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倒装句式
(2)吾孰与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沛公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12、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13、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14、父母唯其疾之忧。
15、夜以继日。
16、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1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9、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0、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1、咨臣以当世之事。
2、“中心词+定语+者”
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判断: 1、介词短语作补语。
2、必须放在状语位置上翻译语句才通顺。
例: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张良具告<以事>。
注意:
3、(陂池)之鱼入<于权家>。(不提前,不是介词短语后置句式)
4、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5、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介词短语在谓语之前,也不是介词短语后置句式)
3、句子翻译——句子中除包含以上因素外,在句式上一般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4、朗读停顿与断句——特殊的句子或关键语段。
5、背诵积累——名句、佳句。
6、整体感知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观点;揣摩品味重点词句,尤其是那些与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相关联的重点词句。
2、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的讲解
——关于倒装句
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
(1)《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语后置句
1、“中心词+之+定语+者”
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心词+之+定语”
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君。)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不忍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
(1)《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2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家校联系
老师建议:
家长建议:
(二)译法:把介词短语放到状语的位置上才通顺。
(三)练习
(1)翻译下面句子,指出介词短语后置的内容: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2)形似酒尊,饰(之)<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6)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可以看出,这类例子中的定语一般是由形容词担任,反过来说,由形容词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如果后置,通常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4、“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
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3)介词短语(状语)后置
闻道学院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辅导科目:语文辅导日期:2014年月日
授课老师:授课模式:一对三授课课时:2小时
课题
阅读之文言文
停顿与断句
2、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3、文言文探究性题型
授
课
内
容
考点整理
1、文言字音——生字词、多音多义词、古今异义字词等的读音。
2、字词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义(近义)词、词性活用、常见文言虚词(之、而、于、以、其)等等。
(3)惟命是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利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马首是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你是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然,籍何以至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子无怒,秋以为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例如(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2)宋何罪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2)古之人不余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课后作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1、甚矣,汝之不惠!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3、古之人不余欺也。
4、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5、大王来何操?
6、沛公安在?
7、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夫晋,何厌之有?
9、沛公安在?
10、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