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分泌、血液、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血液、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血液、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二)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就诊的原因及主要症状。

2、皮肤、粘膜检查甲床、舌、唇、睑结膜及手掌皮肤是否苍白及其程度。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评估其活动的耐受能力。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的患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待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

3、给氧严重贫血患者应给予氧气吸人,以改善组织缺氧症状。

4、饮食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含铁丰富易消化饮食的必要性,均衡饮食以及适宜的进食方法:含铁丰富的食品有动物心、肝、肾、瘦肉、鸡蛋黄、紫菜、海带及木耳等,应少量多餐。

避免进食过热或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健康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缺铁性贫血的有关知识。

2、指导患者及家属采用正确的烹调方法,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戒酒,食用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3、贫血症状纠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应保证休息和充足睡眠。

(五)淋巴瘤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贫血、乏力、消瘦、盗汗、发热、皮肤瘙痒、肝脾肿大等。

2、评估患者淋巴结肿大所累及范围、大小。

3、注意评估患者有无深部淋巴结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如纵隔淋巴结大引起咳嗽、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症,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等。

4、观察有无骨骼浸润,警惕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发生。

【护理措施】1、早期患者可适当活动,有发热、明显浸润症状时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保护机体。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饮水。

以增强机体对化疗、放疗承受力,促进毒素排泄。

3、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尤其要保护放疗照射区域皮肤,避免一切刺激因素如日晒、冷热、各种消毒剂、肥皂、胶布等对皮肤的刺激,内衣选用吸水性强柔软棉织品,宜宽大。

4、放疗、化疗时应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健康指导】1、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预防各种感染。

2、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3、遵医嘱坚持治疗,定期复诊。

第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注意评估患者有无并发症。

评估身体状况。

2、评估心血管系统、消化道系统的变化,有无血糖、血脂、血压增高现象。

3、评估患病及治疗经过,生活史,家族史。

4、评估实验室检查(血液及尿生化测定,激素及代谢产物测定)。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2、饮食指导: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饮食;甲亢患者: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糖尿病患者:低盐低脂戒糖饮食。

3、心理护理:疾病致使患者形象改变,预后差等,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休息与活动:适当的休息与活动。

5、加强疾病的健康宣教(糖尿病五驾马车),及时监测一些重要的相关检查。

6、预防感染,病房定时通风换气,遵医嘱用药。

【健康指导】1、帮助患者(或家属)掌握有关糖尿病治疗的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帮助患者学会尿糖定性实验,包括试剂法和试纸法有关事项。

3、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按规定热量进食,定时进食,避免偏食、过食与绝食,采用清淡食品,使菜谱多样化,多食蔬菜。

4、应用降糖药物时,指导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并掌握其处理方法。

5、帮助患者及家属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用药方案,观察常见反应。

6、预防和识别低血糖反应和酮症酸中毒的方法及低血糖反应的处理。

7、注意皮肤清洁,尤其要足部、口腔、阴部的清洁,预防感染,有炎症、痈和创伤时要及时治疗。

8、避免精神创伤及过度劳累。

9、定期门诊复查,平时外出时注意带糖尿病治疗情况卡。

第二节内分泌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护理(一)糖尿病足护理【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足溃疡的危险因素。

2、评估患者足部溃疡程度有无坏死、疼痛、有无感染(化脓)。

【护理措施】1、严格控制血糖,说服患者戒烟。

2、每天检查病人双足,了解足部有无感觉障碍、麻木、刺痛感;观察足部皮肤有无颜色、温度改变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检查趾甲、趾间、足底部皮肤有无鸡眼、甲沟炎等,是否发生红肿、青紫、水肿等。

定期做足部感觉测试。

3、预防外伤:告知患者预防外伤的方法,如不要赤脚走路、外出时不穿拖鞋等。

4、指导和协助病人采用多种方法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包括步行运动及腿部运动。

5、加强营养,促使伤口愈合。

6、保持伤口周围皮肤及足部的清洁,预防感染。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掌握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知识,戒烟。

2、说明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

第三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糖尿病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泌尿道、皮肤、肺部等感染,女性有无外阴部皮肤瘙痒。

2、评估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加快、加深,呼气呈烂苹果气味及脱水等酮症酸中毒表现。

3、有无低血糖症状。

4、有无四肢麻木等周围神经炎表现。

5、评估辅助检查结果尿糖定性、空腹血糖检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均要准确符合操作规范。

【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1)让患者明确饮食控制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饮食规定。

(2)应严格定时进食,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尤应注意。

(3)检查每次进餐情况,如有剩余,必须计算实际进食量,供医师作治疗中参考。

(4)控制总热量,当患者出现饥饿时可增加蔬菜及豆制品等副食。

(5)有计划地更换食品,以免患者感到进食单调乏味。

2、应用胰岛素治疗时,参见使用胰岛素护理常规。

3、一般护理(1)生活有规律,身体情况许可,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

(2)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定时给予擦身或沐浴,以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袜紧、鞋硬引起血管闭塞而发生坏疽或皮肤破损而至感染。

(3)按时测量体重以作计算饮食和观察疗效的参考。

(4)必要时记录出入水量(5)每日分3—4段留尿糖定性,必要时测24h尿糖定量。

【健康指导】1、帮助患者(或家属)掌握有关糖尿病治疗的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帮助患者学习和掌握监测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的方法。

3、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按规定热量进食,定时进食,避免偏食、过食与绝食,采用清淡食品,使菜谱多样化,多食蔬菜。

4、应用降糖药物时,指导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掌握其处理方法。

5、帮助患者及家属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用药方案,观察常见反应。

6、预防和识别低血糖反应和酮症酸中毒的方法及低血糖反应的处理。

7、注意皮肤清洁,尤其要足部、口腔、阴部的清洁,预防感染,有炎症、痈和创伤时要及时治疗。

8、避免精神创伤及过度劳累。

9、定期门诊复查,平时外出时注意带糖尿病治疗情况卡(二)胰岛素使用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况;注射胰岛素部位有无破溃、硬结、红肿。

2、了解胰岛素的适应症、种类,及各类胰岛素使用的原则。

【护理措施】1、胰岛素的保存:中效及长效胰岛素比普通胰岛素稳定。

同样在5℃情况下,前两者为3年而后为3个月,使用期间宜保存在室温20℃以下。

2、应用时注意胰岛素的换算。

3、剂量必须准确,抽吸时避免振荡。

4、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先抽吸正规胰岛素后抽吸鱼精蛋白胰岛素。

5、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与安排,胰岛素常用于皮下注射,宜选皮肤疏松部位,有计划按顺序轮换注射。

每次要改变部位,以防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注射部位消毒应严密以防感染。

6、低血糖反应:表现为疲乏,强烈饥饿感,甚至死亡,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立即抽血检查血糖外,可口服糖水或静注50%葡萄40ml,待患者清醒后再让其进食,以防止再昏迷。

【健康指导】1、需向患者详细讲解胰岛素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教会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教会患者或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

2、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低血糖的主要临床表现、观察方法及处理措施。

(五)痛风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急性关节炎期:评估患者关节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痛风时有无破溃感染。

2、评估实验室检查结果。

3、评估有无肾绞痛及血尿。

4、有无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

【护理措施】1、迅速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遵医嘱使用抗炎止痛药。

2、减少尿酸的形成,嘱其多饮水。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神经病变的护理:控制糖尿病;应用大量维生素B;局部按摩及理疗;对皮肤感觉消失者应注意防止损伤。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进食低嘌呤的饮食,不食或少食动物内脏、海鲜、菠菜、蘑菇、啤酒等高嘌呤食物。

2、做好保健指导,使患者或家属掌握有关糖尿病治疗的知识,树立战胜病的信心。

第四章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尿量、颜色、性状变化。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体重变化。

3、评估患者有无贫血、电解质等情况。

【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1)急性肾炎:低盐、高维生素饮食,限制水的摄入。

(2)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有水肿者限制水的摄入。

(3)肾功能不全者:优质低蛋白、高钙、高铁、高维生素、低磷饮食,限制植物蛋白摄入量,尿少者限水、钠、钾盐摄入量。

2、对症护理(1)水肿护理①准确记录出入液量,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量。

②卧床休息,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如血压低,要预防血容量不足,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摔跤;血压高者,要预防肾脏缺血、心功能不全和脑水肿发生。

③做好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④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的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和水、电解质的情况。

(2)尿异常的护理①向患者交代留取尿标本的正确方法,容器要清洁,送检要及时。

②如有血尿时应分清是初始血尿、全程血尿还是终末血尿,以协助诊断,同时观察尿液的量和颜色。

③大量血尿时应卧床休息,并注意观察血压和血红蛋白的变化,遇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④适当多饮水,以冲洗尿路,防止血块堵塞和感染。

3、休息(1)急性肾炎、急性肾衰竭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步增加活动。

(2)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疾病期需要卧床休息,恢复期则可适当活动,但应合理安排生活,以免病情反复。

4、预防感染(1)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2)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保持无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剪短指(趾)甲,长期卧床者,应注意预防压疮发生。

【健康指导】1、休息与活动患病期间加强休息,痊愈后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2、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发生。

3、用药指导:介绍各类降压药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4、饮食指导:进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

适当控制饮水量。

5、自我监测病情及随访: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了解水肿变化的程度,如有不适,随诊。

第二节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护理肾源性水肿护理【护理评估】1、评估尿量、颜色、性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