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过程审核标准
b)关键设备应定期进行设备能力分析(Cmk/Cpk)。
c)瓶颈设备、工装应制定应急计划。
d)适当时,对偏离设定值或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设备、工装应采用自动报警。
e)适当时,对重要参数做到强制控制。
7.3.2生产设备、工装应进行有效管理。
要求:应按流程对生产设备、工装进行管理,并开展预见性维护。
审核要点:
a)认可内容包括首件检验、设备点检、确认等。
b)首件检测宜取计量型数据。
c)可行时保留首件。
d)起始认可应是可追溯的。
e)认可应由授权人执行。
7.3生产设备及工装
7.3.1生产设备、工装满足质量要求。
要求:生产设备、工装应满足产品特性、过程特性、安全特性的要求。
审核要点
a)生产设备、工装应齐全适宜。
2引用标准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3.1极限样件:
明示产品在规定范围内可被接受的临界状态的样件。多作为调整或顾客验收的依据。
3.2特殊特性:
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法规符合性、配合、功能(顾客特殊要求)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3.3五不流:
是指在集团内汽车生产各环节严格按“进厂原材料、协件产品不合格不投产;毛坯不合格不加工;零件不合格不装配;总成不合格不装车;整车不合格不入库”来执行的做法。
a)有文件化的管理规定。
b)制定维护、维修计划并实施。
c)开展预见性维护。
d)报停记录、维修记录齐全准确。
e)停用的设施应隔离或标识。
f)对于关键、瓶颈设备,备件必须给与充分的保障。
g)关键模具应建立寿命记录。
h)宜开展全面效率维修(TPM)
7.3.3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能有效的监控产品质量。
c)宜标准化、通用化。
d)有维护、维修计划并实施。
e)考虑满足不同阶段的生产需要(物流策划)。
f)定置摆放和标识。
7.4.2对产品进行有效的仓储管理。
要求:库房、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持合理的储存量。
审核要点:
a)有仓储管理规定。
b)满足先进先出的原则。
c)实施看板管理。
d)仓储平面布置合理。
e)合理的储存量。
d)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跟踪验证。
7.5.6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持续改进。
6.3评价采购产品质量,与要求有偏差时采取措施。
要求:组织应具备对供方的业绩、过程、产品评价的能力并实施,当出现偏差时进行有效控制。
审核要点:
a)定期对供方业绩、过程评价。
b)实物质量检验。
c)足够的检验可能性。
d)与供方商定纠正/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
e)对产品/过程更改的确认。
f)持续改进。
6.4原材料/外协件贮存适合于生产要求。
5.2综合评分
5.2.1权重分配:原材料/外协件及供方管理(Ez)、生产过程(EPG)、服务及顾客满意度(EK),三个过程的评价权重为3:4:3。
5.2.2对过程的评分EE是全部有关的条款的实得总分与满分之比的百分数。如果某一过程全部有关的提问得10分,那么,符合率EE=100%。
5.2.3过程符合率评价计算方法:
要求:组织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当某些岗位出现短暂的人力空缺时,应有措施来保证生产的进行。
审核要点:
a)对现有生产能力、产量变化进行了有效的策划。
b)缺勤统计、加班统计。
c)工作时间考虑了人体的承受力及同期不合格的发生。
d)适宜的顶岗计划
e)有关劳动法规的遵守情况。
7.1.2掌握人员素质并随培训的进行而更新。
要求:监视和测量装置应能准确测量出产品的质量特性/过程特性,其能力应予以满足并保持。
审核要点:
a)具备可靠性试验、功能试验或耐腐蚀性试验的能力(可以借助外部资源)。
b)对测量系统的能力进行分析。
c)对量检具进行有效管理。
d)关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e)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验证、校准、维修、保养。
f)监视和测量装置发生偏差时的处置。
要求:组织应建立合理库存量及管理方法,并考虑成本。
审核要点:
a)建立合理的储存量,确保安全储备定额。
b)制定短缺或供应中断的应急计划。
c)满足先进先出的原则。
d)实施看板管理。
e)合理的场地。
f)计算机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
g)内部剩余料和不合格的处置。
6.5对顾客提供的产品进行管理
要求:组织应依据与顾客商定的方法,对顾客提供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工装、设备、检具、包装和产品)进行管理。
b)人员掌握本岗位的作业内容。
c)对本岗位常发缺陷的认知。
d)控制了短期用工的操作范围并保证其素质。
7.1.4赋予生产作业人员质量职责和权限。
要求:规定生产作业人员的质量职责和权限,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承担任务的质量责任。
审核要点:
a)质量职责和权限。
b)自检。
c)五不流的执行。
d)明确启动、停止生产的职责及处理。
审核要点:
a)根据统计技术及原因分析的结果,找出主要原因。
b)制定措施。
c)实施和验证。
d)修改文件并固化措施。
7.5.5对产品和过程定期进行审核。
要求:组织应制定计划并实施产品/过程审核,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审核要点:
a)产品/过程审核计划及实施。
b)宜考虑安排专项过程审核。
c)确保最高管理层了解审核结果。
审核要点:
a)与顾客签订的相关协议。
b)按规定进行管理。
c)永久性标记。
6.6配置合理的人员。
要求:组织应针对原材料/外协件及供方管理过程配置适宜的人员并保持素质。
审核要点:
a)有计划地配置人员。
b)合适的顶岗计划(考虑瓶颈岗位)。
c)培训计划及实施。
d)人员资质证明。
7生产过程
7.1人员及素质
7.1.1有计划地配置人员。
3.4专项过程审核:
针对顾客抱怨、组织需求、现生产等质量问题而进行的过程审核。
4过程审核要求
4.1过程审核的主要内容:
——原材料/外协件及供方管理,共6个条款
——生产过程,共5个方面26个条款
——服务过程,共6个条款
4.2…….
5评价方法及要求
5.1评分标准
过程中每个条款的得分可分为:0、4、6、8、10。产品风险、过程风险和质量体系实施的程度作为评分标准,附录A给出了审核条款的评分判定标准及对应分值表。
7.5.3采用统计技术分析质量数据和过程数据。
要求: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统计技术分析,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产生缺陷的根本原因。
审核要点:
a)掌握统计技术及原因分析的方法。
b)分析应针对产品质量、交付能力、成本风险等。
c)对缺陷原因进行初步判断。
7.5.4分析原因,制订措施并验证有效性。
要求:应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采取措施,以确保符合规定的要求或达到提高有效性和效率的目的。
要求:根据人员的素质满足过程质量要求的程度实施培训。
审核要点:
a)员工素质调查证据。
b)素质调查结果传递到相关层次并作为培训及顶岗的依据。
c)培训计划。
d)培训效果评价。
7.1.3人员素质满足所在岗位要求。
要求:应能提供证据表明人员适合从事本岗位的工作,临时用工的素质得到保证。
审核要点:
a)提供上岗资质证明。
审核要点:
a)保护产品状态。
b)包装及包装的标识符合顾客特殊要求。
c)按照作业文件进行包装。
d)符合国家包装标准及法律法规要求。
e)验证包装的有效性。
f)关注包装的兼容性。
7.5 不合格控制,数据分析及改进。
7.5.1对不合格产品实施控制。
要求:不合格产品应得到有效控制,避免非预期的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审核要点:
7.3.4设备、工装、监视和测量装置正确存放。
要求:组织应为设备、工装、监视和测量装置提供适宜的存放场所并得到实施。
审核要点:
a)合理存放并标识。
b)建立相应档案,合理发放。
c)不使用的和未被认可的应按规定存放并管理。
7.3.5作业环境满足要求。
要求:生产作业环境应符合产品特性、安全、环保的要求。
审核要点:
审核要点:
a)工艺变更形成文件并得到充分的确认。
b)记录准确可追溯。
c)对临时工艺有时效性要求。
d)工艺更改对物流影响的考虑。
e)在制品的处理或更改前后产品的处置。
f)最新状态的(产品)规范。
7.2.4生产起始得到认可
要求:在更换班次、产品、材料及过程中断时,应进行相应层次的生产起始认可。
审核要点:
e)人员设备操作的权限。
7.1.5确保作业人员了解工作目标及当前的完成情况。
要求:应向作业人员及时传达工作目标的信息,有效使用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方法。
审核要点:
a)工作目标。
b)车间及班组建立工作目标的公示制度。
c)目标完成情况随时间的推移而及时更新。
d)正向的激励。
7.2工艺文件
7.2.1生产文件和检验文件齐全准确
a)适用的法律法规、安全环保要求及顾客的特殊要求。
b)生产现场明显区分并标识不同的区域(危险品、物流通道、机械作业区域)。
c)劳保用品配置的适宜性。
d)作业现场清洁、整齐。
e)关注人机工程。
f)适宜的照明。
7.3.6调整时辅助设施的应用。
要求:当复杂工装更换、复杂的数控加工程序设定等情况时,应进行调整。
b)实物质量评定的结果。
c)合格供方名录。
6.2供方提供的产品质量达到供货协议要求。