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做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21
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 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建设和社会发展中 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 远的指导意义。
1956年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 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感谢你的观看
24
•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基本内容是: 第一,全面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指出,社会主 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质的 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调整和解决。 第二,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问题。指出,在我们 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其中,大量的、普 遍的存在着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 同。一般说来,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用专政的、强制的方法解决 ;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应该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
感谢你的观看
19
2019-8-17
图为赫鲁晓夫作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
20
感谢你的观看
“斯大林利用无限的权力,滥用职权,以中央 的名义行事。……斯大林是个非常不信任旁人的人, 有病态的疑心,我们和他一起工作,都知道这一 点。……他到处都看到‘敌人’、‘两面派’、‘间 谍’……斯大林包揽一切,不和任何人商量,也不需 要听别人的意见。……斯大林更加任性、易怒、粗暴, 尤其是他的猜疑心更加滋长了。迫害狂到了惊人的程 度。在他的眼中,许多人都成了敌人。战后,斯大林 更加脱离集体,完全是个人专断独行,不顾任何人和 任何事。”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14
• 在面临威胁和被颠覆的险恶形势下、在缺乏经济建 设经验的关键时期,苏联热情相助的积极姿态及雪 中送炭般的系列行动,使中国人民为之感动,激发 起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真诚愿望。毛泽东指出 :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真心真意的态 度,把他们所有的长处都学来,不但学习马克思列 宁主义理论,而且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切 我们用得着的,统统应该虚心地学习”。
• 1、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 (1)对学习苏联经验的反思 • 学习苏联经验的原因: • 一是苏联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抓住了第二次科
技革命发展的机遇,通过实施国家电气化计划和国家工业化计划等,大 力引进先进技术,迅速地提高了苏联经济和科技实力,经过30多年的建 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二战前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 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增长率远高于西方国家。”苏联第一个 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2)平均每年经济增长为13.2%,第二个五年计 划期问(1933—1937)平均每年经济增长为16.1%。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时,新建了1500多个大工业企业,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建立了拖拉机、汽 车、飞机、化工和电力制造业等新的重要工业部门。到第二个五年计划 结束时,苏联已经全面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工业产值已位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二战”结束后,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优势总 体上仍旧得以保持。第四个五年计划(1945—1950)平均每年经济增长 11.9%,第五个五年计划(1951—1955)平均每年经济增长11.3%。到20 世纪50年代,苏联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军事、经济和科技大国。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15
• 应该说,无论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国 民经济的快速恢复,还是“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都表明中国学习苏联经济经验初期阶段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统计显示,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较1952 年增长128.5%,同期农业总产值增长25%。但苏联的 经济建设经验并非尽善尽美,即使是在苏联比较成 功的经验做法,直接运用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也未必就会取得同样的效果。毛泽东后来指出: “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 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 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于 是,在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过程中,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 对苏联经验进行反思。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11
• 二是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苏联经济建设不仅取得 了巨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这些 经验表现在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上,主要有:优先 发展重工业,以重工业为先导,全面带动轻工业和 农业的发展;重视计划,将整个国家的生产、生活 、供给、消费全部纳入到国家统一的计划之中;重 视积累,在国民收入比例中不断提高积累率以促进 经济增长;强调发展速度,集中国家的财力、物力 发展经济,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强国,创造出比资本 主义更高的生产率等。这些经验既是苏联儿十年经 济建设实践的系统总结,也是苏联党和人民智慧的 结晶,极大地促进了苏联经济快速发展与整体跃升 。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9
斯大林模式主要包括经济与政治体制两方面内容
一是一党高度集权,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治 二是广泛实行党政干部委任制,权力过分集
制 度
中于中央;
三是缺乏监察制度和机构;
四是个人集权制和干部终身制。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10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956年—1957年上半年)
2019、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2、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4、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8
斯大林模式主要包括经济与政治体制两方面内容
一是高速度发展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 展战略; 经 济 二是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全民所有制和集 制 体所有制; 度 三是指令式的经济管理体制。统一经济计划; 统一产品供应;统一市场价格;统一工资制 度。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揭 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社会 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理论。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第 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重要讲话。
2019-8-17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12
• 苏联经济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新中国 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经验 鼓舞着我国人民,她使得我国人民对于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充 满了信心。”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经过多年战乱,百业待兴 ,百废待举,十分缺乏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把当时的新中 国经济状况概括为“一穷二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 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 高。”面对着新中国如此落后的经济状况,毛泽东语重心长 地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 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 做。”“苏联共产党胜利了,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 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 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 ,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借鉴苏联 经济建设经验成为独立后渴望富强的新中国发展经济的捷径 。因此,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经济落后又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的情况下,社会主义的苏联已经有了成功的经济建设经验, 就必然促使中国加快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步伐,尽快把苏 联经济建设经验学到手,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经 济建设经验的内在动因。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13
• 三是苏联党和国家当时对新中国的援助。20世纪50年代中国面临的国际 环境十分复杂,东西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加紧对 新中国进行全面经济封锁,使新中国经济陷入困境之中。而苏联则给中 国热情的经济援助,包括提供低息贷款、派遣专家支援、签订经济技术 援助协定等,如《中苏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关 于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以及《关于修改和 补充苏联在技术上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改建工业企业和其他项目 的中苏协定的议定书》等等,其中包括以“156项”重点援建项目为内容 的大规模援助行动。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3月。“双方签订了 协议的援助项目共255项。这些项目,除去重复计算、业经双方同意撤销 及已经建成的项目外,留待‘二五’计划期间继续建设的共计169个项目 ”。这些项目是整个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核心,构 筑了新生共和国经济的钢筋铁骨,“极大地改变了旧中国国民经济的技 术面貌和部门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工业区域布局,建立了较为完 整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加强了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建设,起到 了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大作用”。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22
《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23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16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17
• (2)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提出。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长期照搬苏联经济建设模式
而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逐步产生各种不满情绪。在中国,“一五” 计划期间,由于全面仿效苏联模式而造成的消极后果也慢慢开始呈现。 如“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的增长比农业快5倍。其中,全国重工 业产值平均增长率达25.4%,轻工业只有12.9%,农业只有4.5%。农、轻 、重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使人民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1956年2月, 苏共二十大严肃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的某些错误。这促 使中国共产党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重新认识和思考。在对苏联经济建设 经验反思后,毛泽东深刻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 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