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环境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作者:黄剑学号:摘要:环境风险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基本趋于完善。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环境风险的重视与基础研究,世界各大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随着环境问题对人们的影响愈来愈严重,环境风险分析成为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并提供有效应急措施的必要工作。

本文主要介绍了环境风险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环境风险分析的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健康、生态前言:由于以前以经济发展为主,为了大力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上的发展。

在外国,比如美国和英国日本这些比我们发达的国家,就是在以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取得了经济的发展,虽然经济取得了进步,但是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最后,他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环保事业正式的发展起来,但是,其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远远超出其所获取的利益,这也叫用钱来买教训。

就以现在我国的情况来讲,虽然强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为了追求经济的进步仍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的道路。

这种理念给我们的环境和我们自己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果,近些年来污染事件频繁发生,20世纪以来,在世界环境史上发生了几起震惊世界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影响较大的有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异氰酸酯毒气泄漏,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发生了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1986年前苏联贝利核漏事件,核事故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深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最近我国渤海湾康菲漏油事故造成环境生态破坏,养殖户损失严重;还有很多事例就不一一列举,所以环境风险评价虽然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只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环境风险评价不仅是环境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亦是当前社会安全保障的迫切需要。

正文: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的定义众多,从众多关于风险的定义中可以看出,风险的最大特征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结果的可预知性和损失程度的模糊性。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

其公式如下所示: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危害/事故]。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美国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阶段:萌芽阶段1969年—1982年,仅采用毒性鉴定的方法,风险评价内涵不甚明确;事故风险评价最具代表性的评价体系是美国核管会1975年完成的《核电厂概率风险评价实施指南》,亦即著名的WASH21400报告.该报告系统地建立了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准备阶段1983年—1988年,美国NAS提出风险评价四步法即危害鉴别、剂量效应关系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美国EPA发布了一系列有关风险评价的技术性文件,准则或指南,1986年发布的《致癌风险评价指南》、《致畸风险评价指南》、《化学混合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指南》、《发育毒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指南》、《暴露风险评价指南》和《超级基金场地健康评价手册》,1988年颁布的《内吸毒物的健康评价指南》、《男女生殖性能风险评价指南》等;确定风险评价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组成部分。

形成及完善阶段1989年至今,风险评价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生态风险评价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随着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风险评价技术也不断完善,美国对8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评价技术指南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又出台了一些新的指南和手册。

例如,1992年版的《暴露评价指南》取代了1986年的版本;1998年新出台了《神经毒物风险评价指南》美国EPA提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并制定了《生态环境评价指南》确定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框架。

中国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阶段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环境风险的重视与基础研究,1990年国家环保局颁布了“要求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057号文件,此后我国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中也普遍开展了环境风险的评价,尤其是世界银行和亚州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中必须包含有“环境风险评价”的章节。

2001年国家经贸委发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也提出“用人单位应建立和保持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的程序”,“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2004年,我国还针对建设项目制定了专门的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但对于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起步较缓慢,还只是从对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4][3]NAS认为健康风险评价是描述人类暴露于环境危害因素之后出现不良健康效应特征。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50年代,环境污染引发的中毒事件逐渐增多,尤其是世界闻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发生后,毒理学家和环境专家开始用毒物鉴定方法进行健康影响分析,主要进行定性的健康风险评价。

直到60年代,毒理学家才采用一些定量的方法进行低浓度暴露条件下的健康风险评价。

此时的环境风险评价处于萌芽阶段,评价内涵不甚明确,仅仅采取毒性鉴定的方法应用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上。

到80年代,出现了生物运转模型和肿瘤生物学模型,使得小剂量外推模型的分析更加客观和科学。

到90年代,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方法(OSARS)成为健康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并逐渐应用到环境化学、农药化学中。

另外在传统的暴露浓度评价中,用预测环境浓度(PEC)来表现暴露,用预测非影响浓度(PNEC)表现生态系统的敏感度,PEC与PNEC的比值表示暴露发生的不利影响响。

在这个过程中,暴露经常被假定为恒量和持续的,然而现实中暴露更多的是可变的或者断断续续的,因此应把时间考虑在内,Karman针对此问题提出了DREAM 模型(剂量-效果评价模型),并成功地应用在矿山环境的生产用水排放的风险评价上。

经过了近几十年的发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已经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其评价程序相对固定,包括危害判定、剂量-反应评估、暴露量评估、风险表征、风险管理。

但在有害物质如何在自然界中迁移、转化和降解,以及暴露-剂量关系模型外推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还需要研究。

而寻找作用物(危险因子)、环境(传播途径)和受体(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将需要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环境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深入研究。

Steinemann[9]的研究表明,美国绝大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没有提及健康风险,极少部分涉及健康风险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也只是关注有毒化学物质或放射性引发癌症的风险,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因素,如发病率、致死风险、累积影响、代际影响和更大范围内决定健康的因素。

环境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具体指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至于整个景观层次、地球生态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小该系统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一种可能。

从环境毒理学角度,还包括分子、细胞、组织三个层次的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逐步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是评价论、风险论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地学、毒理学等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环评技术和方法,是环境风险评价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风险评价基于两种因素:后果特征以及暴露特征。

主要进行三个阶段的风险评价:问题的提出、问题分析和风险表征。

美国在1992年就形成了生态风险评价框架,1998年进行了修改。

美国EPA数据库,并且做了大量的生态风险评价工作。

一般分为以下过程:(1)制订计划,根据评价内容的性质、生态现状和环境要求提出评价的目标和评价重点;(2)风险的识别,判断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及其范围;(3)暴露评价和生态影响表征,分析影响因素的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中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4)风险评价结果表征,对评价过程得出结论,作为环保[11−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常用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法)、指数评价法、模糊根据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生态项目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拓展领域(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已经由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转移到环境生态风险评价上)。

由于生态项目所在地的差别,使项目类型千差万别,每个项目的环境影响有所不同。

对我国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区域开发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生态影响,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成果给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结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环境风险评价在国外已经进入到基本成熟的阶段,现在环境风险分析已成为很多项目建设所必需的程序之一,没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项目是不能进行的,这门技术已经成为了项目能正常开工的敲门砖,这门技术在国外非常的热门,特别是那些发达国家,认识到环境问题和事故发生的严重性,人人都具有了风险的意识,所以这门技术在国外相当的被看好。

环境风险评价现在主要向着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和环境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方向发展,但是在中国,虽然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但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任然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生态风险评价,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因为从以往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趋势来看,很多先进国家发生了很多重大污染事故,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所以各国都是最先注重人体的健康,但是却忘记了一点,生态破坏引起的后果更加的严重,现在很多国家就是进行生态治理,比如日本发生的水俣病,前面段时间进行河道淤泥清除,可想而知,这是一项都么大的工程,我国也走上了这么一条道路。

环境风险分析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是影响环境风险评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而使环境风险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公众不愿意去接受那些没有标准的东西,企业更是不想花这么大的一笔费用去做这么一个没有标准的评价,但是事故发生后,各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强行规定高危行业必须做环境风险评价,这才让环境风险评价发展起来;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认识的局限性问题,导致理论与实际脱离,研究领域狭窄,现在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理论研究进展相当的快,但是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理论不能用于实践,其中不确定性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研究领域狭窄主要表现在生态领域方面的研究,因为生物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也是属于不确定性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