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思表示的解释案例

意思表示的解释案例

意思表示的解释案例
1,甲欠乙20500元,并有欠条证明。

其后甲归还部分欠款给乙,并在原欠条上注明“还欠款18500元整”,同时,乙出具了收据一张给甲。

后来乙向甲索要剩余欠款时,双方对原欠条上所注“还欠款18500元整”中的“还”字的含义发生了争执。

乙认为甲尚欠18500元,“还”字应当读“hai”,因此甲应当归还18500元。

甲则认为“还”字应当读“huan”,以已经归还18500元为由拒绝付款18500元,只有2000 元余款尚未归还,并称乙出具的第一次还款的收据已遗失。

问:欠条中的“还”字的正确含义应当如何理解?
2,原告某建筑公司因建造两栋大楼急需黄沙,遂于9月10日与被告某建材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约定原告购买被告黄沙30车,每吨价格300元,合同订立一个月后,由被告送货,货到付款。

合同订立后,黄沙价格开始上涨,市场价已经从300元/吨涨到350元/吨,被告经理李某见价格上涨,不愿如数供货,遂于10月12日给原告的经办人张某去电话,提出因货源紧张,要求变更货物数量,少供货,遭到原告拒绝。

李某遂于次日安排二辆(其中一辆是借用的外单位车)“130”型货车,装了二车黄沙(每车装载2吨),送到原告处,并要求以“130”型货车为标准,计算交货数量。

原告提出被告的做法不合理,尽管合同规定交货数量为30车,但应以“东风牌”大卡车作为计算标准,每车装载4吨,共120吨。

为此,双方发生争议,协商未果,原告遂向法院起诉,认为被告已构成故意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被告则提出,双方对交货数量的计算标准发生重大误解,因此应当撤销该合同。

请问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3,某手表厂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特制钻石手表。

手表厂与某公司在经销合同中约定,表盘上所镶钻石为“名贵奥地利钻石”,宝石为“名贵奥地利蓝宝石”。

销售价为男表每只8999元,女表每只7999元。

后发现钻石宝石均为人造的,非天然钻石和宝石。

于是发生纠纷,某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手表厂承担违约责任。

经查,钟表业内有一个行业习惯,在手表上除非标明为“天然钻石”或“天然宝石”,否则为人造钻石和人造宝石。

问:手表厂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

4,在某个法学院读书的学生,一次在某餐馆吃饭时,觉得餐馆的菜谱古色古香,非常喜爱。

于是偷偷地拿了一份带出饭店。

多年后,这个学生已经成为非常成功的大律师。

有一天,他偶然又到了同一个餐馆。

进餐时,他突然想起来以前曾经从这家餐馆拿走了一份菜谱,心里很是惭愧。

过了几天,他把藏在自己家里的那份菜谱悄悄地送回了餐馆。

因为餐馆的菜谱一直是古色古香的,饭店的服务员也没有发现这份菜谱是以前的菜谱。

一天,某顾客去这家餐馆就餐,觉得菜很便易,于是点了很多昂贵的菜。

吃完后,发现服务员报的菜价和他看的菜价不一致。

于是双方发生纠纷。

问:本案如何解决?
5,甲向乙借款9000元,同时向乙出具了借条一张:“借乙9000正。

甲签名,2000年10月9日。

”日子久了,乙便向甲催要借款,甲先以粮食未卖出,后以家中正盖房子为由一直拖至2005年5月。

乙无奈之下一纸诉状把甲告到法庭,要求甲偿还9000元借款。

然而甲辩称自己没有向乙借过款,自己向乙借的是9000块砖。

问:本案如何处理?
6,在一个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甲出租商铺给乙,在合同中约定:“甲方提供场地证明给乙方办理该楼装修及经营报批手续”。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方因无房产证及有关消防手续,给乙方出具了以下证明:“房屋租给乙使用,房产证正在办理之中”。

结果导致乙办理不了相关手续。

于是向法院起诉甲,主张甲承担其违约责任。

甲在纠纷中认为,其已履行了出具场地证明的手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