ BEO=∠CFO=90°.∵ OB=OC,OE=OF,∴Rt △OBE≌Rt△OCF.∴∠B=∠C.∴AB=AC.(2)成立.过O作OE⊥AB,OF⊥AC,垂足分别为E、F,则∠BEO=∠CFO=90°,∵OB=O,C OE=OF,∴Rt △OBE≌Rt △OCF.∴∠ EBO=∠FCO.∵ OB=OC,∴∠ OBC=∠OCB.∴∠ EBO+∠OBC=∠FCO+∠OCB.即∠ ABC=∠ACB.∴AB=AC.(3)不一定成立,如下图.25,(1)证明:∵PB=PD ,∴∠2=∠PBD ,∵AB=BC ,∠ABC=90 °,∴∠C=45 °,∵BO ⊥AC ,∴∠ 1=45 °,∴∠ 1= ∠C=45 °,∵∠ 3=∠PBC- ∠1,∠4=∠2-∠C ,∴∠ 3=∠4,∵BO ⊥AC ,DE ⊥AC ,∴∠BOP= ∠PED=90 °,在△ BPO 和△ PDE 中∴△BPO ≌△PDE (AAS );(2)证明:由(1)可得:∠3=∠4,∵BP 平分∠ABO ,∴∠ABP= ∠3,∴∠ABP= ∠4,在△ ABP 和△ CPD 中∴△ABP ≌△CPD (AAS ),∴AP=CD .(3)解:CD ′与AP ′的数量关系是CD ′= 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