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4运动技能学原理(2)解析
2014运动技能学原理(2)解析
视觉与动作控制
视觉优势:完成动作时,视觉有优先权,起着主要作
用。 视觉捕获. 光流(视觉流:当物体与人的视觉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时,这些光线就以各种角度在你的视网膜上流过,这 种由于相对运动产生的光线信息,叫视觉流。视觉虽 是一种外源性信息,但它可以提供本体感觉的信息, 被称为“视觉本体感觉”) 提供与物体接触的剩余时间;引导盯住动作目标。 维持身体平衡;对程序化的动作进行细微调节。
反馈技术的运用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供反馈。 ▼提供反馈的内容。(动作初期-中期-后期;提 供录像,描述性反馈与指示性反馈并用) ▼提供反馈的量度。(避免反馈信息超载;总结反 馈、平均反馈) ▼提供反馈的精度。(提高的反馈信息接近实际状 况的程度;为避免反馈依赖,提供的反馈信息不 能超出学术接受的程度) ▼通过反馈的频度。(“桑戴克效应定律”并不是 完全正确;即刻反馈与延迟反馈;渐退反馈)
动作学习迁移
概念:以前学会的技能,对新技能学 习或者在新的环境下操作该技能所 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 的,消极的或是没有影响的。 意义:学习迁移原理是教学课程设置 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一种传授知识的 方法,是完善操作系统的重要途径。 (技能学习的先后顺序:帮助提高 一个合乎逻辑顺序的技能学习方案; 指导练习方法;对训练有效性的评 估)
正迁移为何会发生
需求程序的相似性:这个假设种操 作情景所需的认知过程相似。 特定迁移加工理论:正迁移的发生是由于 二种技能在认知程序特点相似和操作背景 相似。 练习的特殊性原理:把学习与练习背景联 系起来(从实战出发)。
负迁移
当一个旧的刺激需要新的但
学习迁移
正迁移的评价实验
实验组-①练习技能A → 操作技能B A背景操作技能A → 在B背景下操 作技能 A 控制组-没有练习 → 操作技能B 没有练习 在B背景下操 作技 能A 如果实验组得分大于控制组,证明正迁移作用明显。 迁移百分数=实验组-控制组/实验组+控制组 ×100
正迁移为何会发生
追加反馈信息
外来反馈(extrinsic feedback):
指从外部获得的信息,如老师 与教练的指导,裁判的评分, 动作录像等。外来反馈可以被 控制,如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时 机和形式提供外来反馈信息。
(augmented feedback) 与技能操作相关的感觉反 馈之外的附加信息。
固有(内在)反馈信息
情景与技能之间的相似性。一种假设认为:学习
迁移的发生是由于技能的构成或技能的操作情景 是相似的。另一种假设认为:学习的迁移是由于 技能要求的学习程序在数量和类型上相似。 技能与情景构成的相似性:其关键是相似部分由 什么构成?一种观点:相似的部分是看得见的技 能动作。第二种观点:相似部分与特定的协调动 力学理论相关,即与运动支配的动力学模式相关。 共同特征的要素原理:迁移的发生取决于二种技 能的相似程度以及操作背景的相似程度。
时候,就很容易学会用另一侧肢体来 完成动作。这种迁移名为两侧迁移。 两侧迁移实验: 前测 实验干预 后测 优势侧肢体 X X 非优势侧肢体 X X X
两侧迁移
两侧迁移的意义:通过对某一侧的肢体进行锻炼,
使得另一侧肢体的操作技能也得到提高。 两侧迁移一般是非对称的,从优势肢到非优势肢 产生的迁移量要比从非优势肢到优势肢产生迁移 的量大。 两侧迁移的二种假设:一:一个人通过对某一肢 体进行锻炼,从而获得了“做些什么”以操作技 能方面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另一侧肢体 学习操作这种技能的开始阶段。二:通过对某一 肢体练习而获得一般运动程序的常量往往可以用 作对肢体进行技能操作的参数特征。
相似反应时,负迁移就可能 发生。负迁移发生的条件: 一:技能学习所形成的空间 位置改变。二:已经习得的 系列动作的时间结构(节奏 模式)改变。负迁移发生的 原因:一是因为技能学习所 形成的记忆表象。二是由于 认识模糊产生迁移。 负迁移是暂时的;负迁移可 以通过反复练习得到纠正。
两侧迁移
当学会了用右侧肢体操作某一动作的
都在是否成功;是否达到客观环境的目标。在动作学习过 程中,练习者不能得到足够的固有反馈时,教练的提示非 常重要。提示的时机和次数影响反馈结果。 操作认识(knowledge of performance):外来信息,如“你 的动作太慢,重心过高”,“注意动作节奏”。
外来反馈的作用
◆激发动机:利用反馈信息 激发动机。 ◆强化学习:利用反馈信息 激发学生学习。 “正 强化”、“负强化”、“处 罚”;一个原则:间歇强化 优于持续强化,逐渐减少强 化次数。 ◆提供信息:提供相应信息, 促进学习。一个原则:不能 诱发“外来反馈”依赖,需 培养运动员自我的反馈调节 机制。
运动技能学原理
周家颖
反馈(feedback)
反馈是输出信息的一部分,而这部
分的输出信息,又返回到输入信息 中,通过伺服机构的调整,使再次 输出更加精确。
全部感觉信息
与动作有关的 动作之前得到的 通过动作得到的
与动作无关
固有(内在)反馈信息 (视觉、听觉、、触觉 本体感觉)
外来(追加)反馈信息 (结果认识 操作认识)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是关于方向、空间
位置、速度和激活肌肉等动 作特征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 感觉信息。它是一个重要的 反馈来源,尤其在动作由闭 环控制系统控制时。本体感 受器(肌肉的仿锤体细胞、 高尔肌腱器官,关节感受器) 的作用:本体感觉影响运动 准确性;本体感觉影响动作 指令开始的时间;本体感觉 在躯体和肢体协调的各个方 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听觉、动觉、触觉
听觉:判断方向、距离、
空间位置等。帆船比赛时, 运动员利用船体划过水面 的声音判断速度。“前庭 器官”感受平衡与重力。 动觉:感受力量大小,如 帆船运动员维持身体平衡; 感知动作方式,如踢球。 触觉:感受力量,方位等。
外来反馈分类
结果认识(knowledge of results):外来的信息,如告诉学生
感觉信息分类系统
反馈信息分类
固有反馈(intrinsic feedback):
指动作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感觉 内在反馈信息(taskintrinsic feedback) 信息,可来自体外或体内的本 体感觉。人可以直接获得固有 技能操作时个体自然而然 反馈信息,而无需外部帮助。 获得的感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