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小结
1956年的复杂形势迫使每一个执政 的共产党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 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在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 设的时候,面临着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问题?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 划”的援助,周恩来率团访问苏联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论十大关系》是探索的开端 十大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第一,巩固和发
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 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 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 础。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
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探索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 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 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 路。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论十大关系》:
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明确提出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重工业和轻工业、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 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讨论交流

如何理解 毛泽东所说的“充 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 服消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 极因素”?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邓小平对《论十大关系》的评价:
“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 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 性和指导意义。”
思考习题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 要理论成果?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本章小结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党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 和巨大成就,又经历了严重曲折。这一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党在这一艰辛探索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 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党在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意义,正确领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本章结构
本章共两节: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毛泽东: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刘少奇: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 和灵活性 陈云: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和人民需要的社会 主义的市场”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扩大民主 加强监督 健全法制
毛泽东: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启发思考
当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跨入社会主义大门的时候, 历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 分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该怎样建设和巩固社会 主义呢?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思 想成果呢?有何经验教训呢?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科学和教育
向科学进军
刘少奇: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 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于 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总体比较落后; 2、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大城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
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以来,重农业而轻工商; 2、长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3、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既反保守 又反冒进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把资本主义经济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朱德:注意发展手工艺和农业多种经营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体制
哥穆尔卡
“波兰道路”
1948年,被 免去总书记 职位
波莱斯瓦夫· 贝鲁特
“苏联道路”
相关链接
1956年——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人 民政权建 立后,照 搬苏联模 式,经济 上片面发 展重工业, 政治上制 造个人崇 拜,破坏 法制,引 起人民强 烈不满。
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 的方法也不同。
敌我之间:专政(运用国家机器,依法治罪)
人民内部:民主(讨论、批评、说服教育)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1、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 2、物质利益、分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3、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 4、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共产党和民主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6、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的要求同落后的 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分为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三,必须从实
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建设规模和速 度要和国力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 义法制。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必须坚持
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 体领导制度,加强执 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
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 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 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 主义。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主要内容:
(1)首先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 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 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 业化道路的问题;(前三条)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 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 干新方针;(第四、五条)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后五 条)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 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遭到严 重挫折,造成严重后果,留下深刻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 相结合,探索符合中 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
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 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 发展生产力。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相关链接
风云突变的1956年
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苏联和东 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发生着广泛而又 深刻的变化。
相关链接
苏联——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发了西方的反苏反共的浪潮和波 匈事件
相关链接
波兰——波兹南事件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 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 国的很多做法是学习苏联经 验。但实践表明,照抄苏联 模式不符合我国国情。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 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 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的)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毛 泽发 东展 对阶 社段 会划 主分 义
比较发达阶段 不发达阶段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